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色”中国,别具“特色”——比如,本来正向的词汇,却可能变成变了味,如“专家”一词,却成“砖家”了。

今天所谈的两位专家,也很意思,一个是“东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的付鹏,近日,因四条客运专线的高铁票价将上调20%左右,这位经济学家发表高论称:

“在当前人口结构和城市化进程的变化,以及公共财政面临的新挑战下,大规模的公共投资已不再可行。因此,对于已有的公共事业,提高其服务价格是必要的,且价格调整应基于对运营成本的考量,以避免公共财政在该领域的持续大规模支出。随着公共事业对周边经济拉动效应的减弱,这种财政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加大”。

“绿皮火车是保障基层民众出行的关键交通工具。对于某些人而言,由于时间和效率并不能显著提升他们的收入,因此在时间和成本之间,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成本较低的选项”。

付鹏还在个人社交媒体上称:“高铁票涨价背后,理解‘万税’,品品那副经典对联:‘内债不是债,只要人还在; 横批:万税万税万万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付专家的这些高论后,一向在国际战线纵横驰骋的军事专家——“宋忠鹅”宋忠平,这位曾说过类似争议颇大的言论:“俄强大体现在多方面,俄百姓最感到欣慰的,是俄开疆扩土,强权即真理”,也因此被网民们广泛拍砖的“宋砖家”,这一次却罕见地“枪口向内”,隔空将“嘴炮”轰向了经济学家付鹏。

宋忠平称:“这位专家其言可恶!什么叫‘高铁涨价是必然的,基层民众低价出行可选绿皮火车,时间和效率并不能提升收入’”?

“这位专家不属于基层民众,你是什么档次的人?你的时间和效率可以提升你的收入吗?只有你属于可以坐高铁的人?其他人只配坐绿皮车?你知道绿皮车越来越少的事实吗?这样的专家就是典型的脱离现实,脱离群众,脱离社会生活的既得利益者!”

专家对专家,隔空嘴炮互轰,这次是付鹏占理,还是宋忠平说得对呢?

其一,高铁能不能涨价?

这个问题,其实,现在已非“能不能涨的问题”了,而貌似是“霸王硬上弓”已正式官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前,还能大张旗鼓地整个公开的价格听证会,虽说基本上是走走形式,但现在呢?连这个“形式主义”,人家也懒得搞了——这是进步呢?还是进步呢?

其实,付鹏所言“高铁涨价是必然的”,必有其冠冕堂皇之理由,否则,人家的“经济学家”头衔,难道是花钱买来的吗?

而付鹏的谈话中,其多次言及的一个词——“财政压力”,这才是他的重中之重。

大家都懂的,现在从上至下,都在提“节俭过苦日子”,原因只有一个,即土地财政变得困难之后,办法就是:要么节流,要么开源!

而开源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有的地方是多罚款——行政性事业收费和罚款增多,以弥补财政收入不足和亏空。

另外,就是让公共项目价格上涨——比如,像重庆燃气整出那么大的幺蛾子,基本上就属于“开源系列”,而高铁涨价,亦是如此。

付鹏这段话中,其实,还隐藏着一大重点:“避免公共财政在该领域的持续大规模支出。随着公共事业对周边经济拉动效应的减弱,这种财政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加大”。

其未挑明的意思就是: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减少,对经济的拉动效应就会减弱,那么,只好通过公共事业收费的涨价来代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当交通出行成本提高,这就跟油价上涨一个道理——通过高铁涨价的试水,“开水煮青蛙”效应下,以后再慢慢扩大至其他公共领域,比如电价、水价、油价、燃气价等的上涨,则就会产生规模性的消费拉动效应。

于是,就会达到开启适度通胀的效果,即当运输费用提高,带动其他商品、服务成本随之上升,则“通胀已在路上”,于是,2024年的GDP增幅,不就稳了吗?

当然,专家付鹏未言及的另一提价理由,即“铁老大”喊了一年又一年的“高铁一直亏损运营”,其实,这何止铁老大呢?

像我们的烟草、油气、电业等国企,不都是一边涨价,一边愁眉不展地哭穷:“亏损,亏损,又亏损”吗……但问题是:为何有了这样那样的理由涨了价,何以亏损仍然年复一年地存在呢?假如搁在私企身上,是不是早就破产千八百回了?

其二,交通出行的群体,分不分成三六九等?

要听实话、真话吗?要的话,还真得站队专家付鹏了;当然,要是想让老百姓听着舒服,以此赢得“韭菜”和流量的话,则宋忠平专家的话,那可就顺耳耐听得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市场经济下的现实规律,必会分出收入群体的不同,阶层也就于无形中存在。

除非,抛弃市场经济,回到过去的“大锅饭”时代,否则,像付鹏所言,因收入与追求效率等的不同,不同阶层选择不同的出行工具,也就必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现实主义景况;至于那些“为民说话”的专家,他自己选择的出行工具是什么?你可以问问宋忠平先生,难道他是坐土坦克吗?

但是,现实存在,也并不代表就一定符合公平与正义原则——毕竟,别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就是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人家也不可能不考虑和兼顾公平。

所以,“为民说话”,反正是动动嘴皮子的事,且确实无论是在哪儿,这都是天然的“政治正确”之话术,因此,在这个层面上,付鹏要完败于最擅此道的宋忠平了。

不得不承认的是,不同的出行工具——如飞机、高铁、普铁、汽车等,人们选择时,确实会自我考量收入水平,以及出行效率等元素,所以,高铁如果是在科学测算成本,并考虑到国民收入水平等综合情况下,出现涨价行为,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毕竟,国有财产虽说是“全民所有”,目的也是“为人民服务”,但如果完全不考虑市场规律,即使是完全免费的东西,但其实,相应关联的代价,很可能会更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到人民公社食堂吃免费的三餐,却有可能常常饿肚子,但若按照符合人性本质的市场规律办事,却能像现在这样,达到人人吃饱肚子的“小康水平”。

当然,高铁可以为了“人民币”而涨价,却不能完全掉钱眼里,这也是“为人民”必经的程序与途径,从这个层面上看,付鹏专家所言“高铁涨价是必然的”,并非一无是处。

但社会的美好,不仅只是一部分人富起来,更要追求“共同富裕”,即使社会阶层现实性存在,也一定要兼顾底层群体的需求与利益。

比如,高铁必要的涨价,当然可以有,但是,低收入群体的出行选择中,“绿皮火车”则就成了更多的必选项,可是,现实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现实就是,随着高铁站与线路的不断扩张,可那些适合低收入、效率追求不强烈的群体所坐的绿皮火车,却日渐减少——这就产生一个实际的效果:无论高铁涨不涨价,普通人也都会被逼着,不得不选择坐高铁了,这岂不等于,并不存在“与收入、效率相匹配的出行选择权”了吗?

一方面高调宣扬涨价,是为了适应“收入与效率”的不同选择,另一方面,却变相逼迫低收入群体选择性的逼仄与无奈——这样的行为,当然不是真正“为人民服务”,言其主要是“为人民币服务”,也不算过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吧,过分就过分吧,毕竟这是国企的独家经营,无竞争压力的垄断市场下,本就是这个样子,可是,人们最为诟病的是“价格不断涨,亏损仍然接着亏”,这能让人民对属于其财产的国企放心吗?

笔者不才,有个不成熟的想法:何不将国家铁路客,运拆分成两家相互独立的国企——一家是高铁客运,一家是普通客运;其中,高铁主要服务于相应的高收入与效率追求者;而绿皮车的客运国企,则主要为兼顾公平,服务于低收入和对效率不那么强求的底层民众,且两家火车客运还能产生良好的竞争,这才符合市场规则,更符合“为人民”和“为人民币”服务的利益兼顾!

笔者并非专家,拍砖也不在行;搬砖,才是我的本行——请大家的猛烈炮火,对准真正的专家付鹏、宋忠平们吧,我得去窑场工地了……【原创评论:瑜说还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