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和人民的解放,无数人为此做出牺牲。战争年代,在极端恶劣的医疗环境下,很多士兵受伤之后由于得不到良好的救治,往往为身体埋下隐患。况且很多军官坚持轻伤不下火线的信念,为了理想献出性命也在所不惜,更不要说扛着伤痛前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5年7月,国共双方关系进一步恶劣,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加大了对根据地的围剿。在敌我双方力量差距明显的形势下,为了保存生力军,红军开展了运动战,在战略转移中减少损伤。二渡赤水后,当时中央决定占领娄山关。

进攻的艰巨任务交给了红三军团的两个团,12团与13团。红三军团原下属四个师,但由于战斗力减员严重,只能压缩成四个团。12团的政委就是钟赤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7岁入党,三次截肢,仍不改革命本色

钟赤兵是一位老红军、老八路,16岁加入共青团、17岁加入共产党,在党政军的工作历练中,做的都是宣传、思想方面的工作。他不仅善于帮助士兵解决思想难题,在战斗中更是身先士卒,起到表率作用。在进攻娄关山的战斗中,12团很快就占领关键山头并稳定战局。

此时敌人王家烈部队为了夺回阵地而激烈反攻,但12团在钟赤兵的带领下不仅守住了阵地,还开始追赶逃跑的敌人。悲剧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的。敌人边逃边还击,一颗流弹击中了钟赤兵的小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受伤之后,钟赤兵身边的警卫员就力劝其暂停进攻并回后方养伤。但这被钟赤兵拒绝,他依然扛着伤残之躯追击,小腿血流不停,最终因为失血过多而晕倒。

晕倒后的钟赤兵被送往了后方的医院,可此时因为错过了最佳的手术时期,并且伤口还出现了感染的情况,为了防止更大的破坏,只能小腿截肢。当时医院的手术条件比较差,没有必要的器械和药物。医生只能用土办法,利用锯子和柴刀,帮助钟赤兵完成了截肢手术。

但截肢之后的恢复更不理想。上文已经提到,当时红军物质缺乏;并且贵州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多雨潮湿。没过多久,钟赤兵的伤口恶化,只能进行二次截肢。这还没有结束,伤口不久又感染,不得不进行第三次截肢。

此时,右腿从腰部以下,已经全部截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征路上,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当时红军已经开始筹划长征,考虑到钟赤兵行动不便,中央考虑将其放在后方休养。但钟赤兵坚决不同意,要求跟随大部队同生共死。当时彭老总十分感动,声称即使三军团抬也要把他抬过长征!

爬雪山、过草地,正常人都十分困难,更不要提拄着拐的钟赤兵。但他不畏艰难,自力更生,不愿意麻烦其他士兵,碰到艰难的地段更是用手爬。就这样,靠着信念和坚强的性格走完了长征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征路上,钟赤兵不仅收获了战友的敬佩,更是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她就是危秀英。

危秀英是江西人,自幼家中贫困,不得不做别人的童养媳。在婆家时,不仅要做饭、下地、割草、洗衣服,干一些苦活累活,还要忍受婆家的抽打。后来红军给她看到了翻身的希望,所以20岁时她果断加入其中。

由于童年时期得不到良好的营养,所以危秀英的身材十分矮小,只有一米四。但这并不妨碍小小的身体中蕴含巨大的能量。在长征路上,她身上背的行李包裹始终是最多的,是负重最多的女红军。并且她还担负起了照顾伤员的任务,她一人就照顾了4名伤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5年年底,到瓦窑堡之后,危秀英和钟赤兵二人结婚,成为战地夫妻。在艰难困苦中,二人凭借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已经成为彼此的依靠。

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于安全考虑,中央将一群身体不好且须休养的军人送到苏联,一边学习一边休养。钟赤兵在莫斯科接受了更为专业的手术,并且坚持锻炼,所以身体不断好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4年回国后,钟赤兵利用学到的新知识,组建特种部队,为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新中国成立后,更是负责民航事业的发展,为社会经济建设继续发光发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1955年的授衔中,钟赤兵成为开国中将。她的妻子危秀英一直在妇女战线上服务。可以说,他们夫妻二人为新中国贡献了自己的一生。中国人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就是有一群人在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