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约:4114 字

阅读时间约:6 分钟

本文章节:

01、孩子不会做家务,竟会导致精神心理问题?

02、我出农村、家境贫寒,却很少做家务

03、父母这样引导孩子做家务,才更有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图为AI生成

01、孩子不会做家务,竟会导致精神心理问题?

在精准精神心理学的临床诊疗中,我们接诊过不少这种类型的孩子——学习成绩一度很好,脑瓜子也很聪明,但生活自理能力弱。别说做饭了,就连简单地手洗一件衣服,他们也很可能不会。

这表面上看是个小问题,但其实存在一定隐患。比如孩子可能会因为生活自理能力弱、动手能力弱而遭到身边人嘲笑或贬低,如果遇到教育方式不当的老师,甚至会受到老师的过度批评,甚至辱骂。

要是孩子因此形成了叠加性心理创伤,这会明显打击自信,增大罹患抑郁症、双相障碍等精神心理障碍的风险。上面说到的来求治的孩子,虽然生活自理能力差不是患病的主要原因,但或多或少与叠加性心理创伤有关系,而且生活自理能力弱明显让其更加自卑。

比如,我曾遇到一位抑郁症患者俊辰,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就非常弱。俊辰是由家里的老人带大的,从小备受宠爱。家里的老人、父母都非常重视俊辰的学习成绩,却没有意识到要引导俊辰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俊辰把衣服的扣子扣错了,周围的同学笑话他,令他觉得非常丢脸。

而俊辰出国留学时,虽然住在舅舅、舅妈家里,但有一次舅舅、舅妈回国了,他不得不照顾自己的起居饮食,这对他而言是个极大的挑战。他在那几天简直把自己累坏了,导致睡觉睡太沉、第二天起晚迟到了,还引发了后续一系列的叠加性心理创伤事件。

我们跟孩子的家长反映这个问题时,他们有的很惊讶,说从没想过这样也会导致叠加性心理创伤;有的则很无奈,说孩子自幼多病,他们后来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但后悔时已经晚了。

其实,这些家长的教育失误往往是在无意中形成的。

比如部分父母工作繁忙,孩子小的时候交给老人家带。老人跟孙辈“隔代亲”,对孩子疼爱至极,甚至是溺爱,只想让孩子天天快快乐乐的,不舍得让孩子做家务。有时候父母指出老人家太溺爱了,老人反而生气,久而久之父母也懒得说了。

还有的家长认为现在学习太内卷了,孩子也累,与其让孩子挤出时间来学会做点家务,还不如让孩子多学习一会儿,或者多休息一会儿,“这又不难,长大了自然就会了”,“现在生活便利,没必要学”。

其实,上面这些情况完全可以理解,无论是老人家还是父母,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

现代社会科技发达,我们国家的商业和服务业以及快递尤其发达,人们确实不需要像过去那样掌握大量的家务知识,这是时代的进步。

可是,孩子们始终要脱离父母、独立生活,一些非常基本的家务其实不仅仅是家务,而是独立生活的能力。一个人能不能把自己照顾好,适应社会对个人的要求和规范,这跟自信心息息相关。

听我这么分析完,很多父母都觉得很有道理,承认自己过去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其实他们不知道,我说这些话的时候,我是略有心虚的——我自己就是一个家务能力较弱的人,虽然我也有意识地改进,可还是存在明显不足。

在刚过去的五一劳动节长假,我再次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劳动”短板,并深入地反省了这到底是怎么来的。

02、我出生农村、家境贫寒,却很少做家务

在别人眼里,我是个工作狂,在工作中非常积极、上进,力争在精神心理障碍的无人区取得更多颠覆性突破。但到家庭生活中,却很少“劳动”,不太会做家务。

最近,我利用五一假期回北京与家人相聚。我的外甥在厨房忙里忙外,做得一手好菜,东西也收拾得整整齐齐,大家都啧啧称赞,说我外甥的媳妇儿真是找了个好老公。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此时的我因为不太会做饭,搞卫生也不熟练,几乎帮不上忙。虽然家人们也没拿我跟外甥对比,但我隐隐觉得有点儿惭愧。

可能有的人觉得奇怪,何医生,你不是农村娃子、出身贫寒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按理来说,你的生活自理能力应该是特别强啊!

很可惜,因为我特殊的成长经历,我不是这种类型的农村娃子。我的父亲是在我2岁时去世,从那以后,我的母亲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那时的我虽然年幼,记忆中也会帮母亲做一些家务,比如跟着母亲一起去捡小麦穗,去挖别人挖剩下的地瓜等等。

在我10岁那一年,母亲去世了,是大哥大嫂将我拉扯养大。我的嫂子没把我当成“小叔子”,而是视作己出,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把我养大。她不让我做家务,而是鼓励我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学习上。

再加上,那时的山东农村的普遍观念是男孩不用做家务,我的姐姐们主动承担了更多的家务活儿。

我的大哥是我们兄弟姐妹5人中最聪明的,但他罹患了“风湿性心脏病”,不得已刚上高中就辍学了。我那时开始意识到,我是家族唯一的希望,我必须努力读书,实现“跳龙门”。

于是我特别用功、努力,比同学们投入了更多的学习时间,从小就是所谓的学霸。用现在的话来说,我当时属于妥妥的“小镇刷题家”。但我那时已经意识到,我只是会考试、学习成绩好,但动手能力比较差,我特别担心自己将来会成为“高分低能”的人。

成年以后,无论是在读大学期间,还是我在医院工作的时候,我的一日三餐基本都在学校饭堂或单位食堂解决。即便我不会做饭,我的生活也没受到实质性的影响。当然,我的个人内务、卫生,这些简单的,我还是能够应付的。

后来,我与爱人Lucy结婚。Lucy是北京人,出身优渥,但她从小接受严厉的家庭教育。她的父母要求她不但要会做家务,还得学会收纳、整理、统筹,把家里收拾得井然有序,她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强。

所以,很多人说城里的孩子娇生惯养,不会做家务,其实也不完全是这么一回事,主要还是看抚养人的教育方式和个体的成长经历。

只不过,Lucy希望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工作和自我提升上,再加上经济条件还算允许,所以我们聘请了家政阿姨。也就是说,哪怕在成家立业之后,我也还是不太需要做家务。

有时候家政阿姨请假不在,没人做饭。但我们主要居住在广州,住处周围的生活配套真是太便利了,出门到处都是餐馆、美食,现在外卖行业也特别发达。哪怕在疫情期间,我们所在的小区也没有被封锁过。偶尔Lucy兴致大发,亲自下厨,我也只需“坐享其成”,最多在饭后洗几个碗碟,非常简单。

也就是说,得益于国家的繁华富强、服务业的发达,以及家人的包容和理解,还有我自身很努力,保持能够聘请家政阿姨的生活水平,我不擅长做家务的问题一直没有成为困扰。总的来说,我是非常幸运的。

可是,我不希望大家以我为学习榜样,更不能照搬我的个人经历和选择。

现在的青少年、儿童,还有年轻一代,即使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做家务,但起码要有一定的体验和练习机会,而且当有现实需要时,要知道如何快速地掌握家务技巧,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别让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短板对自己的生活造成影响。

这也对这部分人群的父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学会做一些家务,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孩子后续住校、出国留学或独立生活时,别让这方面的问题引发人际关系问题、精神心理问题。

03、父母样引导孩子做家务,才更有效

那父母具体该怎么引导孩子呢?这方面的细节难以完全展开,以下主要分享一些要点。

首先,父母自己要先摆正心态,不要觉得做家务是苦差事、没必要,要意识到家务劳动对于孩子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必要性上面已经分析过了,以下是一些积极的作用。

做家务能让大脑得到真正的放松和休息。多数孩子在学习疲惫后,会选择打游戏的方式来放松,但其实打游戏也主要是脑力活动,玩游戏时间久了,同样会有“用脑过度”的问题,人会感觉到非常累,此时如果学习,效率会非常低。

而很多家务主要是体力劳动。当孩子学习学累了,适当做做家务,让脑力劳动需要用到的大脑皮层得以真正休息,这是非常有好处的。如果做家务的过程中还比较开心的话,大脑还会产生内啡肽,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更好地驱走疲劳感。

当然,这里不是让家长们禁止孩子在课余时间玩游戏,这也不可取。但是可以跟孩子协商,比如可以打一会儿游戏,但是结束之后就一起做做家务,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

做家务能提高统筹管理能力、时间安排能力。很多家务看起来简单,但如果要做得好,是非常考验个人能力的。尤其是如果涉及多个任务时,如何分配时间,分清先后,做到又快又好,这需要一定的统筹管理能力、时间安排能力、自律能力。

尤其是如果孩子会做一桌好菜,在同学朋友面前露一手的话,这真的很不容易,往往能够获得大量的认可,可以提升自信心,也有利于增进人际关系。

还有,做家务能让孩子真切感受到大人的付出,学会感恩。他们自己动手尝试过了,会更加明白父母、老人的不易。

第二,要尽量在亲子关系良好、家庭关系融洽的前提下,引导孩子学习做家务。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往往更加愿意。如果在他们心目中父母就像朋友一样亲近,那朋友开口求助,他们怎么会拒绝?甚至会乐意至极。

所以,如果父母让孩子做家务时,孩子极不情愿,甚至发脾气,父母千万不要指责孩子懒、任性,反而要深刻地反省亲子关系是否良好。

而且,在孩子刚开始做家务时,无论他们是出于无奈,还是心甘情愿,也无论他们做得好不好,父母都要给予他们及时的、具体化的肯定,并且接纳孩子暂时做得不足。如果父母内心觉得不满意,在肯定孩子做家务的同时,可以指出孩子的不足之处,需要提升的地方,但是不能一面夸孩子一面又当着孩子的面把家务重新做一遍。

我们接触过一些家长,他们也知道引导孩子做家务,孩子做了,他们也会夸,可是马上又忍不住重做一遍。有个孩子小雨说,“我妈总让我洗碗,夸我洗得干净,但是转头她自己又把碗重新洗一遍,真虚伪!”后来每次她妈妈喊她洗碗,她就很不情愿。

第三,要用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教他们做家务。

教孩子做家务跟辅导作业有点类似,由跟孩子更亲近的那位家长负责教,孩子往往更能接受。

那如果孩子实在不想让父母教,双方容易起冲突,那可以上网找孩子能看得进去的教材视频。这时候,很多父母痛恨的某音、某手其实是很好的工具。

说来惭愧,我这个厨房小白曾经连最简单的蒸水蛋也不会。但有一次,我偶尔刷到蒸水蛋的视频,好像看起来也不难啊。我便自己动手,一步一步地跟着做,结果非常成功,甚至觉得比家政阿姨做的还好吃。我特别高兴,大大增强了我在这方面的自信心。

其实,很多家务都不是什么难事,对比起中学的语数英、数理化要简单多了。关键是家长要注意策略,懂得引导孩子愿意学、愿意做、甚至是带着开心的情绪去做,孩子很快就掌握了。

那如果,父母实在欠缺这方面的引导能力,孩子实在不愿意学做家务,父母也不要强迫。

一方面,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努力自我提升,比如好好学习,尤其是跨学科学习,将来更有可能拥有较好的经济水平,把家务“外包”给家政阿姨,弥补自己生活自理能力差的短板。

另一方面,父母要引导孩子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懂得灵活适应环境。现在他们跟爸妈生活在一起,是可以不做,父母可以尊重他们的选择。但如果以后他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他们必须生活自理的时候,就要迅速调整,想办法学起来。

有些父母说自己小时候在家也不做家务,十指不碰阳春水,但长大后当爹当妈了,自然就会干了。其实,这不是“自然”会的,而是这部分父母有意识地学习和调整角色,适应能力很强。归根到底,高逆商、自我提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非常重要。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父母带来一定的启发,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如果父母自己也不擅长于做家务,生活自理能力弱,那更要以身作则,勇于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