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我军首次实行了军衔制,此次授衔,规模空前庞大,共有100多万的干部参与了授衔工作。军衔共分六等十九级,元帅有两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元帅;将官有4级,分别为:大将、上将、中将、少将;校官有4级,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也分4级,大尉、上尉、中尉、少尉;有十几万副排职干部,暂设了准尉;军士分为3级:上士,中士,下士;兵为2级:上等兵、列兵。

全军共有60多万名干部获得了准尉以上军衔。其中毛主席坚决辞退了大元帅军衔,所以开国元帅有10名;大将10名;上将55名,中将175名,少将802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军共有几百万的部队,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军衔的,军衔的评定也有“立功受奖”的一面,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那些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作出贡献的将士们进行表彰。对如此庞大的军队进行授勋表彰,凡事没有决对,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公平,所以就提出了一系列的规则,符合的就给予评定,不符合的就退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授衔的工作主要是由当时新组建的解放军总干部部门和国防部负责,最终是由彭德怀和罗荣桓拍板,但在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还得通报毛主席,而毛主席也会常常关注着授衔名单。比如许光达评选大将、贺晋年军衔低等就是上报了毛主席的,而毛主席在看名单时也曾说:“中晋上”(韩先楚)、“皮有功,少晋中”(皮定均)等。

在一些棘手的问题上,彭德怀和罗荣桓得找到毛主席听听他的意见,而在3000多老红军的授衔问题,毛主席接到彭德怀和罗荣桓的报告时,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叫来了周总理和他一同商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3000多名老红军可谓是劳苦功高,他们如果没有军衔,那军衔还真没有分量了,但是按照当时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原则,这些老红军又确定不够评选军衔的标准。这老红军最致命的是没有文化,当时部队正加强现代化建设,没有文化的很多要么就退下来,要么就转地方。这还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不给这些老红军军衔,他们劳苦功高,是军队的财富和精神力量,没有军衔说不过去,给了有违反授衔的原则和标准。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总理、朱老总、叶挺、贺龙等人在南昌的夜色之中发动了起义,中国革命的形式迎来了新的局面,中国工农红军由此诞生,他们如星星之火,形成了燎原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红军建立了各大红色根据地,无数热血青年踊跃参加红军,打土豪,分田地,建立新政权,让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寝室难安,随后蒋介石发动了数倍甚至数十年于红军的兵力进行“围剿”,红军多次以弱胜强打赢了国民党军,在红军鼎盛时期共有30多万人的红军部队。

后来红军被迫长征,在红一方面军发起长征时有8.6万人,顺利抵达陕北时仅剩7200多人。红四方面军近9万人参加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时约2万人,红二方面军长征时1.7万人,抵达陕北时约1万人。共计三万七千二百多人。红军参加长征的困难和牺牲是很大的,他们饿着肚子,穿着草鞋,披着单衣,有的甚至光着脚爬雪山,过草地,忍冬挨饿的同时还要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到1955年授衔统计时,在解放军中剩余的老红军仅仅只有5000余人。

这5000余人是我军的宝贵财富和精神力量,他们是军队灵魂,是兵中之王。红军大多都是贫苦农民出身,在那个乱世年代,参加红军的人除了救国理念,很多人想要的仅仅只是一个和平安宁的家园,他们大多连饭都吃不饱,更别奢望能读书,所以很多人是没有文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中有文化有思想的,经过九死一生的1000多人被授予了少将以上的军衔,几乎所有开国将军都是老红军出身。但是还有3000多的老红军因为没有文化而只是普通的士兵,但他们又是我党我军最早的武装力量,劳苦功高,他们如果没有军衔,怎么对得住他们九死一生是革命生涯。如果要给他们授予军衔,又将会打破总干部部和国防部定下的授衔规定和方针。

毛主席和周总理也一时定不下来,找几个老帅商量了之后,对总政治部和总干部部作出了指示:“红军不下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5年授衔时,“红军不下校”成了一个原则,也就是说,在军队中的老红军们最低军衔也是校级,军队中的体系:将、校、尉、士,校级属于第二梯队。3000多名不够评级资格的老红军们最终都被授予了少校军衔。另外,还有“抗日不上将”的原则,1937年以后参加革命的人,如果没有特殊重大的贡献,是不能够被授予将军军衔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军是一代精神力量,他们经历了种种磨难,坚韧不屈,不畏牺牲和流血,敢打敢拼,一代代薪火相传,中国军人才有了不可战胜的信念和毅力。红军精神,万古长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