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80年代,苏联建造了一个长约106米,机翼长40米,重量达到495吨的类似飞机却又不是飞机的一个飞行器。它的出现,在当时出现引起了广泛关注,因造型奇特人们都不明白这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飞机?确实有一个飞机脑袋,但是,怎么看,怎么怪异,船?仿佛也不像。美国侦察卫星把照片发回总部,也让美国的科举精英们大吃了一惊。

照片是在里海上空俯拍的,当时这个四不像的东西,在海面上狂奔,堪比飞机的速度,却又是贴近海面飞行。长度堪比四个足球场,重达几百吨,这样一算运送数百名士兵、坦克都绰绰有余。

更为重要的是,这奇怪的东西还被解锁了新的技能——空中发射导弹。

这可吓坏了美国佬了,这要是在美国西欧海岸的迷雾中,突然出现几千艘对美国的航母舰队发起攻击,这将会是美国的一场恶梦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吓到的美国人,就给这个奇怪的东西起了一个别名--“里海怪物”。

直到后来人们揭开它的一层层面纱,才明白这是苏联人发明的多用途大型航海两用飞船,音译过来叫“地效飞行器”,在我国则又被叫做“冲翼艇”。是介于飞机、舰船和气垫船之间的一种新型高速飞行器。

与普通飞机不同的是,地效飞行器主要在地效区飞行,也就是贴近地面、水面飞行,而飞机主要在地效区以外飞行;与气垫船不同的是,气垫船靠自身动力产生气垫,而地效飞行器靠地面效应产生气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研制地效飞行器的灵感也源自一件很有趣的事。

上世纪二十年代,德国的一架DO.X水上飞机在飞行旅途中,有四台发动机出现故障并导致飞机不能正常飞行,在人们认为飞机就要要栽进海里那千钧一刻,飞机却在接近海面的时候自动改为平飞了!飞机最后安全抵达岸边。事后科学家们发现,当飞机飞的非常低时,机翼和地面或海面之间的空气被压缩,无法快速移动,便自然形成了高密度“气垫”,能支撑飞机平稳飞在海面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他国家都没注意这件事,这时苏联人喜欢标新立异的脑神经又开始发挥作用了。

苏联人开始就着这个原理大力研究起来,随后苏联人又造了各式各样的地效飞行器,造型都有点憨态可掬。其实,苏联早于1923年已开始研究翼地效应,同年,尤里耶夫展开有关研究。

随着对“里海怪物”不断深入了解,发现它不止造型奇特,构造也足够新颖。机首装有八台VD-7涡轮喷气式发动机,垂尾顶部装有2台提供加速和巡航的动力的辅助发动机,背部又安装六具超视距超音速白蛉巡航导弹,这在当时可谓是巨大的成就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虽然造型千奇百怪,但是,他们的还是有些共性:

  1. 都有庞大的身躯,四个足球场地大小,这样显示出其节省动力的优势;

  2. 机翼宽广但短小,这也是和飞机区别的很大一点;

  3. 具有船体形机身是为了适应水面升降的需要;

  4. 尾翼高,巡航高度在十米左右,这样也避免了受海面气流的影响;

  5. 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它们大多带有自卫性攻击性武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一个造型有点萌,但是,实用性却超强的“里海怪物”在战场上可以发挥很好的效果。它有很好的反舰导弹发射平台,不容易被侦察机发现,等军舰看到海平线上迎面而来的怪物,也早就进入射程了。庞大的体积又可以作为很好的登陆舰,装载能力远远超过直升机。

但是,如此巨型的军用武器,在历史上辉煌过,现在,它却成为了莫斯科河畔的的一座废弃电影院。

What?

怎么“里海怪物”会混成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位于莫斯科河畔希基姆水库的博物馆,面积不是很大,地理位置也比较偏僻,可以说人迹罕至也不为过。但是,里面展览的物品都是很有纪念价值的,一个布满灰尘的玻璃柜,装的都是纳粹的铁十字勋章,有的还带有弹痕,“里海怪物”展览在这,我们也能看到它当时的世界地位。

而且,据了解,这在博物馆留下的叫“雏鹰906”是苏联时期最后的型号,其他的大多数都被抛弃。这艘“雏鹰906”艇算是其中最幸运的,被当作电影院使用,没有被完全废弃,但是,因为地点偏僻,再加上苏军事装备不是能够很好的满足人们对舒适度的要求,前来观看的人也不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里海怪物”成现在混成这种样子,也是能想象到的,它在技术上跨越性有点大,当时的技术很难做到以下几点的:

1.没有适合的,轻便,经得起水面冲击的材料;

2.怎样解决面对巨大海浪的脆弱;

3.最大的支持者乌斯季诺夫元帅去世,无人再支持制造……

然而最为致命的一点就是——苏联的解体,这使俄罗斯整个军事体系一蹶不振。“里海怪物”,也难免体验了从高空跌落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余晖下“里海怪物”仍然伫立在那,仿佛要向世人宣泄它的不甘,或许某一天它还会再一次出现在海岸线上,被遗忘的它会重新飞上天空。不管如何,“里海怪物”仍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飞行器,它的试飞为地效飞行器的设计制造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宝贵数据,证明了当初设计的的正确性。

它甚至可以说是后来苏联一系列大型地效飞行器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