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一地强制推广火化及公墓,公告原文用了两个统一:一律火化、统一进公墓安葬。

当然,细心的网友会发现,这份公告还有一条,简称五免一奖:免接运费、免三日内冰冻费、免基本火化费、免遗体消费费、免一年寄存费和对节地生态进行安葬。

只看第一段,带了统一指标的政策,似乎都是一门生意。但如果将第一条和第二条结合起来,看起来也具有合理性。

但为什么老百姓不买账?因为公告没有提到除了寄存外,骨灰要怎么处理这件事,也没说公墓的价格,毕竟公墓不是人人都买得起的。

从宏观层面,我们梳理了历年来的火化炉,以及火化遗体数量,想从这组数据中,了解到火化这件事,在过去一些年间发生的变化。

有了数据,或许我们可以从更宏观的角度,客观看待火化及公墓这件事。

民政机构的这两组数据,自1978年以来便开始统计。但遗憾的是,自2022年第4季度,民政统计数据,便不再公布火化遗体数据。之后的《2022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也没有公开这方面的数据。

所以下图的民政火化遗体数据,截止到2021年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火化炉唯一的价值,便是火化遗体。

但过去四十多年的数据表明,火化炉的数量,与当年火化的遗传数量,并不总是成正比。即有些年份,火化炉数量增长较快,有些年份,火化的遗体数量增长较快。

另外,火化炉的数量,以及火化遗体的数量,并不总是在增长的,偶尔也有减少的情况。

比如2008年,全国火化炉的数量,比上年有所有减少;而2015年,火化遗体的数量,也比前一年有所减少。

但总体来看,火化炉的数量,以及火化遗体的数量,发展趋势都是在增长的,尤其是过去七八年间,每年火化的遗体数量,增长速度较快,这可能与在全国推广的殡葬易风移俗有关。

2022年,全国拥有7293个火化炉,这些火化炉承担着全国死亡人口的火化工作。但由于没有公开数据,我们无法知悉过去两三年,全国到底有多少比例的死亡人口,实现了死后挫骨扬灰(火化)的待遇。

但显然,这是一门需要更多人参与的生意。如果所有人都不愿意火化,火化炉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至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一个发展程度越高的社会,对异端的宽容度,不应该是更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