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的城市是一所北方城市。经济发展还算可以。但是,如果如实的描述一下自己的感受,就是,太浮夸了!消费高得离谱,工资少得可怜!依靠国有企业撑腰,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却缺少了高精尖企业的支持!人口,人才净流出!长此以往,山东就是下一个东北,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方与南方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南方的城市原本就发展的好,同样现在发展的也更快,长三角各城市之间交通联系很密切,可以在无锡住,每天去苏州上班,也可以在苏州住每天去上海上班。而对于青岛来说,如果在黄岛,即墨,胶州等周边住,再去市区上班,每天都很困难,城市之间的活力不必深入就能感受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未来最繁荣的还是珠三角、长三角城市集群,一定会是两个非常大的城市圈,人口也会不断涌入。类似日本东京,人口都往好的城市去,其实一切都还是走它们曾经走的路。山东的经济发展并没有潜力,说是下一个东北并不是调侃,即便济南把所有城市全都吞并,本质上没改变。整个山东省,能叫的出名字的企业,有什么?海尔,海信?青岛啤酒?山东能源?山东魏桥集团?整个山东省的经济发展依靠能源行业,化工行业这种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为基础,怎样参与未来经济的竞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理教育企业家们,要有“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遍千言万语,尝尽千辛万苦!只要坚持下去,则没有干不好的活,没有成就不了的事业!做企业,做实业,就是应该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像我们青岛,怎样才能脱下浮夸的外衣呢?去周边工业园里转一转,许多工业园都已经荒废了,残留的企业,也没有活力,又何谈竞争力呢?政府,又能为现有的企业做什么?怎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落户?怎样才能让更多高精尖企业在当地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东省是教育大省。身边好多同学去北京,南京,或者南方发展。问他为什么不回来发展呢?答曰:我千辛万苦才从80万考生中爬出来,即使为了后代,也不会回山东发展。你知道吗?如果在天津落户,高考500分以上就有机会考入清华,北大,或者南开这种名校!而在山东省内呢?你需要战胜80万人!750分的高考试题,你需要考680分以上,才有资格去竞争!还有,关于省内对于人才的吸引政策,真是一言难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省内自身培养人才,却净流出!同时吸引人才力度不够,人才流失与人才补充不足同时出现,长此以往,我们的经济发展靠什么?又如何鼓励与践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