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中写道不懂家仇国恨的青楼女子在江边唱着《后庭花》,一曲歌谣唱完竟不知自己故国已然不在,诗人在这里抒发了长长的悲思。其实很多古人对于卖艺为生的名伶并没有持以平等的眼光,甚至有人对其嗤之以鼻。

在不少人的世界里,青楼女子似乎都是一些装扮艳丽、身姿妖娆的风尘中人。她们给人以一种不安分不守己的感觉,成日里沉浸于烟酒之中的她们,也是常常被人冠以卑劣的名号。她们算是社会上的底层人物,也许也是为了谋得生计才迫不得已从事这一行业。那么她们的实际样貌,真的如同许多影视作品中所演绎的那样,风流多姿、卖弄风情吗?一组来自清朝的照片向今天的我们呈现了晚清名伶的真实面貌,那么她们究竟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楼的来历和发展

说到青楼的来源,得追溯到久远的春秋战国时期,看起来也算是历史久远了。其实青楼最初的用途并不是像今天大家所了解的那样,最开始的青楼,并不是供酒客寻欢作乐的地方。而第一个建立青楼的人,便是历史上有名的丞相——管仲。

管仲这人自小生活贫苦,尝尽人间辛酸悲苦的他处处为百姓们考虑。他常常到百姓生活的地方游荡,于是发现了许多无家可归、衣不蔽体的流浪女子。充满善心的管仲为她们搭建了一所避难所,让她们生活在里面,以抵挡狂风暴雨的侵袭。管仲将这地方命名为女闾,专门收留齐国国内流浪街头的苦命女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后来由于收留的人数越来越多,各方面的需求也便随之不断增长,管仲也没有办法凑出足够的金银来养活她们。这无疑是个巨大的难题,后来他想到了一个让女子们卖艺赚钱的法子,如此一来,这些落难的女子们很大程度上便可以自给自足了。

于是有才艺的女子纷纷亮出自己的才华,没有什么才艺的人经过学习也能够获得自己的一点擅长之处,如若实在无法习得技艺,也可以负责起日常的打杂,共同运营起这个大家庭。

渐渐地,女子们卖艺求生的规模越发壮大,有些眼尖的人从中发现了能够牟取利益的渠道。他们在各地兴办起了私营女闾,当然这私营女闾的性质可不一样,这些谋划者以女子卖艺获取钱财。这在当时并不属于违法行为,不少人因此发家致富,不少人因此一无所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到女闾的男人们大多是为了寻求欢乐,偶尔遇到一个姿色不错的女子,他们可能会为其赎身,娶进家门。也许这对于青楼女子们来说是一种逃离红尘的绝佳方法,但是等到她们真的过了门,即将面临的事务,她们真的能够应付得来吗?

像这样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女闾的性质也就慢慢地发生着变化,渐渐地往现在大家认识的青楼性质靠近。越来越多的青楼女子也以出卖姿色赚取钱财,女闾也就演变成了青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朝青楼女子的真实长相

自从西方先进的拍照技术传入中国,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或多或少都留下了一些照片。照片上的这些清朝青楼女子,倒是和我们印象中的大不相同。这些女子个个面容呆滞,神情恍惚,身上的衣物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丝毫没有婀娜多姿可言。从照片中看来,这些女子的长相也称不上绝色,不过倒不是太过丑陋,可以算得上是中上水平,但是她们真的配得上许多诗人描写的那样倾国倾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