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基本粒子存在的两种形式——静止和光速运动》论证的内容:单独的元电荷是不存在的,基本粒子是相互绕转的两个元电荷,其它所谓的基本粒子都是由基本粒子组合而成的,基本粒子遵循的规律是:M^2R=Q,其中M是基本粒子的质量、R是基本粒子的空间半径、Q是常数。也就是说,基本粒子是存在质量的。我推算的这一规律被美国物理学会2022年春季会议录用,录用截图摘要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光速运动的基本粒子存在两种状态:正圆和椭圆,如下图所示:图中正、负代表元电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圆状态的基本粒子是不带电物体辐射基本粒子的产物,椭圆基本粒子是带电物体辐射基本粒子的产物。我简单论证一下带电物体和不带电物体辐射基本粒子的机理,不带电物体辐射的基本粒子,不受电荷的影响,辐射的基本粒子形状未改变;带电物体的辐射的基本粒子,由于组成基本粒子的元电荷受带电体的所带的电荷影响,被拉伸由正圆变为椭圆,形成极性基本粒子。引力、电磁力就是光速运动基本粒子不同状态作用的结果,分析、论证如下:

其实,基本粒子是存在质量的,所以基本粒子都是相互吸引的;极性基本粒子除了质量形成的引力外,还存在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性质,所以一般情况下,极性基本粒子的引力或斥力大于基本粒子之间的引力。

一、解析引力的形成

由于辐射物体的自转使辐射粒子向心弯曲,辐射粒子之间是相互吸引的,两个自转的物体辐射的基本粒子都向心弯曲,而基本粒子之间又存在引力,引力的方向都指向自己的辐射体中心,必然表现为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这就是引力的本质。可以说,引力是一种特别的电磁力。

二、电磁力的形成

由于带电体的辐射除了具有不带电体辐射的特性外,带电体的辐射还会拉伸基本粒子,使基本粒子形成极性基本粒子,由于异性相吸基本粒子的极性和带电体的电性相反。如果两个带电物体所带同种电荷,辐射的极性基本粒子,必然是极性相同的相互作用占主导地位,由于同性相斥所以显示为两个带电物体相互排斥;如果两个带电物体所带异种电荷,辐射的极性基本粒子,必然是极性相异的相互作用占主导地位,由于异性相吸显示为两个物体相互吸引。

三、强相互作用是特别的引力

我在《存在于密度均匀物体内部或表面的物体引力定律》一文中论述到,任何密度均匀的物体和存在于该物体内部或表面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的规律是:引力的大小和密度成正比和物体距离密度均匀的物体中心的距离成正比也和存在于密度均匀物体内部或表面的质量成正比,数学描述:F=Gρ4πxm/3——(1);科学推理,即类比这一定律的计算机理,并仿照万有引力定律推导静电力计算的机理,带电粒子表面及内部的静电力计算应该是:F=Kxq——(2),其中K是静电常数、q检验电荷、x是检验电荷q距离带电粒子中心的距离,这就是带电粒子表面及内部静电力的计算。

我们利用这一计算方法,比较两个质子的静电力和引力。两个质子的静电力和引力都可以看成是一个质子存在于另一个质子的表面。我们知道:原子的半径是10^-10m,原子核的半径约是10^-15m,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中子组成的,所以我们推测组成原子核的质子半径应该在10^-19m数量级,质子的质量是1.67×10^-27kg,那么质子的密度应该在10^29kg/m^3数量级。所以F引/F电= (Gρ4πxm/3)/Kxq=Gρ4πm/3kq=6.67×10^-11×10^29×4×3.14×1.67×10^-27/3×9×10^9×1.6×10^-19=32,也就是说,两个质子之间表面的引力是两个质子之间静电力的32倍,即在原子核内两个质子之间的引力大于两个质子之间的静电力,不需要引入强相互作用即解决原子核组成的困惑,所以强相互作用的本质就是密度极大的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其实,辐射物体的密度越大,辐射基本粒子的强度也越大,辐射粒子的质量也越大,必然造成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也越大,可以说极端的引力可以大于所谓的强相互作用力,即强相互作用是特别的引力。

结论:自然界存在的力都是质量引力和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共同或独立作用的结果。1968年科学家将弱相互作用统一于电磁力,本文论证引力是电磁力的一种特别的电磁力,而强相互作用是特别的引力,所以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引力统一于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引力都是电磁力特别条件的电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