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革命征程中,从来不缺少荆棘与血泪。1927年“四一二”政变的突然袭击,给我党造成了沉重打击,但正是因此磨难,中央特科才得以诞生发展。

中央特科专门负责情报收集和政治保卫工作,其下设立总务科、情报科、行动科及无线电通讯科,而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就是曾担任情报科副科长的刘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步青年,无名战士

虽说很多人都熟知刘鼎的大名,但其实这并非他的本名。他原名阚思俊,1903年出生于四川南溪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优越的家境为刘鼎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他成绩突出,动手能力也很强,常把一个破闹钟带在身边,拆开再装上,装上再拆开,乐此不疲。

上学期间,刘鼎有幸接触到进步思想,积极参与爱国行动。1923年,年仅20岁的刘鼎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赴德国学习并转为中国共产党员。

两年后,他转苏联进行深造,1929年结束学习顺利归国,一回来就受到重用,被安排至中央特科,专门负责地下情报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项任务隐秘且危险,刘鼎就曾被抓捕,好在及时得到营救,脱离了危险。

1936年,刘鼎在西安事变前后积极参与相关工作,为中共中央了解和掌握西安事变的局势提供了重要情报,为推动事变的和平解决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刘鼎的功绩还远不止于此。

兵工泰斗,变故突至

抗日战争期间,我党在物资储备上总是处于下风,吃穿用度尚且能凑一凑,但武器装备却是万万不可含糊。而如何提高该方面储备的问题便交到了刘鼎手中。

刘鼎曾担任兵工厂政委,带领八路军战士研制出了党内第一批火炮,不仅对传统的火药配方进行了改进,还创制了新型地雷,是我党兵工事业的开创者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0年,刘鼎接受任命,扛起了“八路军总部军工部部长”的重担。

在缺材料、缺技术、缺人才的情况下,他带着为数不多的骨干人员昼夜不停进行研究,从战事需求出发,设计出“制式”步枪。

之后,他又带领大家陆续改进火炮、弹药,在他的努力下,武器装备的质量提高了,就连产量也十分喜人,实现了“敌人有什么,我们就有什么”的目标。

解放战争时期,能力突出、经验丰富的刘鼎坐上了中央军委联防司令部军工局副局长之位。他带头建设的新型兵工基地,为我党取得最终胜利提供了充足的武装储备,功不可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刘鼎继续在军工领域做贡献,曾担任重工业部副部长、兵工总局局长,航空科研院院长等职务,官至正部级,竭尽全力促进国家军事工业发展。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1953年不幸遭到错误处分。后续,他不仅受到不公平对待,还在特殊时期被关押了整整七年,着实令人痛心。

恢复名誉,子承父志

虽然身处黑暗,但刘鼎始终坚信光明终会到来。他的身体被困于此,但心是自由的,在艰苦的条件下撰写了近20万字的技术总结。

1975年,终于恢复自由的刘鼎立刻投身于国家航空工业领域的建设与发展,将自己在这一方面的经验与看法倾囊相授,不遗余力为国家培养下一代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央在1983年,1986年先后两次作出决定,撤销处分,恢复他的名誉。也正是在1986年,他因病逝世,结束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终年83岁。

刘鼎之子阚文木在父亲的影响下走上了同一条道路,成为了我国著名的国防专家,让我们向父子二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