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步翻身、云手亮相……在近日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举办的第二届中小学校园歌手大赛上,临朐县龙泉小学的学生韩明珠一身戏服,婉转的唱腔与扎实的功底引得台下叫好连连,戏曲国潮风“风靡”校园。

自2017年以来,临朐县聚焦传统戏曲的全方位育人功能,对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进行了体系化融合设计,通过舞台、讲台、平台“三台联动”让“好戏连台”,开展戏曲校外研学、非遗入校、传习课程、兴趣社团等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间接受“中国式美学”的熏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临朐县龙泉小学学生韩明珠在2024年临朐县校园艺术节展演活动中演唱周姑戏《卖水》选段。临朐县教体局供图

不仅在临朐

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学生

开始在课堂上与传统文化结缘

成为传统文化的学习者、传承者

跟着非遗传承人学手艺,

体验非遗和民间美术项目,

让龙泉剑、八极拳走上讲台,

行走于丝绸之路上的石窟、寺庙课堂,

在课堂上变身“当代神农”

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课程

让学生直呼“每学期都想选!”

跟教育小新一起来看看

让学生们“不想下课”的课堂

究竟是什么样——

华中师范大学:

民间艺术体验课堂开课啦!

近日

由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与非遗传承人共同打造的

民间艺术体验课堂

受到华师师生的广泛喜爱

“用你的虎口摁住这个地方

这样才能让它平整”

“迅速转动转盘

左手轻轻按住土陶顶部

右手保持不动

这样画出来的线才是直的”

在同学们土陶初体验中

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蕲春管窑手工制陶技艺”

代表性传承人

手把手教学,传授使力要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2021年开设至今

四年来

学生到汉绣博物馆

感受湖北传统刺绣艺术的楚风遗韵

到全国首个非遗社区——

汉阳江欣苑非遗社区

领略非遗艺术的百花齐放

到湖北仙桃学习制作

具有千年历史的麦秆画

足迹遍布湖北多地

深入了解并学习制作了多个

非遗和湖北民间美术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不断筛选

现在这门社会实践类课程

基本固定为四个项目

蕲春管窑土陶、红安绣活

仙桃麦秆画和孝感雕花剪纸

“课程聘请校外教师、非遗传承人

民间手工艺人等亲自授课

以讲解、演示、个别辅导等方式

指导学生实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观完千年龙窑后

就到了实践环节

同学们将制陶师傅们团团围住

听他们讲解拉坯和刻花要领

又不时搓搓手掌,跃跃欲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课后,主讲老师说道

民间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需要青年的参与

特别是师范院校的学生

当他们今后走上讲台

也有机会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

讲给学生听

一代又一代的传承

才会让传统文化富有生命力

宁波大学:

抬头率100%,师生同台放大招!

把茶台搬到教室

让龙泉剑走上讲台

还有各色传统服饰展示

这其实是宁波大学宝藏课堂

《跨文化交际》的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课程主讲老师

在讲解有形文化的意义时谈到:

“有形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

表现形式多样,引人注意

以此延伸的课堂主题更加有趣

我们能在其中挖掘学生的更多潜能”

在跨文化交际的课堂上

抽象的文化差异可以被具象为

饮食口味、穿衣搭配

建筑风格、艺术工艺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课程主讲老师

不仅为同学们现场展示了

八极拳的经典招式

还手把手教授了几位中外学生

一招一式间,中国武术

刚柔并济、内外兼修的魅力尽显无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元化与实践化是我们这门课很大的亮点”
《跨文化交际》课程注重将理论知识
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
让同学们切身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交流体验

在课堂讨论环节
同学们听到了美属萨摩亚留学生
亲身体验中国文化的“奇遇记”
也有机会现场鉴赏到
绚丽多姿的拉萨服、阿里服

课程实践让学生们走出传统课堂
近距离地开展跨领域文化交流
有效提升了自己
对不同文化的理解能力和适应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华大学:

这门课,带你深度环游大西北!

清华有这样一门课

它的教室“不一般”的宽敞

跨越甘肃、青海、陕西三个省份

开在石窟、寺庙、戈壁……

它的内容“不一般”的厚重

它就是清华美术学院 《专业考察》课程

以丝绸之路上的石窟、寺庙为主线

行走于西北大地

这条线路

授课老师已经带领学生们

行走了二十余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践课程主要有人文考察

自然考察两个主题

人文考察中

师生团队参观

沿途的石窟、寺庙、博物馆

体会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文考察路线

自然考察中

考察团翻越祁连山

沿着戈壁滩一路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然考察路线

祖国的大好河山里

蕴藏着万种风光

爬上高山

石窟里刻着文明的华章

在海来过的地方

那里有大地的过往

边学边实践

把课堂安在大西北

行走的时候就把课上了

是谁羡慕了我不说!

北京城市学院:

这门课上,我成了当代神农!

“黄马褂、将军肩、蝴蝶芦”

“铜皮铁骨狮子头、菊花心”

“鹦哥嘴、红小辫、点环纹”

像这样的“加密语言”

出自中药学专业大二年级

《中药鉴定学》的课堂

这门开设二十多年的必修课

被中药学的学生戏称“难度天花板”

同时也是“最受喜爱”的课程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门课上

同学们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大家除了要理解、掌握、背诵相应的知识点

还要用看、摸、闻、尝的方法来鉴别药材

除此以外

同学们更“解锁”了学习新场景

走出校园

到药用植物实践基地

观察药材的生长状态

“沉浸式”学习基源鉴定方法

在中药饮片厂参观学习药材的生产加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百草食遍味

人间知甘辛

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需要这些小神农们去承继!

生动的课程设计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热情

鼓励大家在充实丰富的课堂中

学知识、长本领

你们学校有哪些特色课程和活动?

在评论区聊一聊吧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综合自中国教育报、学校共青团、华中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城市学院

图片来源:中国教育报、华中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城市学院

编辑:苏晨辉

初审:罗国钊

终审:李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