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矛盾纠纷出“庭”入“亭” “大社区”实现“一家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基层是社会的细胞,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我是一位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也是一名来自基层人民法院的法官,在履职过程中,我始终在思考,如何充分发挥司法审判职能优势,将司法资源延伸至基层治理最末端,助力破解基层治理的难点、堵点问题。

我所居住的忠县忠州街道香怡社区常住人口有3.4万余人,是全县名副其实的“大社区”,家长里短、物业服务等“鸡毛蒜皮”的纠纷时有发生。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受社区干部邀请,参与调处一起业主拖欠物业费的纠纷。通过大家共同释法理、讲道理、明情理,最终让业主主动补缴了物业费,物业公司也表示将持续改进物业服务,双方握手言和。

“如果能有更多法院干警在矛盾发生初期提前介入,提供解纷指导,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纠纷化解在‘萌芽’,‘大社区’也一定能实现‘一家亲’。”

这样一个模糊的想法在我心中慢慢萌芽,但有没有可能性、该如何实施,我心中仍有些疑惑。一番思索后,我找到了同为市人大代表的香怡社区党委书记申红。“社区干部群众工作经验丰富,但在调解纠纷时最缺乏的就是专业法律知识。”在社区办公室,我和申红一拍即合,“如果发生纠纷,能第一时间邀请法院参与,解纷效果一定会大大提升。”

在社区党委书记的大力支持下,我又多次到社区走访,面对面听取群众法律需求,并与部分市、县人大代表沟通交流,及时向院领导汇报工作思路,积极争取各方支持。

通过大半个月的准备谋划,2023年7月,忠县法院在香怡社区中人流量较大的一处凉亭里挂牌建立了“忠法议事亭”,作为固定“接诊点”。法院干警每周四上门“坐诊”,接受群众咨询,并积极上门走访社区干部,搜集意见建议。忠县法院还搭建了“社区法官周周聊”议事平台,法院干警每周组织社区干部、网格员、居民代表等召开议事会议,梳理排查潜在矛盾纠纷,做好分类登记,共同研究解决方案;线上开通“社区法官”热线,建立“百姓议事”微信群,多渠道听取群众心声,搭建沟通桥梁;在高效解决群众诉求方面,坚持闭环抓落实,实行“152”限时办理机制,推动问事、议事、办事“一条线”全流程办理。

“忠法议事亭”工作机制的建立,为情理难断的邻里纠纷找到了有效的解决路径。谢某与马某因房屋漏水引发的侵权纠纷就是一起成功范例。

今年1月,物业人员在巡查时发现,某栋楼的17楼某空置房卫生间排水管发生渗水,便通知18楼住户谢某进行排查。谢某雇佣工人开挖自家卫生间地板,但未找到漏水源。后发现系19楼住户马某家水管漏水,通过18楼渗到了17楼。这下谢某不干了,找到马某要求赔偿损失。因多次协调未果,社区干部通过“百姓议事”群向忠县法院在线寻求帮助。当天,法院干警联合社区干部将当事人召集到“忠法议事亭”,了解纠纷情况,引导双方当面沟通。调处现场,法院干警为双方厘清其中的法律关系,围绕责任划分、损失认定、赔偿规则等进行耐心讲解,社区干部则从维系和睦邻里关系出发,引导双方友好协商。最终,二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马某赔偿谢某损失500元,并当场兑现。

有事亭里说,大家商量办。据我了解,自“忠法议事亭”工作机制建立以来,议事平台已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50余条,提供法律咨询100余次,化解各类纠纷90余起,大量矛盾纠纷实现出“庭”入“亭”。

我深知,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根植人民、代表人民,是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将始终坚持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以持续推动完善“忠法议事庭”工作机制为契机,坚持把反映群众诉求、解决民生难题作为履职出发点,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助推基层高效治理,切实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本报记者 刘 洋 本报通讯员 杨 伟 整理)(重庆市六届人大代表、忠县人民法院翠屏人民法庭庭长 王啟芳)

责任编辑: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