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说香飘飘,缘于那句广告词“一年卖出三亿多杯,杯子 连起来可绕地球一圈”

再次听闻香飘飘,却是因一个视频引发的热搜。

还在五一期间,有某账号发布了一个视频,内容是有中国游客在日本华人超市的饮料柜里发现,香飘飘Meco的包装上用中日双语印着嘲讽日本核污染水的文字。

“无耻”

“0.1%的土地污染了70%的海洋”

“可以没有日本不能没有海洋”

“海洋不是日本的下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句句都说到了中国人的心坎里,在日本本土,敢于向日本说不,哪怕是华人超市,也足够勇敢。

消息不胫而走,在平台的推送下,这条视频为香飘飘迎来了泼天的流量。

紧接着,香飘飘也开始了一系列神操作。

先是发文称员工的个人行为,又在次日发文“我们的员工是好样的!”力挺当事员工。

5月5日凌晨有网友拍到香飘飘董事长蒋建琪拉着“欢迎香飘飘勇士归来!”的横幅现身机场,接机赴日回国员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天晚上,香飘飘总裁走进直播间,称公司对好样员工奖励10万元,并捐出当晚8点至24点的所有直播收入给环保基金会。

这波操作,堪称事件营销的完美案例,毫不意外的收获了泼天的流量。

自然市场的回馈也不期而至。

相关新闻上了热搜后,香飘飘直播间的日销售额从不足2500元上升到100万,增长了400倍。在线人数突破了20万,产品卖断货,依然挡不住网友的热情。

直播间的背景音乐是《爱我中华》,主播称呼观众不再是“家人”、“宝子”,而是“同志”,这场面简直太燃了。

这还是开胃菜,5月6日开市不到半小时,香飘飘股票就封死涨停,市值增长了近8亿。

曾陷入增长停滞漩涡的香飘飘,迎来了大利好。

整个事件堪称丝滑,但也有不少破绽。

比如第一个发布视频的文案中,开头4个字是“网友投稿”,在自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当事人不自己发布而投稿给其他人代为发布,有点不同寻常。而且在官媒报道中使用的图片,发布者的名字都被打上了马赛克。

整个事件中,事实部分只有这一张没有时间、地点和人物的图片,新闻三要素一个也没有。

再比如,在视频爆火后,有媒体向官方核实,而官方给出的第一次回应是“需要调查了解”,然后在还没有确定事件风向时称是“公司员工个人行为”。

但在事件舆论形成且是正向的时候,香飘飘用高调发声、董事长接机、重奖员工、捐款等一系列操作,把个人行为绑定成公司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或许有夺功之嫌,但更有意思的是,事件发展到今天,香飘飘都没有让事件的主角—那个“好样的员工”露面。面对泼天的流量,却把主角隐藏幕后,实在让人看不懂。

据新京报报道,整个五一期间,去日本旅游的中国游客数量高达6.5万,如此轰动的新闻,竟然没有第二个人去华人超市打卡,在流量为王的时代,这更加不可思议。

从商业逻辑上讲,在国内增长乏力后,香飘飘2024年花了很大精力开发国外市场。虽然爱国是国人的责任,但在日本本土喊话“可以没有日本”这不仅仅需要勇气,还要面临失去海外市场的代价,香飘飘真敢吗?

事出反常必有妖!

刚刚尝到流量甜头的香飘飘,结果却迎来了当头一棒。

5月6日深夜,环球时报前总编胡锡进发文,称据媒体报道,日本相关商店没有卖过某品牌旗下的“讽日”杯套奶茶,该品牌涉嫌用“员工个人行为”的摆拍制造噱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锡进直言不讳的评价,摆拍者的行为没有在日本产生任何影响,假冒“硬杠”,来国内舆论场邀功,不磊落。 并把此行为和“秦朗”作业事件的猫一杯作比较,言下之意应该对发表摆拍视频者采取法律行动。

胡锡进可能只是一家之言,毕竟他也没有指出具体的媒体名称,和香飘飘的“网友投稿”异曲同工。但从多个旅日博主从超市中购买的香飘飘奶茶的产品中,均未发现有类似杯套,至少可以确定,传说中的这件事并没有什么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大V的质疑,香飘飘并没有做出回应。

这个事件还没有尘埃落定,5月7日,早盘香飘飘的股价再涨5%。不过在香飘飘的直播间内,已经没有了之前的热度,直播间的在线人数也下降到百余人。

直播间的背景音乐还是《爱我中华》,但音量低了很多,几乎听不出来。有不少人在直播间质疑摆拍事件,但主播均以“不要带节奏”回应。

这件事中,处处都有设计过的痕迹。

比如用“网友爆料”,把责任推得远远的,即便翻车也找不到责任人,香飘飘完全可以进退自如。

选择的产品是香飘飘meco果汁茶这个小众产品,而不是大家比较常见的香飘飘奶茶,按常理讲,既然是宣传自己的爱国立场,应该放在畅销产品上才对。

把事件定义成“员工个人行为”,却不让当事员工露面。出事了就是个人行为,火了就是公司态度。

这波营销手段,可谓高明。

拿爱国做企业的标签并没错,但把爱国作为营销工具,甚至捉弄国人感情,就不可原谅。

比如鸿星尔克,就是国人心目中的国货之光。但他们爱国是靠一次次真金白银的捐赠做出来的,而且从没有把这些作为营销工具,这样的企业值得每个国人的尊敬和支持。

再比如前段时间爆火的娃哈哈,靠着宗老一生的厚德载物,终于在离去时得到了全民的认可,也成为了国人的“良心品牌”,这样的企业同样值得国人爱戴。

但那些拿爱国做营销手段的人和公司,注定遭人唾弃。

比如在2021年,6家涉嫌使用爱国标签作为营销手段的公司被巨额处罚,其中一家以“中国人不吃这一套”“为祖国干杯”等广告宣传用语来营销的重庆某品牌啤酒,被处以45万的罚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前段时间在上海和南京各商场碰瓷,把商场正常的宣传海报曲解成“日本旭日旗”,最终被有关部门处罚。一批靠爱国来博流量的博主也受到相应的处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香飘飘奶茶被质疑摆拍后,一些网友的反应更是让人看到了“爱国”流量的甜头。

“不管是不是剧本,香飘飘做的对”

“营销又怎样,国民买单”

“真相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大家喜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此不辨真假,只有立场没有是非观念的消费者,怎能不让一些不良企业把目光放到演剧本蹭流量的捷径上。

如果这次香飘飘奶茶就靠几句国人爱听的口号,几个杯套,一个不知出处的网图,就能收获数亿的现实利益,一定会让更多的商家趋之如骛。

接近零成本的营销,没有在日本形成任何影响,却在国内邀功,这是典型的愚弄国民感情。

这个口子不能开!

子弹可以飞一会,但总有击中靶心的时候。

留给香飘飘的时间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