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对一个军人来说,最能体现其素质和能力的便是军衔。哪怕只是简单的一级的提升,其背后都有着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隐秘过往。

正如拿破仑所说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近乎所有有能力和才干,以及那份傲气的年轻才俊,都对那个位置抱有憧憬,为此他们乐此不疲的挥洒血汗,将脑袋勒在裤腰带上。只为那份荣誉。

然而,在1954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授勋仪式前,拟授大将的11人名单中,却在最后关头由位于杭州休养身体的毛主席直接修改。

他从名单中将其中一人的名字删掉,随后增加另外一个名字,而那个被毛主席从拟授大将名单上删减下去的名字不是其他人,正是时任西南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在革命之路上立下汗马功劳的张际春。他的名字为何会在最后关头删掉,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走出小山,开始与斗争相伴的人生

张际春同志,于1900年的12月20日出生在湖南宜章县。与许多革命先烈一样,张际春同志的出身并不富裕,并且也是被强权迫害和压迫的穷苦大众的一份子,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不过幸运的是,张际春同志的父亲思想开明,明明生活已经很艰苦了,但他们一家还是在深思熟虑下,决定自己多吃些苦,拨出了一笔钱将年幼的张际春送入学堂读书,学习知识,希望他能够不会和他们一样被困在这一亩三分田,可以出人头地过上好日子。

农民的孩子早懂事,知道了家人生活不易的张际春同志自然不会辜负大家的期待。面对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就像是块海绵源源不断的汲取知识,纵使在读书期间他有过几次因为生活的原因而不得不辍学的经历,但在家人的关怀和殷殷期望中,他还是顺利的完成了在学堂的学业,带着家人的期待和对未来生活的理想憧憬来到了衡阳第三师范学校进一步深造。

然而,这样的想法在那个时代注定是难以实现。走出了小村子后,不公的压迫,人民的苦难,理想的破灭……种种事物开始在他的眼前呈现出了全貌,让他接触到并且不得不承认现在的世道是复杂多样且充满苦难的,而现在他所学习到的东西并不能够挽救当下的局势和国家。

面对这样的困难,张际春同志并没有轻易言弃,反而是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和高昂的决心去学习。

在衡阳第三师范学校的日子里,他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的内容,更是响应了社会和青年声音的号召,开始研学革命思想和在文章中所出现的先进的进步思想,与学校的老师和自己的伙伴不止一次的深入讨论其精髓内容,正式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光阴似箭,从学校毕业后,张际春同志也正式开始了自己的革命工作。因为大革命,又或者说国共一次合作的破裂,蒋介石对革命分子和进步人士开始了丧心病狂的追杀的缘故,他的革命工作也只能在地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