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向管理类期刊投稿时,法学研究者应坚持“良法”促“善治”理念,从法学视角思考和剖析管理问题,探索法律法规等在具体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机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简介:于小曼,女,《领导科学》杂志编辑。

作者|于小曼

责编|薛应军

正文共3626个字,预计阅读需11分钟▼

管理学的核心在于运用有效的治理工具解决治理难题,以推动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一般情况下,管理类期刊栏目涵盖政府治理、企业管理、社会治理、公共治理及数字治理等领域,其主要内容是深入探讨特定社会现象并寻求解决特定社会问题的策略。在关于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中,法律被视为重要的工具。构建严密的法律体系,制定严格的法律制度,科学规范地运用法律,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其终极目标是推动实现善治。这正是管理学与法学交叉融合的重要价值所在,也是管理类期刊筛选法学论文时主要的考量指标之一。笔者基于自身在管理类期刊选稿的实践经验,从选题范围、内容设计、规范遵守等维度,试谈谈管理类期刊选择法学论文时所遵循的原则和标准。

选题范围:凸显管理导向,兼具法学视角

法学学者向管理类期刊供稿时,研究主题要紧密结合管理类相关问题展开。这是因为在期刊评价体系中,管理类隶属度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因此,当作者撰写管理学与法学相结合的文章并投稿至管理类期刊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选题的着眼点必须落在管理层面;其次,选题中管理学与法学的交叉部分应适度,避免偏离管理学的核心;最后,选题应具备管理学的共性特征,以确保其与管理类期刊的定位和读者群体相契合。

选题的落脚点在管理上。管理学论文通常聚焦于社会中的各类现象与问题,通过对这些现象的 深入分析和提出对策,以推动形成更为良好的社会秩序。针对某些现象或问题,如果从法学的视角进行深入剖析,或许能够得出富有新意且具有实践价值的结论。以近年备受瞩目的“干部带货”现象为例,一方面,这类现象能够显著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当地产品市场知名度,塑造干部的亲民形象;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干扰干部的本职工作,甚至可能因个别产品的质量问题而损害带货干部乃至当地政府的形象,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社会各界对“干部带货”现象的看法各异,但从法学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试谈规范与监督,则有助于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并规避潜在的管理问题,从而提升对此类现象的管理效能。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法律分析时,我们应超越纯粹的法理探讨,深刻理解法律在治理过程中的保障与引导作用,将最终的目标聚焦于如何更有效地运用法律治理此类现象,进而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与水平。换言之,在具体论文题目构思中,我们应确保选题具有明确的管理导向,即作者虽然可以从法学角度切入,但论文的归宿和核心内容必须紧紧围绕管理问题展开。

选题的交叉领域有限度。管理学与法学各自拥有广泛的研究领域,然而能够将管理学与法学有效结合并适合发表的文章则相对有限。从管理类期刊的常见栏目(如政府治理、企业管理、社会治理、公共治理等)可以发现,这些期刊更侧重于探讨法律在社会问题解决、社会现象规范及社会公共秩序维护等方面的作用。尽管有的论文在内容上可能涉及对特定治理行为或行为实施人的法学审视,但是那些纯粹从法学角度进行解读的文章,如仅从刑法的某些条款或民法的某些规定出发去分析社会问题的论文,则并不太适合在管理类期刊上发表。

选题的关注点要有管理共性。管理学论文通常聚焦于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社会问题,通过提出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来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完善。此外,也有以典型案例为切入点的文章。这类文章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关的政策、法律等治理建议。然而,无论是对常见问题的探讨还是对典型案例的分析,都需要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规律,即提炼出具有普遍性的管理原则和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从法学视角探讨治理领域的问题,不仅能够拓宽治理研究的视野,还能为治理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具根本性、规范性的策略,从而促进善治形成。但进行论述时,尤其是从法学角度探讨某些管理实践中的法律实施问题时,应避免过分局限于对具体法律条文的引用和阐释,而应努力“以偏概全”,即通过对特定问题的深入分析,提炼出具有共性意义的管理思路与方法,这样可以为管理实践提供更全面和有价值的指导。

内容设计:以管理为中心,探讨法治应用及效果

从管理类期刊的选稿标准来看,法学与管理学相结合的论文,在内容上必须展现出鲜明的管理倾向,以管理学领域的相关问题探讨为核心内容。在论证过程中,应紧密贴合管理实践,通过实证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法学原理、法律规范在管理活动中的实际应用及其效果。同时,论文的结论部分应着重强调对管理实践的指导意义,提出具有可操作性和创新性的管理策略或建议。此外,论文还应从完善法律体系视角出发,深入思考如何通过优化法律制度来有效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从而体现出作者对管理学与法学交叉领域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管理主题鲜明。在探讨具体管理实践活动时,法学研究者往往容易陷入对相关法律条文的冗长阐述,而忽略管理的核心议题。也就是说,作者可能会不自觉地从多个维度探讨法学 的原则与制度细节,关注良法的构建与完善,却忽视管理主题的凸显。然而,就管理学期刊而言,尽管对管理学领域相关问题的探讨可以从法学视角切入,但其探讨的方向应明确指向管理层面,为解决问题所设计的方案必须围绕明确的管理目标展开。具体而言,从论文结构布局来看,无论是问题提出、原因分析还是解决方案的探讨等,法学相关内容应控制在整体篇幅的30%左右。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论文的管理学主题得以充分展现。最重要的是,从法学角度进行的所有思考与探讨,其根本目的在于推动治理体系优化与完善,这也正是管理学期刊编辑所高度关注的论文核心价值所在。

论证贴合管理实际。在管理学与法学相结合的论文中,法学的应用主要是为具体的管理实践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进而推动治理水平持续提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论证过程必须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例,特别是那些看似平常、易被忽视的案例。通过深入分析这些案例,我们可以探索法律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进一步思考如何发挥法律制度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这种分析方法不仅有助于丰富文章的论证框架,更能凸显“良法”对“善治”的保障作用。

结论指导管理实践。在管理学领域的文章中,特别是在探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对策类文章中,结论部分尤为关键,因为它能够充分展示作者对自身专业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当从法学视角探讨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时,若能够紧密结合实际管理情境,设计出既具针对性又富有创新性的法律条例,并辅以专业性强、操作便捷的实施方案,同时预先考量方案执行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各类实践难题,进而凸显整个对策设计所具备的广泛适用性和实际应用价值,那么这样的结论就成为文章的点睛之笔。精彩的结论会深受编辑的青睐,甚至能够弥补前文论证中的某些不足,从而增加文章被优先考虑的机会。

规范遵守:展现法学素养,提升论文质量

管理学论文与法学论文虽然在理论知识、研究内容方面各有侧重,但在学术规范方面存在共通之处。因此,法学研究者从法学视角撰写管理学论文时,可以充分融入法学素养,以有效提升论文的学术性、专业性。比如,论文的文字表达应追求严谨性和专业性,避免含糊不清的措辞,确保每个概念和观点都清晰明确。又如,在引用法律条文时,务必保证引用和释义的准确性,避免产生歧义。这些规范不仅体现了对法学的尊重,也是提升管理学论文质量的关键。

文字表达严谨而精准。在撰写与法学相关的管理学文章时,若涉及法学知识,所论必须保持严谨与精准,所有涉及法律法规的内容,其表述方式均应严格遵循法学的学术性和专业性要求,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这种严谨而精准的文字表达,不仅有助于提升文章的学术价值,还能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法律见解和分析。

引用准确无歧义。在与法学相关的管理学论文中,对法律相关条例的准确引用与无歧义解读是保证文章学术性与专业性的关键。具体而言,作者在引用法律条例时,应确保使用 法律的正式名称,并在文中保持一致,避免使用非正式的统称或缩略词。同时,引用的法律条例内容必须准确无误,不得有任何偏差或遗漏,以保证论文的严肃性和专业性。此外,对于法律条例的解读,作者应确保其在论文中的含义是明确的、无歧义的。由于管理学论文中的法律通常被视作治理工具,具有明确的管理目的,因此,法律条例的解读必须精准,以确保治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法律始终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与保障作用,通过对法律工具的运用解决具体的管理问题,进而推动善治目标的实现,这是管理学与法学交叉研究的重要意义之一。因此,向管理类期刊投稿时,法学研究者应坚持“良法”促“善治”理念;在研究过程中,可以从法学视角思考和剖析管理问题,探索法律法规等在具体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机制,且落脚点要集中在推动整个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