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火,热窑!”5月6日17点18分,600多年薪火不息的宜兴前墅龙窑迎来新一窑的点火预热。接下来十几天,整座窑经添柴、控温、冷却,窑内6000多件紫砂制品将开窑“出炉”,与世人见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墅龙窑窑体外景

千秋窑火在宜兴。位于宜兴市丁蜀镇的前墅龙窑始烧于明代,数百年来薪火相传从未间断,是名副其实、有序传承的“活着的龙窑”。前墅龙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墅龙窑柴烧技法也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23年,由丁蜀镇人民政府牵头,江苏卓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正式获得前墅龙窑的独家IP授权,推动古龙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黑色瓦檐拔地而起,依自然山墩蜿蜒而上,隆起的黄色土坡如龙脊。“前墅龙窑通长43.4米,窑身外壁宽约3米,高约1.55米,由窑头、窑身和窑尾三部分构成,头北尾南。为了防止窑炉毁弃,我们每年都会装入7000余件近20吨陶坯烧制。”前墅龙窑展示馆讲解员缪女士说,由于前墅龙窑利用自然山墩建造,长长的弓形窑肚前矮后高,精美小巧的紫砂壶和大型摆件、陶盆可同时烧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座明代古龙窑仍在传承古老的柴烧技艺。窑火升,紫砂红,前墅龙窑的柴烧之美体现在极致的控温。“热窑,是将窑内的水汽蒸干,可以让火自下而上自然升温;窑工再通过窑背的鳞眼洞投入松枝和杂柴,一段一段地燃烧,这是烧窑。窑火温度是决定紫砂制品成色的关键,窑工们通过目光观测火焰温度,这种对温度极致的把控力,需要长年累月的经验积累。”前墅龙窑柴烧技法传承人华盛告诉记者。

点火热窑,意味着从点火那一刻起,窑工就需要寸步不离地守在炉头前,判断炉温,添加燃料。19点多,记者在炉头见到一位正在添柴的窑工,他自点火后的两个多小时一直守在炉头处,在与记者交流时,他也认真地盯着炉子,眼睛一刻都不离开。窑工说:“这座窑休息久了,需要我们来唤醒,如果我在给窑预热的时候分心,那这一窑的制品全会烧坏的。”

窑工正在添加燃料

在前墅龙窑的窑头,讲解员还介绍道:“热窑分为5个阶段,各阶段的时间长短和所耗燃料的数量,需要窑工根据坯体的干湿度及大小规格和不同季节变化等因素而定。大火预热后,需昼夜不停地往窑内添柴,全凭烧窑工人的熟练技巧。”窑工们需要把窑内温度控制在1200℃,并维持近48小时,以保证紫砂器皿最终成型。

龙窑烧窑,颜色从暗红,桃红、鲜红,浅黄色、白色再到无烟无焰的耀眼白色,如此才实现了陶土与火焰千百年来的光焰绵亘。“卓易文化未来将继续致力于前墅龙窑品牌打造,让璀璨的陶文化以非遗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多元形式,打造龙窑特色景点,成为宜兴数字文旅新亮点。”卓易文创负责人周群说,希望将文物等文化遗产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转化为富有时代感和民族特色的生活要件,让生生不息的前墅龙窑“活起来”。

(张睿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