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 / 冯鹭

马巷,枕山襟海、山环水聚、天然都会、钟灵毓秀,是闽南四大古镇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人文荟萃。马巷昔为泉州府辖、同安辖境,今属厦门市翔安区。相传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24 岁的朱熹莅任泉州府同安县主簿。当时的马巷还是一个僻壤穷乡,野草丛生,野狼出没。有一回朱熹去浯州(金门)东巡归来,路过马巷,择一处小庙小歇,庙里走出一位马氏道士,点上香烛,端来茶水。朱熹精通易理,擅长探幽览胜,他瞅着摇曳的烛光,喝着醇香的茶,突然灵感乍现,脱口而出:“五百年前利不通,五百年后通利地。”

探访马巷老街

马氏道士供售香烛和茶水的这座小庙原名叫“拱市宫”,后因朱熹的到访,风水预卜一语成谶。明末清初,马巷已是远近闻名的重镇,“人居稠密、商贾辐辏,店铺栉比、烟火万家”。清乾隆十一年间(1746),马巷商人出资,特地在离“拱市宫”一墙之隔处建了一座庙,取名“通利庙”,以敬慕朱熹的预言成真。这一年,还有一位林氏绅士捐资,在通利庙后面兴建起一栋二层高的书院,取名“文昌阁”。林氏绅士很有心,顺带把通利庙修缮一新。从外观上看,新建的文昌阁与重新修缮的通利庙紧挨,错落有致。林氏绅士把朱子神像移至文昌阁,通利庙则继续供奉着如来佛、十八罗汉、保生大帝等诸神大像。

乾隆三十六年(1771),金门通判胡邦翰曾呈文申报将金门衙署移建马家巷,同时他还议建城隍庙。乾隆四十年六月(1775),清廷正式设立泉州府马巷厅以“专司河海之防”,并规定:同安县界东之翔风、民安、同禾三里58 保,及原金门10 保,共计68 保的刑名钱谷之事件,概归马巷厅统一管理。这一年,担任马巷第一任通判的胡邦翰在厅署选址动工时,突然撒手人寰。继任者万友正为原古田知县,所以实际上他才是马巷厅政的奠基人。万通判还是最早一版《泉州府马巷厅志》组织推动者,他亲自撰序:“……今划地分疆,各理其事,各治其民,乃佐理五城之名,而考成之责,同于望县,不得不与县分,此《马巷厅志》所以不可无也。县志择别而出,则又主于述其建置沿革之故。佐于府,异于县,见今昔责任之重轻焉……”他按照县志的一般体例和条目,组织编写、荟萃成书。清光绪九年(1883),时任马巷厅通判丁惠深见“厅志卷帙残阙”,便捐出养廉银,倡募经费,重新刊刻。他搜罗旧本,相互对照,补全一编,使万氏《马巷厅志》得以保存。

跟随作家采风团去翔安采风,主办方特邀陈剑基老先生带我们探访马巷老街。陈老先生 20 世纪 50 年代曾就读厦门师范学校,毕业后从教,桃李芳菲,他退休后担任马巷街道老体协党支部书记。陈老先生今年快 80 岁,这个土生土长的马巷人说起马巷,如数家珍。他边走边聊,谈兴甚浓,我紧挨身旁,问这问那。

陈老先生说,马巷原先不叫“马巷”而叫“马家港”,说这是“石浔沃”与“刘五店汛”之间港口的地名,因为以前海船从马家港旧码头分航丙洲、厦门、金门、台湾等地。还说,据传明代以前有一位马氏商人在这条古街上安居乐业,开店经商,生意红火,所以这条街也被叫做“马家巷”“马厝巷”。乾隆四十一年(1776)才改叫“马巷”,一直沿用至今。陈老先生还补充道 :“其实马巷还有一个别称叫‘舫山’,因为这里的地形南北高,中间扁平,形同一艘扬帆起航的船舶,直接与渡口连接,直驶大海。

“舫山”这个别称有意思,彰显了海洋文化的内涵与气魄。如同眼前的马巷,它是一条古街,但似乎又超越了物理结构的古街。这里,曾经有过通利庙,现在依然存有文昌阁、城隍庙、文武庙、元威殿、舫山书院等。庙宇高堂、历朝历代名臣忠烈、武将文臣、义者侠客等,多少风流人物与马巷因缘际会、青史流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聆听不老传奇

光绪十九年,马巷通判黄家鼎校补重刊《马巷厅志》卷之十,其文曰 :元威堂在五甲街。相传神为武进士池姓,于耆老梦中得之,后现象里社,乡人鸠众建庙。遇疾疫,祷告甚灵,时称为“池王爷”。史志记载数语寥寥,好在马巷人拥有强大的记忆基因,他们从远古走来,并以一种心授口传、代代相传的方式,鲜活地展示着这座叫“元威殿”的神殿。坐在神殿里这位叫“池王爷”的奇人,他有限的生命又演绎着怎样一个侠骨柔肠的动人故事?

池王爷,本名池然,字逢春,又名德诚,籍贯南京,文中举人、武中进士,居官清正,耿介之士,心怀“治国安民,济困扶危”之宏愿,深受百姓的崇敬与拥戴。 明朝万历三年(1575) ,池然奉旨赴福建漳州府任道台。 他踌躇满志、日夜兼程,赴任途中经同安地界小盈岭隘口时,偶遇两路人,一个蓝脸膛,短胡须 ; 另一个胡须长至胸前,脸色偏青。 两人自称“信使”,说是奉玉皇大帝之圣旨要去漳州。 池然问,去漳州干什么? 一人欲言又止,另一人神情诡异。 池然感觉不太对劲,似有大事发生。

为探究竟,池然以途中休息、养精蓄锐之名,邀二人到路旁小酒店饮酒。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人很放松,心情惬意,话自然多了起来。在酒酣耳热的交谈中,池然无意中得知一个惊天秘密 :二人乃天庭“蓝青二使”,奉玉帝旨意欲往漳郡撒布瘟疫,裁减人口。池然听后很惊愕。撒瘟药、传瘟疫,制造天灾人祸,牺牲漳州百姓性命,以达到所谓“裁减人口”的目的,亏玉帝能有这般圣旨,这是何等生灵涂炭的损招啊!

想到自己刚准备上任,多少漳州子民就要遭此灾祸,池然不能接受。怎么办?三人继续把酒言欢,池然一幅洒脱做派,说是很想看看这瘟疫丸到底长什么样。两人刚刚掏出毒丸,说时迟那时快,池然一把抢夺,往嘴里一塞,脖子一仰,接着又喝了一大口酒,将瘟疫丸直接送进肠胃。毒性瞬间发作,只见他口吐白沫、剧烈抽搐、眼珠翻白、脸色变黑、心脏骤停。在马巷以东七公里处的小盈岭,池然这般大义凛然,舍身换众生,是人性光芒的一次璀璨绽放,更是古人“为官之道、民本情怀”的耀亮。

池然为挽救漳州百姓生命,毅然吞药赴死,举动泣鬼神惊天地。“蓝青二使”将此情形回禀天庭,玉帝听了很是感动。玉帝欣赏池然舍生取义的高尚品质和英雄义举,追认并颁诏书封赐其为“代天巡狩总巡王”。

池然晋爵为“池王爷”,有关他的传说和故事不胜枚举。据马巷近郊《后边村李氏族谱》记载 :明万历年间,该村刘氏、郑氏、李氏三人,亲如手足,合伙经商,常往返于泉厦之间。有一回三人途经小盈岭,旅途劳顿,择路边一巨石下小憩避雨,旋即呼呼入睡,朦胧中只见一黑面将军喝令赶快离开。三人同做一梦,大惊而醒,起身逃离。随即听见身后轰然巨响,巨石已塌压刚才的歇息之处。三人躲过一劫,回村后垒起三块石头做神位奉敬。而明万历年间士人陈于庭(字居爵,更字献伯,又号宝甫)却道出原委,这黑面将军其实就是池然。因为在此期间,迎神赛会,池然曾托梦给陈于庭。陈于庭在梦中看见一辆神车,神车上坐着一位奇人,他赶紧推门而出,见到的竟是当年的好友池然。陈于庭又惊又喜,大呼一声 :“啊,原来是池将军驾到!”事后,据陈于庭描述池将军的相貌特征,乡人鸠资建庙,雕塑金像而祀之,这是万历三十年(1602)的事,刚开始取名“龙威殿”。明天启二年(1622),在众乡绅倡议下,迁建池王宫于马巷五甲尾,建成之后冠名“元威殿”。

元威殿地处马巷闹市中心,善信膜拜方便,香火越来越旺。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池王爷信仰随之传入宝岛。漳民既获庇护,泉郡亦沾恩泽。马巷元威殿被公认是池王爷信仰的发祥地、开基祖庙,也被民间称为“正炉”“祖炉”“总炉”。三百多年来,池王爷信仰遍及台湾、东南亚一带,传炉分坛建宫庙已 360 多座。元威殿与湄洲妈祖庙、三坪清水祖师庙、海沧青礁慈济宫,一同被视为闽南四大民间信仰的神殿。它被列入厦门市第一批涉台文物古迹,目前还是福建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亦是海峡两岸民间信仰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我们朝圣般地来到了元威殿,“元威殿”三个字是集南宋理学宗师朱熹之墨宝而做成的匾额。宫庙漆红的两条对称长柱上,印有清乾隆甲申年一代将领李长庚撰写的楹联。李长庚是同安马巷人,他的故居就在马巷街道的后滨社区。当年这位赫赫有名的闽浙水陆提督军门奋笔书写“元气浑沦民物奠,威灵显赫鬼神钦”,足见他对池王爷的敬佩之情。

举头仰望,“玉旨敕封代天巡狩总巡王”的牌匾耀眼夺目 ;环顾四周,历代名宦乡贤的楹联题词也很丰富,比如“元德垂千古,威灵感四方”“受命如乡”“佑我黎民”“一哉王心”等。而池王爷雕像正端坐于案台之上,他脸色乌黑如炭,眼睛翻白似雪,这一黑一白,给人一种绝世的苍凉。池王爷就这样被安置在时间的长河里,护佑马巷,关照闽台,抵御天灾人祸。

走读马巷老街,仿佛跨过时空的藩篱,穿越历史隧道,得以与古人邂逅,与池王爷神交。这是古意与今境的不老传奇,亦是马巷这座千年古镇循天道、尚人文,再现人类文化底色与精神向度的光芒。

作者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冯鹭,厦门海关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会员,创作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多篇(部),中篇小说《陷阱,出现在热带雨林》获“蓝盾优秀作品奖”;长篇报告文学《圣土不老——走读红其拉甫》被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专家评为“2007年最值得阅读的十部书”之一。

五届翔安区委第五轮第二批巡察公告

火爆!李健、告五人、梁静茹、李宗盛、王心凌、林俊杰……都要来厦门!

突然!淘宝天猫宣布:取消!

编辑\季诗宇 文章摘自\《青春翔安 勇立潮头》

校对\新媒体采编组

审核\任旭萍 朱毅力

翔安区融媒体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