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参与反朝廷农民武装的,大多都是桀骜不驯且有一膀子力气的莽夫,很少见到像“圣手书生”萧让这样深谙儒学经典的读书人。

青衫乌帽气棱棱,顷刻龙蛇笔底生。
米蔡苏黄能仿佛,善书圣手有名声。
乌纱唐帽通犀带,素白罗襕干皂靴。
慷慨胸中藏秀气,纵横笔下走龙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萧让与宋江、方腊等真实的历史人物不同,正史中没有关于此人的半点记载,甚至,在元杂剧及其他早于《水浒传》的小说里,我们也找不到他的踪迹。其实何止是萧让,在早于《水浒传》的文学作品中,梁山泊上都是清一色的“战斗人员”,连负责行文走檄的头目都不存在。

由此可见,这一人物纯属施耐庵先生的原创,估计是为了丰满梁山泊武装的组织完整性所创造的。为什么萧让的花名是“圣手”呢?这是因为他在书法方面的造诣不凡,擅长临摹四种名家字体。这四位名家,分别是:苏东坡、黄鲁直、米元章、蔡京。这种人才,在当时是极其罕见的,所以,他才会得到宋江等头领的青睐,在梁山这个武力至上的地盘上有一席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以一个读书人的身份入伙水泊梁山,究竟是书生之幸,还是书生之大不幸呢?

兼而有之。

虽然世道维艰,但有本事的萧让还是活的比较安逸洒脱的,至少混口饭吃不成问题。既然能写得一手好书法,那么,萧让对国学定然有一定研究,熟读礼义的他,即便不能入朝为官匡扶宋室,也万万不会落草为寇祸乱江山,这是读书人骨子里的气节。

偏偏当时宋江被发配到江州,又因喝高了酒在浔阳楼上乱写乱画吃了官司。吴用想写一篇伪造的书信蛊惑知府,可又找不出会模仿笔迹的高手。就这样,作为吴用早年好友的萧让被梁山好汉盯上了。第二天,戴宗便登门拜访,用梁山的惯用套路将这位大书法家忽悠上山。

可想而知,一个读书人,在进了土匪窝后有多彷徨无措。据笔者猜测,萧让当时肯定也进行了一番抗争,至少他没想轻而易举地向土匪们就范。所以,才会出现第二天萧让全家都被“请”上梁山的桥段。事已至此,遇到了兵匪的秀才除了入伙又有什么选择呢?只能硬着头皮喝血酒磕头拜把子,成了梁山泊上的又一号通缉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像这种被强拐上梁山的情况,萧让不是第一位,也不是最后一位。梁山反政府武装抓倒霉蛋上山已不止一次两次,所以,萧让只能自认倒霉。但在不幸者之中,萧让算是最幸运的,为何?因为他活下来了。梁山泊聚义,本来就是一件于政府有害的造反行动,从这伙强盗的性质来看,这群人即便受招安,也得被朝廷“秋后算账”。

果不其然,在接受了招安后好汉们不是战死就是被谋杀,一小部分人看破红尘得以脱离漩涡,唯有萧让得以善终。所谓善终并不是长命百岁,而是像萧让一样能够恢复到正常的人生轨迹上,完成自己的理想抱负。作为一名书法家,他最想要的并不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而是一处能让他潜心写作的安静所在。显然,梁山好汉给不了他这样的生活,也没法体会这位文人的所知所想。

在梁山水泊上,萧让的表现中规中矩,不论天罡地煞均敬他三分。有实力,不论在哪都会受到尊敬,这是惯例,放之史海皆准。萧让伪造的假文书,让孙立轻而易举地混入祝家庄,成为为梁山套取情报的头号间谍,进而使好汉们不费吹灰之力地拿下祝家庄。在拿下祝家庄后,又是这位熟读圣贤书的人才,靠假扮知府的方法轻易地骗过杜兴和李应,让梁山再收获两员大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绝大多数土匪生涯中,萧让的手上都干干净净,没有沾染半滴鲜血。萧让唯一一次参战记录,是在攻打王庆时把守宛州城。换做其他好汉,估计会带着一城老弱病残与敌军拼个你死我活,可萧让却能像汉末诸葛孔明一样,坐在城楼上以一出“空城计”退敌,这就是读书人的能耐,读书人的悲天悯人之心。可以说,梁山之行,不过是圣手书生萧让的一次妥协,但住在他心里的圣贤从未变过。

虽然,他无法“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但他出淤泥而不染,不忘初心,努力做到了力所能及的一切。正因如此,他才能成为唯一一位被蔡太师赏识的人才,在征方腊时期被留在京中,担任门馆先生,自此隐逸。

所以,也不要小看技术人员,即使是小团队,都需要技术人员的支持,何况偌大的水浒大山寨。

参考资料:

【《水浒传》、《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