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知何花

花事人心
程大利

唐代李商隐有咏花名篇云:“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状物抒情,隽永动人。“客去”与“花飞”有关吗?在诗人眼里大有关系。花懂人心,不舍客去。人到底还是走了,有情之人却无情;花却不快乐了,遂作“乱飞”状。无情之物却有情。尾联是诗眼所在。花事人心,余韵深长。一者叹花:多情花朵点缀春色不遗余力,最终也是凋谢飘零,沾人衣裙,结局黯然;一者叹已:虽怜惜芳菲,然无计留春,奈何?惟怆然涕下。春虽美好,也会人去楼空,春去花落。这首诗应和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千古绝唱。只有人,才会把感情赋予无情之物。而花草林木又特别冲击人的视觉,引起无限联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独株鬼神 何须成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风从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万里长空遮不得

李商隐另一首诗写道:“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花叶相托相扶,以花喻人。前两句写世间花的一般规律,花入盆,叶作尘,命运不同。接着进入正题,绿荷叶红菡萏与别花不同。诗人歌颂了“任天真”不虚伪的美质。而写到“长相映”时,羡慕荷花与莲叶既能共荣又能同衰,至为可贵。诗人顿时想到自己。李商隐一生不得志,不是才低,而是生存在牛、李两党的夹缝中,饱受奚落和排挤。看到荷尚能“此花此叶长相映”荣衰相依,而自己孤独无靠又不甘投机,只能如此。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照眼琉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依然冰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朝楚树发南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墨香

到了明代,文人画家喜以诗题画,延伸画面未尽之意。大写意花鸟尤见花事人心。徐文长一出监狱即为《墨葡萄图》题句:“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这四句与葡萄无甚关系,只是一声长叹罢了。读来沉重,总想弄清徐渭入狱的来龙去脉,前前后后。诗人画家胸次玲珑,触物皆有会心。

沈周的《栀子花诗》完全是另番心境。“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栀子花夏始开。前二句从实处着笔见虚灵,后二句虚处生发遗貌取神。作画必然从实处入手,虚实对照,而“实处易,虚处难”。这首诗把虚处写得令人神往。栀子花是白色的,故喻其魂为雪铸,喻其花为冰质,其吐气为清凉之气。此花生于庭院曲栏深处,却引人注目,那是因为冰雪精神,气质高冷。后两句尤为精采。当一钩新月初升,这花魂便缓缓飞离曲栏,要把自己的娇香送到画室里去。夜风也善解人意,看到花魂欲飞,便伸手相助,牵着那月下花影送到画家的几案上。一“牵”一“送”,栀子花的精魂活了。沈周虽是须眉丈夫,心思却精细如此。花事人心,可胜叹腕。此刻,花耶?人耶?已分辩不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归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满树红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此屈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岁寒

后来的吴昌硕有与沈周类似情结。在一首咏梅中写道:“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吾吾忆梅。何时买棹冒雪去,便向花前倾一杯。”找机会我要冒雪越湖,前来敬你一杯酒。这类人与梅同瘦,与竹同清,与柳同眠,与桃李同笑,是花中神仙,林木知己。

“雪后寻梅,霜前访菊,雨际护兰,风外听竹,实文人之深趣”(明·陆绍珩《醉古堂剑扫》)。花事人心,千古悠然。

师心居主人甲辰桃月于紫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暗香疏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蕉下大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隽江庭春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应是仙家在深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埠桥头一树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