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学者在解读民国佛学大师李叔同《晚晴集》时,将其笃实沉静的弘法理念概括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后来成为王家卫经典影片《一代宗师》的台词。如果将这八个字的内涵延伸,则与时下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谋而合。在这个世界上,明理见性者多,却鲜有躬行君子,鲜有“念念不忘”者。如此这般,震古烁今者往往凤毛麟角。

以当代书法而论,曹元伟老师虽非书坛巨擘,亦是翘楚之才,能在书坛九转功成,正是源于他骨子里对书法“念念不忘”的执念。多年以后,曹老师以其笔底转乾坤的磅礴之势,终于汇成纸墨间的澎湃回响。

曹老师出身村野,又非书香门第,更与系统教育无缘,可以说,仅凭一股痴劲,远窥魏晋书风,承袭“二王”逸气,博汲传统而不落窠臼,终成带有自我风格的当代名家。

我和曹元伟老师相识很早。彼时,他是邳州乡下的小学书法老师,我在部队,妻子和曹老师夫妇共事,因同住学校的“家属院”成了邻居。说是“家属院”,不过是几排错落的低矮瓦房。曹老师的“小院”时长高朋满座,后来得知是书友聚会切磋。

教课之余,蜗居“陋室”临帖是曹老师的必修课,常常痴迷忘寝,他的夫人房老师也常和我们闲聊,每有他心摹手追的趣事传出。

命运从不亏待一个把爱好坚守到底的人。曹老师虽始于平凡,但注定有“王”者之气,这个“王”,是侵染书圣王羲之父子书风,飘逸“散淡简远”的魏晋风骨特质。滋养出这种风格的曹老师,注定不会久居小城,一入六朝金陵,“二王”书风紫金山更加云蒸霞蔚。

“世间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说它容易,是因为只要愿意做,人人都能做;说它难,是因为真正能做到的,终究只是少数人。”曹老师恰恰在那个少数人中。

“承继是一生的功课,创变是终极的追求。”曹元伟老师积累出来的学书感悟,如今也成了学书后生的揣度名言。好多学书比喻简洁形象接地气,在自我超越的书道上,还不断提挈出许多卓尔不群的优秀书者。

曹老师毕业于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获得硕士学位。在书法创作道路孜孜以求20余载,有着深厚的传统功力。他的书法以“二王”为主调,又深研诸家,博采众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面貌。他三十多岁才开始学习书法,付出了超过常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是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获得者,也是江苏书法最高奖——江苏书法奖获得者。

“宗晋学古”是曹元伟老师一直坚守的学书理念,他认为,“书未宗晋,终入野道”,“书不师古,便落野俗一路”。

“学古而不泥于古”是他书法的又一实践心得。

在2019年8月26日下午举办的“名动金陵·问道启智——曹元伟书法作品展”开幕式上,中国书协顾问、清华大学教授言恭达先生评价:“元伟对书法艺术创作的理念是深刻的!赏阅他的行草作品,不管是宏幅巨幛,还是册牍手卷,读者可以感觉到书家一任胸臆之豪情,更见笔底之波澜。朴茂恣肆,雄浑宏阔是元伟书法的总体风格。其用笔劲疾銛利,骨力充盈,开合得度,虚实相兼;布白弛张谨严,恢廓流变;墨态浓渴活用,意蕴冲和。元伟行草书作品中所透析的充沛的大气与高迈的风神,不但彰显了书家个性的审美理想,也在一定意义上融合了时代脉象的律动。”

在万人仰慕的鲜花掌声中,曹元伟老师的成功背后,是别人未曾体会过的艰辛与寂寞,坚守与突围。

曹元伟老师之所以被行内称为“获奖专业户”、“中国书坛的常青树”,来源于他对人生的感悟。

生命从一开始就在倒计时,不要让无谓的琐事,耗费有限的生命燃料,那些比你走的远的人,并不是聪慧,而是每天多走了一点。

人生很短暂,时间很宝贵,如何把握好利用时间,摈弃繁华俗事缠扰,就成为考验成功者定力的筹码。曹老师的“个性”就是很会拒绝无益社交,很会减除无关爱好,在“有所为,有所不为”上很有主见,这为他二十载潜心积淀提供了静所。

纵观曹老师的微信朋友圈,所发内容几乎皆为书论,身处物欲横流之世,窥其一点,可知用心之专,非常人可俦。曹老师曾感概,此次金陵书展是平生第一次正式个人书法展,既是对过去创作水平的批检,也是再求创变起点。所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大抵就是如此。

曹元伟老师是我昔日邻居,后来经常走动成为亦师亦友的关系。曹老师曾负笈外地,修成大家,今首开宏展、名动书坛,甚为之喜。无以为贺,谨此拙文记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