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档案馆组织专家对菏泽市黄河滩区迁建社区档案业务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进行验收,通过听取工作汇报、实地检查、现场质询、问题反馈等方式,对试点迁建社区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保障措施、业务建设、服务成效等内容进行了评估,专家组一致认为,试点各项工作标准高、成效明显,较好地完成了试点工作任务,同意通过验收。

据了解,2022年9月,鄄城县旧城镇六合新村被确定为黄河滩区迁建社区档案业务规范化建设省级试点,市县档案馆围绕试点工作严格履行工作职责,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多次深入试点社区进行实地指导,规范建设黄河滩区迁建社区档案管理工作,指导试点社区健全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模式、规范业务建设、提升服务水平,能够做到村级档案存得下来、管得安全、用得方便,积极探索迁建社区档案工作管理新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切实发挥了档案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打造了具有特色的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新样本。

“咱这个村的档案室可真是帮了我的大忙了,我的心总算定下了”,六合新村村民杨得义激动的说道。2023年3月,杨得义前往六合新村反映其退役军人部分材料丢失,导致无法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工作人员告知杨得义,可以在村档案室查询相关资料,档案室资料齐全、囊括各个领域材料。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杨得义来到档案室,工作人员在按照标准流程登记后,根据文书编号,查询到了杨得义的相关材料,并给其复印了材料复印件,为杨得义解决了问题。杨得义表示,档案室的成立能够惠民、利民,能够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生活在这样一个服务型村中,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

旧城镇六合新村作为黄河滩区迁建社区档案业务规范化建设试点,鄄城县档案馆积极探索实践,深入贯彻落实《乡镇档案工作办法》《村级档案管理办法》,构建可操作、可提升、可持续、可推广的农村档案工作格局,实现村级档案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合格建档全覆盖、收集整理全覆盖,为推进乡村振兴、服务基层治理夯实了档案基础,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六合新村共规范整理档案2684卷件,其中,党群类档案98件、产改类档案432件、村务类188件、协议类1254件、滩建类47件、土地确权类665卷。声像档案照片210余张。

全面推进黄河滩区迁建社区档案服务为农村基层治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六合新村档案试点工作开展后,档案做到了应收尽收,将之前散乱的资料整理归档,并建立档案纸质目录和电子目录,为维护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强化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决策依据。为村两委制定工作计划、经济活动、乡村建设管理、土地权属界定、落实政策、解决婚姻家庭纠纷等活动提供了第一手依据,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随着村级档案的规范化和扫描著录的完成,村干部对档案的保存、管理意识得到了提升,村务工作的开展更加便捷高效。

“试点村重视挖掘档案的历史文化价值,留住乡村记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举办黄河滩区迁建档案展览,黄河滩区迁建展览馆就坐落于六合新村,每年接待参观近万人次,充分发挥了档案文化育人作用。另一方面,这项工作也启动了档案工作服务“三农”的探索。在前期土地确权、农村产权交易等领域探索的基础上,通过规范村级档案归集工作,进一步保存档案资源,推进服务“三农”工作。”旧城镇党委委员邵洋洋说。(通讯员:杨丰畅 葛瑶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