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古以来,武术就如一汪浩瀚的江河,滋养无数豪杰英雄。在这汪江水中,有一支源远流长的支流----袁家班。源自京城,落户香江,这个武术世家一脉相承,武功盖世,更于影视事业上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小田:燃起北派功夫的熊熊烈火

1912年,袁小田出生于北京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是武术高手,母亲是曾在京师大学堂任教的女师,家境殷实。自小就浸淫书香武术的氛围,袁小田资质过人,9岁就拜入戚家门下,习武不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5年,13岁的袁小田在一次武术比赛中大放异彩,獥赢得一面镶金锦旗。当时在场的众多武林高手无不拍案叫绝,纷纷惊叹这位天资聪颖的少年桃李潜质无穷。从此,袁小田名声鹊起,被誉为"北京第一小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转眼到了1937年,风华正茂的袁小田应粤剧红伶薛觉先之邀,从京城远赴香江。当时香港的影视事业方兴未艾,各路英雄好汉蜂拥而至,为投身这片新天地而兴奋万分。袁小田就是其中之一,他以自己精湛的北派功夫在当年的粤剧中担任武打指导,一炬熊熊烈火在香港熊熊燃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年后的1939年,袁小田正式进入影坛,出任动作指导和替身演员。凭借过硬的武功和严谨的作风,他很快在武打行当打响了名声。当年在港九流行的是一些英雄好汉逞能争斗的武侠动作片,袁小田见多了这些粗糙草率的场面,于是决心要用自身的功夫改革这些影视作品的武打水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数十年的沉淀和磨砺,袁小田终于等到成名机会。1977年,他参与了成龙的两部处女作《醉拳》和《蛇形刁手》的动作设计,这两部影片一经推出就成为了轰动一时的武打佳作,也使成龙一举成名。后人回顾这两部影片,无不对其中英勇正气的武打场面赞不绝口,那正是袁小田的精心呈现。可以说,正是袁小田为成龙指点迷津,让这位日后的影坛宗师得以肇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0年,留下累累功勋的袁小田与世长辞,大过68岁的高龄。他一生矢志不渝,为武术事业贡献毕生心血,是开拓香港武术影视道路的先驱。后人对他由衷敬佩,认为他是北派功夫在香港插旗立威的一面旗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位老港片武术指导这样评价袁小田:"袁老先生是武人中的翘楚,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持重'二字的内涵。在影视圈这个世俗的大染缸中,他从未妥协与懈怠,对武术的执著程度令人赞佩。袁老不仅武功高强,而且为师处世都堪为典范。我们这些后辈无不敬仰他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品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和平:武者风范 继承发扬

1945年8月24日,武术世家又添新伟。这一年,袁小田的长子袁和平出生在广州,一张张精湛的武术绝技就这样代代相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小跟随父亲习武,袁和平自幼就接受了家传拳法和数门外家武功的熏陶。熊熊的武火在他心中熊熊地燃烧,后来更是一发不可收拾。1962年,17岁的袁和平以演员身份踏入演艺圈,开启了他光辉灿烂的影视武者生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0年代初,袁和平第一次担任武打指导,那是1970年的动作片《疯狂杀手》。只见他傲然挺立,英武不凡,亲自审阅武行家的功架,为每一个动作的编排和要领精雕细琢,全程亲力亲为,像个督军统帅,威严祥和。这个时候,袁家班的武术风范就已经彰显无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8年,袁和平凭借自己执导的动作片《醉拳》获得第1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提名。这是他职业生涯上的第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他在导演路上正式崭露头角。而这部《醉拳》也令人难以忘怀,它采用了耳熟能详的"醉八仙"酒徒拳法作为总体武术风格,将北派与南派的巧妙融合做到了极致,武打设计环环相扣、高潮迭起,给观众带来完全不同的武打体验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袁和平的真正代表作要数1982年执导的《奇门遁甲》。这部着实令人过目不忘,它不仅获得了第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动作指导的提名,更是将香港武打片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这部戏中,武术明星元彪、元奎等人率领一支"香江游侠"跌宕起伏,场面无比震撼,堪称武侠史诗巨作。而御用动作指导正是如雷贯耳的袁和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袁和平的身手愈加了得,执导的动作片越做越精,接连获奖。他先后获得了第12届、第1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动作指导奖;第3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动作设计奖;以及第24届、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动作设计奖。有评论这样赞颂他:"袁和平继承了父亲袁小田的武术精髓,更将武打片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他将动作设计与情节叙事完美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评论这样赞颂他:"袁和平继承了父亲袁小田的武术精髓,更将武打片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他将动作设计与情节叙事完美融合,将武术动作与戏剧冲突紧密结合,让武打动作不再是单纯的打斗,而是情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动作设计富有张力、层次分明,将江湖儿女们热血沸腾的斗志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位多年和袁和平共事过的武行家这样回忆他的风范:"和平哥武功了得,但从不摆架子。在片场,他常穿一件朴素的汗衫,手持一根长棍,细细为演员们讲解着每个动作和细节。有时候,他自己也会跟着大家一起练功,动作矫健利索,从中透着一股儒雅气质。他很重视传统武德,对每位演员都毕恭毕敬,从不伤人自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的来说,袁和平是一位杰出的武者,他开创了香港武打片的新篇章,也为袁家班添了无数光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信义:华服加身的铁血硬汉

1953年6月12日,袁家族中又诞生了一位英豪。他就是袁信义,袁小田的小儿子。一出生就在一片武者的气场中扎根,这注定了他的前途不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时候的袁信义经常跟着父亲在香港的大街小巷穿行,目睹无数切肤之痛的社会百态。这些原始而残酷的生存景象早在他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从而孕育了他日后铁血硬汉的气质和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父亲袁小田最看重儿子们能扎实内功。除了拳脚功夫,他更希望自己的儿子们都能成为明理诚笃、通情达理的君子。有人回忆,袁信义虽小,却经常被父亲念叨着要"持守规矩,脚踏实地",可见父亲对他个人品德的用心良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入影视圈后,袁信义渐露头角。他生性彪悍,五官硬朗,扮演反派角色时简直是最佳人选。在1981年的动作片《长江7号》中,他扮演一名囚徒,凶神恶煞、牙宜中城,为影片增添了几分猛烈气息。这部影片上映后,袁信义一炮而红,被誉为"华服加身的铁血硬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他开始频频在影视作品中亮相,出演各种光怪陆离的反派角色。有人说,他总是能把一个小角色也演绎得十分扎实有分量。每当他一头扎手、眼露凶光地站在人群中时,那股子凶猛而彪悍的气场便汹涌而来,仿佛下一秒就要挥拳相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袁信义却是一个循规蹈矩、谦恭有礼的君子。一位和他共事多年的演员这样评价他:"很少有人这样严于律己,他一言一行都透着古人的淡泊从容。当年在片场,他从不跟人争吵,也不喜炫耀本事。遇到一些武行新人,他也总会谦虚谨慎地传授一些武功招式。临别时,他都要恭敬地向每位师长和同行鞠躬,这就是他那份武德精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在影视圈打拼,袁信义也开始努力学习成为一名编剧和动作导演,想独当一面、施展个人才华。不过,这条路走起来可没有那么容易,他付出了无数的艰辛和汗水,才渐有所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的袁信义已然是一位富有阅历的老手了,他对武术影视事业的执着程度让无数后辈感佩不已。正如人们所说:"这个世上很少有人能像袁信义这样,把武术融入了血液,把江湖习气渗入了骨子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日初:踩遍江湖的游侠儿

一穷二白,踽踽独行,一无所有,一身武艺。这是袁小田家中又一个游子袁日初的生活写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日初出生于广州,自幼便得到父亲亲身指点,熏陶家传武功。相比哥哥们,他似乎更加专注钻研武技一路,对戏剧舞台上演一番好戏反而没什么热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初自小就是个实在人,对武功特别热衷,看家里人打拳就能学个七八成。"一位老香江武行家如是评价他,"我们经常开玩笑说,这孩子生错了时代,要是生在漫长的武林年代,准是个响马镳铁镫的游侠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番评语一语中的。进入演艺圈后,袁日初演绎的大多都是些英勇侠士的角色,比如1978年的《阴阳奇兵》,1983年的《霍元甲》等。人们亲切地称他为"香江侠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银幕上,袁日初常常一袭青布长衫、剑眉星目、骠骑长枪,英姿勃勃,遍踩江湖。在银幕下,他早已是武术界的名家高手,深谙家传绝学。很多年轻的武行学子都虚心地拜他为师,争相切磋家师口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日初与梁家仁是老相识了,二人从影坛杂役到日后成名,可谓是携手共进。两人一个是侠肝义胆的"游侠儿",一个是癫狂矫健的"马之狂"。他们合作无间,在镜头前后搭档无数次,形影不离,摸爬滚打,缠斗你来我往,堪称影视武坛上的最佳拍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位老友曾被外界戏称为"一高一矮、一古一今"。梁家仁身材高大,扮相飘逸,反观袁日初个子就矮小一截,但胜在干练利落、眉目精神。在不少武打场面中,两人形成了鲜明对比,一唱一和、一冲一应,展现了截然不同的武术风格和个人魅力。梁家仁时而狂放迷离,袁日初时而稳健纯朴,两种风格在影片中辉映成趣,引人入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位多年和他们两人共事过的武行家回忆说:"日初哥和家仁这对搭子,就像书中描绘的那些'侠侣'一般,在武行界无人不识。他们从不计较名分,各展所长,心心相印,是生死之交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到底,袁日初是一位实打实的武人,一切都很朴素纯粹。他向来不摆阔,做人做事都很低调,但身手武艺却高出很多人一筹。很多时候,他都是静心做事、潜心修为,决不喧宾夺主。这种内敛的性格使他颇有些隐士般的风范,闲时里更喜欢独自在香江的古寺里打坐参禅,怡然自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祥仁:顽皮世家公子的逐梦路

在袁家世家里,袁祥仁无疑是个非同寻常的存在。他跳脱另类,身上带着一股子张扬不羁的气息,与其他家人的内敛做派大相径庭,可谓是袁家的一代"顽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祥仁天生一副调皮捣蛋的本性,从小到大就是个爱闯祸的"祸捻"。不过,他从小就沉浸在充满武者风范的家庭氛围中,因此诸如基本武功等方面自然也是熟稔于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入影视圈后,袁祥仁的一路走来坎坷艰辛,但他没有气馁,而是一往无前。前期他主要担任动作指导的工作,为无数影片设计出了精湛的动作场面,如1978年的《佛掌罗汉拳》、1983年的《奇门遁甲》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可惜,当时的他还未得到业内的应有肯定。一位和他相识多年的同行这样回忆道:"小时候的祥仁是个顽劣捣蛋鬼,吵吵闹闹的。但长大后,他越发稳重了,在业内任劳任怨、孜孜以求。只可惜,那个年代动作指导并不太受人重视,祥仁确实太默默无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种种,袁祥仁内心其实一直在燃烧着对事业的热情和理想。时至80年代中期,为扬名立万,他创办了"和平电影公司",组织亲友同仁组成"袁家班"。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袁家班"风靡一时,参与了多部经典影视剧的创作,如1992年的《武状元苏乞儿》、1993年的《太极张三丰》等,给香港影坛带来了浓浓的武侠风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祥仁总是挥斥方遒,神态自若,手把手地为每一名演员传授武功,谆谆教导,不遗余力。有人戏称,"和平电影公司"就是他的"辣手神探"。每一个动作环节,他都要反复推敲,追求极致完美,难怪最终获得业内无数奖项肯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今天,这位"世家顽劣"早已成为一代宗师。他曾多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和台北金马影展的最佳动作指导奖提名。在2018年第3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他更是一举摘得最佳武术指导的桂冠,终于获得了武行界无上的肯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位与袁祥仁交往过的老朋友这样评价他:"祥仁是个很不简单的人,身上集结了许多气质于一身。他骨子里有着世家子弟的优雅从容,但作风又十分豪爽泼捻;他沉静寡言,但身手当真了得;他看似张扬,却谦逊有礼......总之,祥仁就是个出人意表、很有个性的人物。他的一生都在追求自我,直到最后圆了理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薪火相传 永不止步

纵观袁家族几代人,你能看到他们这个世家对武术事业的执着与坚持。从袁小田挥斥方遒的艺术探索,到袁和平雄踞影坛的锐意革新;从袁信义铁骨铮铮的侠义形象,到袁日初游侠江湖的江湖儿习气;再到袁祥仁逐梦成真的百折不挠......几代人相继辉煌,实在令人动容。

总的来说,他们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对武术的执着,对理想的追求,对武德的坚守。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他们这一代代的耄耋相传,武术影视事业恐怕难以面目一新,精彩纷呈的武打场面也难以铺展开来。

一位武行中人曾经这样感叹:"古往今来,儒、释、道三家之外,却鲜有如袁家班这般耄耋相传、世代相继的代代英才了。每每望见他们挥洒江湖,我总会油然而生一股崇敬之心。这就是咱们祖宗留下的宝贵瑰宝,真不该被辜负了!"

是啊,武术源远流长,当代人有责任将其传承下去,让这汪汪江水永不枯竭。而袁家这个武术世家自当是这股薪火相传的最佳代表,他们用自身的生命历程展示了永不止步的精神,值得无数年轻一代前赴后继、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