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阜阳一些小区门口或人行便道上

大家可以见到这样一幕:

早上或傍晚

一个个

骑着三轮车

推着小货架的摊贩

整齐排列出摊

同一时间准时撤离

这是阜阳一些社区

探索便民服务的新尝试

——设置“潮汐摊位”

“潮汐式”摊位留住“烟火气”

曾经,颍泉区抱龙中学每到学生上学、放学时段,都有不少商贩聚集到校门口经营,经常造成严重的交通堵塞,一度让“市民骂、小贩怕”。看到这种情况后,当地社区立刻着手解决,决定开设“潮汐摊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颍泉区抱龙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姜文明说:“从上报到审批经历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我们也是全区最早设立‘潮汐摊位’的社区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这个距离学校不到100米的“潮汐摊位”,分时段允许商贩摆摊卖货其余时间作为正常街道使用,彻底解决了拥堵问题。

“没规范之前,城管会不会管?会的。”商户张静说,“我们就非常着急,做了很多饭没办法卖,现在心里就比较安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姜文明介绍,路的两端设立了隔离桩,机动车过不来,对摊主、摊位也是一种保护。“我们做好防护、做好服务,让群众多挣点钱。”

社区

是城市的微细胞

是群众幸福冷暖的温度计

面对社区庞杂的民生事务

如何做到发展经济

和社会治理的两者兼顾?

颍州区同样进行了有益探索

便民夜市让流动摊贩有了固定的“家”

这段时间,颍州区颍西街道罗庄社区商户张瑞很是高兴,不久前,社区为他在当地夜市申请了一个摊位,他再也不用蹬着三轮车风吹日晒、走街串巷卖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瑞说:“肯定是有一个固定的场所好,不说日进斗金,但是每天都能挣点钱。”

张瑞的摊位所在地,是罗庄社区利用闲置土地打造的5000平米综合性夜市,在这里经营的商户大多是社区低收入者、留守老人、下岗工人等群体,当地只收取基本的保洁、管理费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颍州区颍西街道办事处罗庄社区党总支书记时立峰告诉记者,为了给社区居民更好地谋福利,社区通过提供房屋出租、物业服务等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023年,罗庄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70万元,社区内70岁以上居民免费医保、公共道路维修、特困人员照顾等问题都有了着落

“有了钱好办事,修桥补路三万、五万、十来万的钱都是我们社区自己出资,给党委、政府减轻负担。”时立峰说,想给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那就不怕困难,迎难而上,为一方群众干一番事业。

颍州区颍西街道办事处罗庄社区居民杨文友说:“我今年71岁了,我的医保都是社区缴的,现在在社区负责看场地,一个月还有1500块钱的收入,逢年过节社区还来慰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社区虽是小环境

治理也需大作为

抱龙社区和罗庄社区主动作为

让居民钱袋子鼓起来

心气儿顺起来

群众对社区的粘合度、认可度提升

为社区治理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

来源:阜阳新闻联播

记者 马云飞 张传龙 通讯员 李雪蕊 闫翊

编辑 刘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