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邻古鸡鸣寺的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存放着一块“中华龙鸟”化石。记者透过橱窗观察,化石上的动物既像小型恐龙,又像一只准备飞翔的鸟。它的头骨低而长、脑颅很小,前肢短壮,后肢和尾巴长,牙齿呈锯齿状。“中华龙鸟的发现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是第一件被报道长羽毛的恐龙化石,使古生物学家逐渐意识到非鸟类兽脚类恐龙也可以拥有鸟类特征。”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副馆长傅强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华龙鸟化石

色彩斑斓的菊石、大型鱼龙化石、瓮安生物群中的珍稀胚胎化石、长达22米的马门溪龙……南京古生物博物馆依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而建,是国内成立时间最早的古生物博物馆,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古生物专业博物馆之一。近年来,南京致力于打造“有看头”的“博物馆之城”,这座有些小众的古生物博物馆凭借有“温度”的场所与“硬核”的古生物化石,进一步走入大众视野。

在地球46亿年历史中,生命之河流淌了至少38亿年。“博物馆以‘演变中的地球,进化中的生命’为主线,讲述地球和生命演化的历史。馆内拥有古无脊椎动物、古植物、微体古生物和古脊椎动物等千余件精美化石标本,展示‘澄江动物群’和包括中华龙鸟在内的‘热河生物群’等珍稀化石。”傅强说。

义马银杏化石

位于南京和镇江之间的宁镇山脉是我国地质古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博物馆将一楼到二楼打造成一条“上山之路”,模拟6亿到1.7亿年前的宁镇山脉。每迈一层台阶,就等于迈过一千多万年,两侧大量的化石记录和丰富的地质特征,见证了这一地区曾经历的沧海桑田。

在一楼,记者看到更多动植物类“镇馆之宝”,最吸睛的当属“中华龙鸟”。“中华龙鸟俗称‘长有羽毛的恐龙’,其毛发与鸟类羽毛具有同源关系,是研究恐龙到鸟类演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个化石标本来自我国辽西热河生物群,于1996年被发现并报道,当即轰动世界。”据傅强介绍,660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仅涉及非鸟恐龙,鸟类这一恐龙后裔幸存下来,翱翔于今天的蓝天之上。中华龙鸟的羽毛精美,形态动感,既具有科学价值,也有艺术价值,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和logo设计都会用到它。

中华龙鸟

多年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科学家们成果斐然,通过博物馆这一窗口,人们感受到亿万年间化石的珍稀与精美——最古老的银杏和开花植物辽宁古果演绎了活化石和早期被子植物的神奇进化奥秘;距今约6亿到5.7亿年、出自湖北宜昌的穗状夷陵虫因体型小而展示效果不佳,但却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义马银杏发现自河南义马煤矿约1.7亿年前的侏罗纪,是所里周志炎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发现的。这是在我国发现的最具代表性的早期银杏类胚珠(种子)化石,是最早的具有繁殖器官的银杏属植物化石之一,并据此建立了更新了银杏目的分类系统,这些研究都大大增进了人类对于银杏家族早期进化的认识。”傅强表示,博物馆不仅是精美馆藏的展示窗口,也承担着公众教育的职能,希望人们在游览南京古生物博物馆时,能给出更具深度的解读和有温度的诠释。

(江南时报记者 钱月明 邓雯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