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朱元璋批奏折到深夜,宫女送来了一碗粥,朱元璋:粥留下,人斩了

皇帝最大的权力在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就是至高无上的皇权的“威力”,要不为啥有很多人为了当皇帝而打得头破血流、六亲不认呢。只是这样的皇权在仁君的手里从来不会乱用,怕就怕在多疑的皇帝手里,真的是天子一怒、伏尸千里,因为多疑而导致血案发生的皇帝屡见不鲜,其中以朱元璋这位皇帝居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元璋晚年倾轧,总是担心开国功臣篡位,于是导演了一出“胡蓝之狱”,受株连被杀的人数达到了四万五千人,朝廷上下人人自危,可朱元璋没有丝毫松懈,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有一天朱元璋批奏折到深夜,宫女送来一碗粥,结果朱元璋说:粥留下,人斩了,朱元璋这又是闹哪样呢?

乞丐皇帝体恤百姓

朱元璋素有“乞丐皇帝”一说,尽管他不爱听,但历史上偏偏就喜欢拿人的短处说事,尤其皇帝有这样的经历,自然句句都会捅他的心窝子,毕竟这是事实。朱元璋小时候家里非常穷,穷到父母死时连下葬的地方都没有,若不是遇到好心财主资助,他家人还真的是死无葬身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朱元璋流落街头行乞,可这样终究是吃不饱肚子,聪明如他就当了和尚,这样就有了免费的吃住。可是天不遂人愿,后来寺庙也没有余粮了,朱元璋只能出去化缘,其实还是乞讨,只不过换了个身份而已。再后来在儿时伙伴的推荐下他加入了义军,多年的行乞生涯不是白混的,造就了一身的本事,他慢慢成为了头领,最后坐上了龙椅。

朱元璋当上了皇帝之后,对百姓是非常体恤,自己本身就是穷苦孩子出身,深知百姓疾苦,上位后出台了一系列的休养生息政策,接着开始民屯、商屯、军屯,使元朝时期衰败的经济在明朝初期就出现了恢复与增长趋势。对于百姓来说,朱元璋确实是一位仁君,可是他对朝廷官员就不那么友好了,怪只怪他太多疑。

胡蓝之狱清算功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伯温是朱元璋能够夺天下的谋臣,“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足以证明刘伯温的能力。当朱元璋初定天下时,刘伯温曾有过急流勇退的举动,可朱元璋死活不放,甚至提前要封刘伯温为“公爵”,他盛情难却,推掉了封赏留了下来,只是让他没想到,朱元璋坐稳龙椅之后,他只被封了个“伯爵”,最后还莫名其妙地被毒死,这里面明显有朱元璋的手笔。

除了刘伯温,接下来就是胡惟庸、蓝玉。这两位也是开国功臣,朱元璋先找了个借口说胡惟庸谋反而诛之,几番牵连之后,大批开国功臣落马。当朱元璋的刀口伸向蓝玉时,已经被多疑蒙蔽了理智的朱元璋唯恐天下不乱,“胡蓝之狱”几乎杀光了开国功臣,被牵连诛杀的人数达到四万五千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杀多了就是皇帝也难免会心虚,朱元璋午夜梦回时大概也会经常看到那些曾随他征战沙场的功臣。当这些功臣都被清算后,朱元璋表面上似乎是除掉了一个个的心头大患,可是长年的多疑与紧张让他草木皆兵,随时都要提高警惕,生怕自己会丢了性命。

宫女送粥丢掉性命

一天夜里,朱元璋还在废寝忘食地批阅奏折,这时一位宫女端着一碗粥突然出现在殿里,心怀警惕的朱元璋不由得引起他的注意。平时宫女送膳食都会由贴身太监传话后才能进入大殿,而这个宫女没有经过传话直接进殿,最令人可疑的是贴身太监还不见了,这能不让朱元璋多想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元璋心里已经进行了反复地分析,表面上还装作镇定,让宫女放下粥站在一边伺候,这个看似寻常的举动,没有引起宫女的怀疑。但是朱元璋在喝粥时却拿出了银针试毒,这一试就试出了大问题,看到慢慢变黑的针尖,朱元璋勃然大怒,这分明是宫女和太监串通好了要谋害他的性命。

一旨令下朱元璋斩了宫女,任凭宫女如何大声呼喊冤枉,朱元璋气在心头,哪会在乎宫女的性命,更何况谁在临死前都会说自己冤枉,已经杀了那么多人的朱元璋早就见怪不怪了,宫女就这样以谋杀圣上的罪名惨死在刀下。

真相大白死难复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宫女已经死了,贴身太监自然也跑不了,传到小太监那里,小太监都蒙了,稀里糊涂怎么就摊上了谋害圣上的罪名了,更何况他根本不认识这个宫女,他当时不在现场是出去方便了,恰好此时宫女来送粥,小太监表示很无辜,朱元璋哪能轻易放过他,认为他是狡辩,对小太监一顿毒打,结果啥也没审讯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