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强化“三公经费”审计,严格执行“过紧日子”要求,细化和完善对培训业务和费用支出的审计,应当纳入日常审计范畴:

1.培训计划和通知文件的审核:审计时应检查培训计划是否详细,尤其是培训内容与年初预算、年度工作计划相一致。

2.培训预算编制和控制的合理性:对比培训预算与实际支出,确保没有超出预算范围。检查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包括讲师费、场地费、材料费等是否符合市场价格。

3.培训合同和协议的审查:检查与培训机构或讲师签订的合同和协议,确保条款明确、合理,并且符合公司政策。

4.培训教材和内容的一致性:审核培训教材是否与培训内容、目标和时间安排相匹配。确保教材是最新的,并且与培训主题相关。

5.培训地点的选择:审核培训是否在适当的地点进行,避免在高消费场所如五星级宾馆或风景名胜区。确保培训地点的选择符合经济性和实用性原则。

6.培训活动的真实性:检查是否有以培训名义召开的非培训性质的会议和活动。确保所有活动都与培训目的直接相关,没有额外的宴请或旅游活动。

7.培训费用的审批流程:审核培训费用的审批流程是否符合内部控制要求,是否有适当的授权和记录。

8.不相关费用支出:确保培训费用中不包含任何不相关的费用,如宴请、考察参观等。检查是否有将私人消费以培训费用名义报销的情况。

9.纪念品的发放:审核是否有未经批准的纪念品发放,以及这些纪念品是否与培训内容相关。

10.费用支出的合法性和透明度:检查是否有变相收取费用或套取培训费的行为。确保所有费用都有明确的用途和合理的解释,没有设立“小金库”或用于发放福利。

11.培训物资购置的合规性:审核培训费用中是否有购置与培训无关的资产,如办公用品、电子设备等。确保所有购置的资产都是培训所必需的,并且符合采购规定。

12.培训费用的支付方式:检查支付方式是否安全、合规,是否有适当的凭证和记录,会计记录中被正确分类和记录,没有错误或遗漏。

13.培训费用的透明度和公开性:检查是否有适当的机制来确保培训费用的透明度,包括向员工和管理层公开费用的使用情况。

14.培训费用的风险评估: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估与培训费用相关的潜在风险,包括财务风险、合规风险等。

15.培训效果的绩效评估:除了财务审计外,还应评估培训的效果,包括参培人员的反馈、培训成果的转化等。

16.内部控制的检查:检查是否有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来监督和管理培训费用的使用;定期进行内部审计,检查培训费用的管理情况,包括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费用的合规性等。

17.培训费用的外部审计:根据需要,聘请外部审计机构进行独立的审计,提供客观的评价和建议。

18.培训工作的改进和优化:根据审计结果,提出改进和优化培训管理的建议,包括绩效评价、流程改进、政策调整等。

— THE END —

©本文由审计之家(ID:shenjizhijia) 整理发布。内容仅供读者学习、交流之目的。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审计之家」 事务联系方式

社群、投稿、内容和商务合作

微信号: shenjizhiji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