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百度副总裁璩静最近火了,看了她的倾情表演后,一声叹息:站在冰山上的不一定是凤凰,也有可能是小猪佩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远看苑琼丹,近看是真霸总

最初在朋友圈看到璩总的短视频,还以为是搞笑视频。45度的拍摄角度、抖音式的机关枪语速、刻意但不美丽的妆容,还有内娱味十足的霸总风,这不是妥妥的搞笑视频吗?我都怀疑是模仿苑琼丹的表演——有点对不起苑老师,但是真的有点那个意思,再点个夸张的美人痣就是神似。

后来听说这是货真价实的大厂高管,还是“公关一号位”,我惊呆了。璩总的履历,十分光鲜。外交学院毕业,曾任华为公共及政府事务部副总裁、中国媒体事务部部长,现任百度副总裁。非常精英的高管,非常专业的媒体公关,翻车翻得那么低级。

“我是请你来干活的,不是请你来度假的”,“如果做不了,请你离开”,“我不是你婆婆,非得伺候你”,“为什么要考虑员工家庭”,观点是非可以讨论。但是,别人可以说,“公关一号位”不可以。

公关的职责是搞好公共关系,而不是搞砸公共关系的。打造个人IP,靠争议性观点吸引流量尚可理解。毕竟“黑红”也是红,先红了再说,也算是网红捷径。

但是,企业的公共形象可没有“黑红”路线。公共形象崩塌,市场口碑受损,股价大跌,真金白银的损失,可不是流量能补回来的。别说副总级的高管,就是普通员工,都不带这么玩儿的。所以,有些大型企业都会对高管的公开言论设限,就是怕大佬们管不住嘴一时爽。尤其是科技企业,脑回路清奇的技术咖云集,奇谈怪论吓着公众的公关事故可不少。

话说回来,如果璩总真是百度的技术高管,这场风波的负面影响没那么大。可是,璩总不是技术咖,而是堂堂的“公关一号位”。公关的基本技能就是分析社会情绪、掌握舆情风向,木知木觉地乱立“霸总人设”,就很说不过去了。

黄晓明演霸总,那是娱乐大众的,大家看个乐子,不当真。真高管热血沸腾地秀冷血,不是娱乐大众,而是挑衅大众。有这么搞公关的吗?一通操作猛如虎,现东家百度、前东家华为都被带沟里去了。百度市值蒸发60亿,璩总的霸总表演堪称最贵的短视频。60亿港元,够拍多少网大了,想想都心疼。

作为公关,璩总是真不行。作为高管,璩总也很不够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管结果”配当高管?

有批评璩总是“资本家嘴脸”的,并不准确。因为璩总不是资本家,而是企业高管。资本是别人家的,她也只是个打工人。“我们是雇佣关系”,出自璩总之口,是僭越了。因为她不是雇主。

璩总问“为什么要考虑员工家庭”,是错位了。没摆正自己的职场位置。李彦宏是不用考虑员工家庭,也考虑不过来,所以要请高管考虑。高管带团队,很多事都要考虑。

团队是什么?就是一堆KPI数据、一张张PPT吗?制定合理的KPI考核目标,激励团队完成目标,都得考虑人的因素。家庭因素当然也是其中之一。你的确不是人家的婆婆。但是,手下要离婚心烦意乱,就得考虑是不是会影响工作效率。员工找你抱怨几句,你不能好好疏导也就罢了,还要“秒批离职”的霸气侧漏。这不是效率,而是蛮干。大权在握的爽感是到位了,代价是团队的人心散了。

大企业的高管没有不考虑人的因素的,人性、人情、人际关系等等方方面面都得考虑。千万年薪不是白拿的,察言观色、洞察人心的基本功是必备的。璩总说她“只管结果”,十分可笑。你只管结果,那过程谁来管呢?帅总亲自管?员工自己管?那要你何用?

璩总生动的表演,说明她的娱乐生活需要改善。企业高管得有点职业修养的追求,不能老在内娱粗制滥造的霸总剧里找感觉,多少得看点正经的吧。《天下无贼》里葛优说“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可以细品。尤其是公关部门,主观能动性很重要。不是流水线上打螺丝的一个萝卜一个坑可比的。不近人情、“秒批离职”不是真霸总,而是小工头。

职场有压力才有动力,但是压力不等于压抑。越是高级的团队,就越不能搞得气氛压抑。很难想象“秒批离职”的压抑气氛下,璩总带领的团队能干成啥。百度这些年的公关工作,至少在大众舆论的层面,无法谬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之,看璩总的短视频,挺替她捏把汗的。无论是公关业务的基本能力,还是作为高管的基本修养,都“德不配位”。如果她是为了追求流量的降智表演,那还好点。如果真是本色演出,就很堪忧了。

我不知道现实生活中的璩总到底是怎样的高管,但是她表演的高管确实有现实的原型。中国企业中确实有不少这样“德不配位”的高管,已经成了职场生态、企业发展的祸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霸总”人设是心里没底的掩饰

信奉高压式的霸总管理,搞不清自身定位的高管,在职场中并不罕见。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企业的职场文化的底子大量承袭官场文化。起点就不正。

而且,经济高速发展阶段,时代的风口加持下“泥沙俱上”,很多人飘了。其实一些高管能站上高位,并不是有多少真功夫,而是靠时代红利和平台红利的双重加持。镀金时代的光鲜,经不起逆风局的考验。经济下行,企业日子不好过,“德不配位”的就会打回原型。

比如璩总扮演的霸总,并不是真有霸道的底气。机关枪式的语速、决然的口气,都是心里没底的掩饰罢了。

“只管结果”、“与我无关”,其实是回避管理职责。还夹杂着角色定位迷失的茫然。左手高薪、右手期权,背上还有个黄金伞保,竟是“只管结果”的甩手掌柜?KPI之外事事无关,那和打卡机有什么区别?这种职场定位,凸显的是无能。不是不想管,而是不会管。不是真无关,而是无力承担。大号的办事员,被时代的风吹上了高管的岗位,心里没底了。这种话好好说是说不出口的,只能“我就这样了”耍横。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自己的虚弱,所以他们比所有人更张牙舞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拿员工当人看,是道德问题,更是能力问题。那些被风口吹到高管位置上的大号办事员,情商和智商的CPU就那么点可怜的算力,对上“察言观色”就是极限。对下只能摆出一张“生人勿进”内有恶犬的臭脸。

角色定位不清、业务能力低下,动作就变形。这几年动不动就“全员营销”、“全员IP”,即是此类。不管行业适不适合、员工的能力是不是适配,都搞这套。其实高管甩锅。说什么“全能型员工”,你给手下打样了吗?给员工充分学习的空间了吗?自己还没弄明白,就赶鸭子上架“全员”,无非是甩锅。业绩不行不是我不行,而是大家都不行……

要是环卫局也学这套“全民会战”,局长带头掏粪坑,只会搞得满地是屎。大概率局长本人掏是那个是最“香”的。

中国职场的生态,历来都是越无能越折腾手下,越没自信的越是装牛叉。这在鸡犬升天的高速上升期看不出啥毛病,到了过紧日子的内卷时代就原形毕露了。阳光毒辣,照出原型。冰山上的不一定是凤凰,也可能是小猪佩奇。

中国职场的“霸总病”是该治了。

关胖再出发,敬请新老朋友们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