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7月15日凌晨4点时55分,广东省汕头市海滨路的迎宾馆发生一起重大火灾,致5人死亡、3人受伤。

这起火灾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人员均十分敏感,因此事发后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

说时间敏感,是因为就在一年之前的19994年4月,海关总署纪检组和监察局接到一封长达74页的检举信,信中检举揭发了厦门远华走私犯罪集团利用各种手段走私总值高达500亿的大案,史称“厦门远华案”。

2000年初,中央决定由纪检、监察、海关、公安、检察、法院、金融、税务等部门成立“4.20专案组”,掀起史无前例的反走私风暴。

东南沿海的走私活动自1990年代中期开始,到90年代末期已至顶峰,不仅是厦门,位于广东沿海的诸多城市也均有各种各样的走私势力,他们甚至与海关内的贪腐分子狼狈为奸,共同作案,走私活动越来越嚣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远华案中被查获的走私虎头奔

在广东惠州,还有走私团伙收购了部队退役下来的炮艇,用炮艇走私汽车,他们在香港租了码头,上面通知“打击走私”就窝藏起来,等风头过了再出来继续走私。

从1998年上半年开始,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油价大幅下降,从每桶20美元左右跌到10-13美元,犯罪分子趁机大肆走私原油,牟利甚巨。

厦门远华案发之前不久的1998年9月,中央纪委牵头的联合工作组进驻湛江彻查走私案,发现走私团伙不到三年就走私商品达110亿元,偷逃国家税收62亿元。

湛江走私大案导致包括市委书记、副市长、茂名、湛江两个海关关长、湛江边防分局局长等人纷纷落马,多人被判处死刑及死缓,轰动一时。

1998年10月,国务院领导同志到广东专门检查打击走私和反腐败工作,他在讲话中态度鲜明地说:“所以现在有的人得杀呀!不杀还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湛江走私案轰动全国

他同时表示:“同志们,绝对不只是这一点点东西啊,有的人还在顶风作案呢,打!必须狠狠地打!”

中纪委在湛江的行动只不过拉开了这一轮严厉打击走私行动的序幕,随后中纪委和广东省纪委来到汕头继续严查。

可是,汕头当地走私集团在这里经营多年,关系网早已盘根错节,加上潮汕地区本来就是宗族势力相当泛滥的地方,案件调查的难度可想而知。

就在调查遇阻的关键时刻,国务院领导同志要求“不查清楚不离开汕头”,因此在汕头的调查取证工作持续了一年多,当地一条巨大的骗税“产业链”逐渐浮出水面。

比起其他地方赤裸裸的走私,汕头地区的犯罪行为则走了另一条暴利滚滚的道路,即出口骗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0年代的汕头

犯罪团伙钻了国家“出口退税”的政策漏洞,首先有人开设一批有进出口资质的假公司,提供伪造的增值税发票假冒采购额,再制造虚假的出口货物报关单伪造出口。

然后再通过地下钱庄等非法渠道,将资金转移到境外账户,构造出口货物收汇,完成骗税资金流。

再和海关内的腐败分子串通,盗用海关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出口收汇核销单,形成完整的假冒出口凭证链。

犯罪团伙就是这样通过流水线式的操作日夜不停地骗取国家出口退税,由于退税额本就很高,骗税甚至比走私更“赚钱”。

这不仅仅是汕头一个地方的问题,从汕头延伸出的伪造增值税发票、骗取出口退税犯罪网络实际上已经蔓延到全国各省的许多地方,造成的后果极为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的汕头码头

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国家为了克服金融危机影响进一步鼓励出口而提高了出口商品退税率,这又刺激了犯罪分子更加疯狂地作案。

海关和财政部上报全年的出口退税预算是400多亿,但实际上到2000年初一查,退税高达600多亿,2000年上半年又退了500多亿,其中仅仅是7月份一个月就退了100多亿,预计全年要超过1100亿。

2000年上半年,全国的出口总值增长了38.3%,按道理说外汇储备应该同比增长,结果令人惊讶的是,到了2000年7月国家外汇储备却第一次出现了下降。

因为进口额没有明显增长,问题只能出现在出口方面,广东、广西、福建一些城市的出口额比1999年增加了十几倍甚至二十倍,中央据此判断,很显然有人在虚报出口,而且规模非常惊人!

事实上,这就是当时汕头存在的主要问题,伪造的什么家电、服装、化工产品出口价值一年翻几十倍,根本不可能存在那么大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汕头港

湛江、厦门两起反走私大案挖出了一批走私团伙的头目和藏在党、政、海关、边防系统中的腐败分子,有的被判了无期,有的判了死缓,有的掉了脑袋,这让剩下的一部分走私巨头和腐败分子惶惶不可终日。

也就是在2000年7月中旬的时候,调查工作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搜集来的材料都已完成打包,打算第二天就运回广州。

如果东西拿到了广州就等于送到了中央,那就不是汕头这个地方能够捂得住的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中纪委、广东省纪委调查组准备返程前一天的7月15日,汕头出事了。

而这次起火的地方,就是省纪委人员临时下榻的汕头市迎宾馆二号楼。

当时住在迎宾馆里的不仅有省纪委人员,还有中纪委专案组人员以及广东省公安厅协助办案的干部、顺德市广电局临时来访交流的部分领导,甚至汕头市市长两父子都住在里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的汕头迎宾馆还是相当高端的

接到火警之后,汕头市公安局、消防大队火速派出5个消防中队、13辆消防车及121名干警赶到现场开展灭火行动。

不料此时火势已经迅速蔓延,经全力扑救,终于在5点45分将火扑灭,但已有多人伤亡。

其中身亡的是时任广东省纪委一室副处长张正亮、纪委办公厅科长周明和顺德市广电局来出差的副局长、办公室主任、技术科科长。

据当时火灾的亲历者回忆,等他在睡梦中被刺鼻的烟雾呛醒,冲出房间的时候,已看到“楼下窗口的大火,一圈一圈地翻滚上来,”浓烟已经灌入整个走廊,三米之外一片模糊。

这场大火来得实在猝不及防,住在这里的客人四下逃生,但出路难寻,有人大呼救命,有人爬窗跳楼逃生,有的则悬在窗口,景象相当混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火场照片

大火发生后,社会上各种谣言蜂起,有人说火灾“造成5名中纪委官员遇难”,有人则说遇难者中还有广东省公安厅的人。

当然,最劲爆的还是这种说法:可能是纪委的调查妨碍了一些集团的利益,因此不排除有人勾结黑社会纵火杀人毁证。

因为中纪委是从中央派出的调查组,其地位相当于古时候的“钦差”,所以经过一番演绎,迎宾馆火灾案就成了民间俗称的“火烧钦差”,当然实际上并没有“钦差”伤亡。

即便如此,在案情即将水落石出的前一天竟发生这样的事情,这足以引起上级领导的高度关注,更不能不让人怀疑背后是否有人兴风作浪。不过,要是真的动土动到纪委头上,简直无法想象这个人的胆子有多大!

迎宾馆火灾发生后不到一个月的8月7日,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确定成立打击出口骗税领导小组,随后国家税务总局、公安部、监察部、财政部等13个部门组成“807”工作组前往潮汕,开始严查当地的出口骗税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犯罪分子受审

这一次,工作组依然住在汕头迎宾馆,至于安全保障就交给武警汕头支队负责,由于前一次是否有人蓄意加害尚未查明,武警方面打起十二分精神,支队长、政委亲自出马勘察地形部署兵力,确保万无一失。

至于火灾事故,则交给公安部派出的专案组负责调查,同时时任广东省公安厅厅长梁国聚也到了汕头,会同省、市公安机关及消防部门专家共同办理。

经过反复调查论证,最后认定是2号楼204房间内的电子保温瓶过热故障,引燃该瓶可燃的塑料部件蔓延成灾所致。

当然,这件事情的背后也不是没有疑点,比如说,宾馆都已经住人了,但是本该投入使用的消防喷淋系统和消防报警系统却莫名其妙地没有开启。

都21世纪的,你说要是普通的宾馆,消防系统没有安装那也还能理解,可这是市级迎宾馆啊!中央、省里来的领导都在这里住,要是出了什么事情怎么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般来说房间装烟感和喷淋是常规操作

更离谱的是事发时在迎宾馆2号楼内还有4个人,但这四个人却并不是房间内的住客,那么他们是怎么进到迎宾馆里面来的,和火灾又有什么关系?

为此,汕头市的相关部门、迎宾馆跟生产电子保温瓶的日本电器公司打了七八年官司,最后以日本公司败诉赔偿数百万元了事。

话分两头,根据已有的线索,“807”工作组共查出了16起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犯罪分子虚开增值税金额达323亿元,骗税42亿元,虚开金额之高堪称史无前例。而当时汕头市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才8700元。

这起骗税案给汕头当地的经济也造成了巨大影响,案发之后海内外企业避之唯恐不及,1200余家企业外迁,2000年当地GDP为450亿元,排在全国各市第55位,2001年降为437亿元,跌至第62名。

堪称教训惨痛,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