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颢(1032-1085),字伯淳,世称明道先生。洛阳(河南)人。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嘉祐进士。宋神宗时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因与宰相王安石新政不合,改外任。

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其弟程颐一同就学于理学的奠基人周敦颐,世称“二程”。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诗文与您一起品读程颢的名作《偶成》以理入诗,富有哲学,耐人寻味~

偶成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此诗又题“秋日偶成”。诗人程颢是北宋后期著名理学家,主张“文以载道”、尚理、尚议论。而所载之道自然是他们主张的“天地之间无所不在之理”。这首《偶成》十分典型地表达了他们“以物观物,以性制情”的主张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诗歌大意是:心情清闲安静,做事总是不慌不忙。一觉醒来,红日已照上东窗。仔细观察万物,自然会有心得:

四季景色给你美好兴致和众人相同。大道无所不在,主宰着天地万物,世间局势变化,人的思想总会渗透其中。富贵时不骄奢淫逸、没有惑乱其心,贫贱时又能自得其乐,有了这种境界,便称得上男子汉中的豪杰英雄。

诗人通过描写自己超脱、闲适的心境,说明无欲无求、静观自得、道通天地、思入风云,才能成为理想境界中的社会精英,宣扬了他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宗旨。全诗以理入诗,以诗言理,深入浅出,含蓄流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诗歌首联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直接说他的生活状态: 闲散、自由,没有一样事情让自己不从容自在。想睡就睡,想起就起,一觉醒来,已是红日照上东窗了。这既是他的生活状态,也是他的人生态度。

心境悠闲,不慌不忙,丝毫不觉得任何压力。睡眠充分,精神充足,走出户外,放眼望去。以平静的心情去欣赏万物时,发现无一不具特色,各有其存在的道理,颇具自得的神情。

表现了宋代知识分子待遇优厚,生活优渥,所以他们能有平静的心情去欣赏自然万物,思考人生哲理。

中间两联紧接上联说他在这种平和宁静的心态下静观万物的所得。当时理学虽未如明清两朝成为官方意识,但由于宋王朝十分重视文治教化,诗人程颢作为著名的理学家,地位显赫,有充裕的时间去思考社会人生,使他的诗歌富于议论的理性色彩。

所以诗人说“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世间万事万物,虽然纷纭变幻,千奇百态,只要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品味世上的万事万物,才会有所心得,用心观赏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从而得到对大自然与人类社会的深切感受。

“四时佳兴与人同”,说的是天人相感,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四季节候不同,既是阴阳消长的体现,也与人事活动相应,自然与人事相感通。四季变化如人的心境情绪连通一样,看到春暖花开,便感到融融春意;四季各有佳胜的景致,比如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人风云变态中”。指在静观中、会发现自然万物有形的存在之外,总有一个无所不在的无形的“道”,主宰着天地万物(包括人类社会)的风云变幻,渗透在我们的意识当中,让我们依道而行。

尾联“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是结论,上面的议论到此水到渠成,天地万物都由“道”主宰,并依道而行“我”既是自然之物,以自然之理来看自己,就会穷理尽性而知命。所以还有什么不能安身立命的理由呢?

当一个人的修养达到了观察万物得到真知的时候,自然就会做到富贵时不惑乱其心, 贫贱时又能安贫乐道。一个男子汉大丈夫达到了这样的境界,那就算得上英雄豪杰了。

“男儿到此是豪雄”,是说看淡了功名利禄,不让外物成为心累,跳出樊笼,才是得了真自由,真解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生命的悲情与思考之下,诗人超越了一己的得失和现实的困境,从更高更远以及更主动的层次上去提升人生的意义。

这首诗表现的是道,是静观,静观就是去欲,四时佳兴就是去欲之后获得的快感,道通天地,才能够有这种感觉,所以富贵不淫,身处贫贱也感觉到快乐。这就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儒家观念,但是到了静观的境界,能够平静的看待世间一切,也就是真正的英雄了,这就是一种超越。

《偶成》一诗充分体现了程颢的胸怀和气度。回味全诗,仔细品味涵泳,感受到程夫子学达性天的气象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