怀念一座村庄

绿水青山(苗族)

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当兵的军营在拉萨河的南岸,与布达拉宫隔河相望。非常之近,近的唾手可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我们军营的背后有一座村庄,那就是次角林村。这里有典型的藏式建筑、草地、牛羊和桃花。

次角林村是城关区蔡公堂乡的一个村,我们在西藏军区炮兵独立某团服役的时候,这个村庄是一个宁静待开发的小村庄。

茂林掩落下的次角林村,天空很蓝,云朵很白。五彩金幡随风而动,风铃在风中叮当作响。清澈的小溪从雪山而来,饱满的青稞直直站着。因为地势较高,对面的布达拉宫尽收眼底。

一到周末,次角林村便成为我们游玩的好去处。有很多拉萨人来这里过林卡,一些古桃树在三、四月份如期开花,等待着人们的到来。

我们三五成群,或军装,或便装,步行20来分钟便进入了村庄。经常同行的有一营部的常荣川、一连的邹书洪、三连的李毅、四连的周俊平、八连的张羽军,三营指挥连的喻海、修理所的陈东等务川同乡。

这里的藏族群众极其友好,他们热情好客。"阿佳啦!”"扎西德勒!”"哑咕嘟!”"吐切切!"我们简单的打招呼更显真诚。

躺在次角林村的天堂草地上,我们便可以清晰的看见河对岸的布达拉宫,还可以看见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下面的日渐繁华拉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到藏族群众家购上一点青稞酒、酥油茶,在草地上席地而坐,自斟自饮,训练的紧张感和劳累劲儿并被抛之于脑后。

我们和藏族群众一起联欢,载歌载舞,人员不多,气氛融洽,其乐无穷。

我们间或开展爬树比赛,个子小的占便宜,个头大的吃亏些。李毅、吴永强、张羽军、周俊平在树上的倒挂金钩非常形象,我赶紧按下了快门,成为经典的一刹那。

在次角林村,我们会想到遥远的贵州大山深处的家乡的小山村,想念家中的老父亲、老母亲。

夕阳西下,我们才意犹未尽回到了军营,回到我们的炮兵独立某团。

我们当兵那阵,村庄里的信教群众自发捐资正式修复次角林寺并对外开放。

再后来次角林村被开发出来。2012年,随着《文成公主》实景剧场的开工,拉开了中国西藏文化旅游创业园区的建设。次角林村,从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传统村落转型为依靠文化旅游产业多种经营的新型村庄,成为众多游客的打卡地和旅游的目的地。

平心而论,相对同质化开发的景区而言,我更怀念那时候的宁静原味的次角林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注: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绿水青山:本名黄筱龙,网名黔中凡人,70后,贵州务川人,苗族,从军二十五载,多次立功受奖,军转干部,出版文集《走向世界屋脊》、长诗《真心英雄》(与人合著)、散文集《小溪慢流》。编有《民兵预备役政治工作研究文集》《贵州省国防教育手册》《奔向小康路上的老兵》等书籍。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贵州省诗人协会会员、贵州省散文学会会员、贵州省纪实文学学会会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