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日报报道,近期,记者走访多家电动汽车产业链企业并采访国内外业内人士后认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美国、欧盟等方面炒作的“产能过剩论”不符合中国产业实际情况,缺乏对中国电动汽车市场高速增长的认识。事实上,中国新能源汽车高性价比源于充分竞争的市场、技术创新和产业链集群效应带来的比较优势。美欧炒作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是故意曲解产业发展逻辑,是推行贸易保护措施的借口。

据环球网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近日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再次炒作所谓中国“产能过剩”,宣称所谓中国“产能过剩”不仅仅是美国面临的问题,也是欧洲、日本、印度和墨西哥等面临的问题。这种论调在美国已流行了一段时间,美国政客和舆论反复炒作中国“产能过剩”,污蔑中国以低价在海外倾销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绿色产品,并将这种情况渲染成“全球威胁”。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只是并不高明的炒作伎俩。

这些绿色产能真的“过剩”吗?事实恰恰相反:绿色产能不是过剩,而是严重不足。看全球供需—绿色产能供不应求,发展空间广阔。看市场表现—“新能源”中国制造非但不过剩,还是紧俏货。看实际贡献—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作出巨大贡献,体现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今天,全球面临的问题是绿色产能不足,而非过剩。以“产能过剩论”遏制打压中国的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无疑是站在了人类共同未来的对立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举行会谈。王毅表示,在当前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下,中美关系下步如何走,首先要回答好一个根本问题,那就是中美究竟是要做伙伴还是做对手。这是中美关系走向稳定发展的第一颗纽扣。如果美国总是把中国当作最主要对手,中美关系就只会麻烦不断,问题丛生。很明显王毅这段话是说给布林肯听的,尤其是在布林肯访华前,美国的小动作还不断,美国根本没有把中国当作友好合作伙伴。

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上,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在接受采访时,对“中国产能过剩论”进行了驳斥。李稻葵说:“中国整个新能源的产能,是在全球化的环境下大家投资建设的,大家的想法是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不仅在中国销售,还应该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去销售。但是现在有些西方国家认为你产能过剩,是拿中国市场的销售量去衡量它的生产能力,这当然会是过剩的。”“所以,产能过剩问题的争论,本质是全球化的争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能多少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供需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普遍的,不存在供求绝对平衡的持久静止状态,而且适度的产大于需有利于充分竞争和优胜劣汰。而产能过剩的直接原因在于供给大于需求,需求不足和供给过量均包括在内。从全球范围来看,供给和需求都具有全球性,产能利用状况是生产能力与市场需求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产能过剩与经济波动密切关联。在经济繁荣时期,市场需求较高,产能利用率相对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全球经济陷入复苏乏力和通胀高企困境,亟需发展新动能和更多优质高效供给。以新能源产业为代表的中国强大制造业不断发展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供有力支撑,给世界带来经济新增量,缓解全球通胀压力。在此过程中,中国企业既出口符合各国发展需要的产品,也对很多国家开展直接投资,丰富供给、拉动投资、带动就业,促进全球制造业产业升级和发展,积极效应有目共睹。

针对美西方不断炒作所谓“中国产能过剩”问题,中国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司长杨涛表示,美西方所谓“产能过剩”是打压中国发展的又一例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朱民分析,美西方国家之所以不断炒作,是因为他们希望用传统保护主义阻挡中国发展。各国媒体也纷纷评论表示,美西方炒作的本质是争夺利益。韩国《韩民族日报》指出,美方此举是出于维护其全球市场领导地位和自身利益。美国政府以“经济安全”为借口,试图牵制中国。

然而,他们的算盘落空了。因为不是每一个国家都赞同这样的言论,比如说国外高官之一匈牙利外长。在一次公开的采访中,他透露:电动汽车在目前而言并不存在产能过剩,相反,电动汽车的市场需求量很大,预计在2030年,全世界将有4500万辆电动汽车在道路上行驶。言下之意就是,未来还是电动汽车的大趋势,并且当下的产能量根本无法现状,在这个时候如果美国、欧盟等等国家不想跟上这个步伐,那么他们也只有掉队。毕竟,大趋势难以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来华访问的匈牙利外交部长西雅尔多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表示,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是子虚乌有。西雅尔多表示:“新型电动汽车的市场需求很大,到2030年将有4500万辆电动汽车在道路上行驶,目前我们只有1000万辆,我们只有6年来完成这一目标,时间紧迫。因此‘产能过剩’是假,‘产能紧缺’才是真。我们需要更多产能来促进产业发展,所谓‘产能过剩’远远偏离了现实,只是政治说辞、意识形态。”

据看看新闻报道,“很高兴看到电动车在中国取得进展”,应中国贸促会邀请,特斯拉CEO马斯克现身北京。有外媒透露,马斯克正寻求在中国推出全自动驾驶软件。特斯拉副总裁陶琳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一篇评论,认为以人工智能、自动驾驶为代表的智能化技术,将进一步为电动车带来新增长引擎。马斯克也公开表示,“未来所有汽车都将是电动的”,这些言论无疑都在打脸美西方所谓"产能过剩"的论调。

放眼世界,如果未来出现产能过剩,其主要矛盾或风险在于需求不足。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欲望,缺乏支付能力和缺乏欲望都会限制有效需求。世界经济增长的疲软或“平庸化”将削弱全球特别是落后及脆弱国家的支付能力,使得这些国家进一步陷入螺旋而下的衰退循环。打破这一循环的关键,是通过新兴领域的优质产能扩张及其溢出效应带动收入增长,重建社会支付能力。将产能扩大“妖魔化”显然与此背道而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