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击鼓催征,挥桨激浪

又是一年“竞渡”时

“城投·国资杯”六安市第十届龙舟赛

将于5月25日

在月亮岛水域拉开战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赛龙舟不仅是速度和力量的比拼

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展示

历经千年的赛龙舟有哪些

值得学习的小知识呢?

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赛龙舟的起源

赛龙舟的起源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祭龙神等多种说法,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民俗起源说法众多,但屈原无疑是端午节最醒目的文化符号。

相传屈原投江自尽的日子为农历五月初五,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含冤投江,纷纷划船追赶拯救,后渐渐演变出每年五月初五划龙舟以纪念屈原的习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说却向我们证实,距屈子投江几百年前,划龙舟的习俗就已存在于吴越水乡一带,目的是通过祭祀图腾——龙,以祈求避免常见的水旱之灾。之后盛行于吴、越、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淮南子·齐俗训》中亦有“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的记载,古代南方水网地区人们常以舟代步。人们在捕捉鱼虾的劳作中,休闲时又相约划船竞速,这是远古时竞渡的雏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代龙舟赛的发展

现代龙舟在传统龙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开展了冰上龙舟、沙漠龙舟、草地龙舟、陆地龙舟、迷你龙舟、五人龙等新型龙舟活动形式。规范了绕标赛、往返赛、拔河赛、拉力赛等竞赛形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我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到2010年龙舟成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再到2020年在龙舟作为表演项目亮相东京奥运会皮划艇赛场,赛龙舟也在努力争取进入奥林匹克大家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龙舟竞渡”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龙舟已划遍中华大地。赛龙舟也已经发展成国际化竞技运动项目,绵延数千载的龙舟文化随着华侨华人的脚步传播到世界各地。

端午传统习俗

除了大家熟知的赛龙舟外

包粽子、佩香囊、插艾草等

风靡端午的传统民俗活动

也充满浓浓的端午文化氛围

寄托着人们共话

美好生活的点点滴滴

披红点睛祈丰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端午赛龙舟前的龙舟点睛来源于“画龙点睛”一说。为龙头缠上象征吉祥如意的染红丝棉、执笔点睛,寓意平安吉祥,以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五色新丝缠角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粽子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晋代成为端午节庆食物。每年农历五月初,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粽子的“南北”风味,主要在于甜咸之分。

细缠五色臂丝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端午节带五彩线的风俗在古代就有。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在端午节佩戴五色丝线以辟邪 ,兼有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

芳艾香囊身佩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端午节来临时盛行佩香囊、佩荷包。端午节小孩佩香囊,有辟邪驱瘟之意和襟头点缀之用。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清香四溢,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

碧艾香蒲处处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挂艾草菖蒲也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传说,人们把艾草、菖蒲挂在门前,可以消疾病、驱鬼邪、避晦气,祈求家庭平安和疾病消失,给今后的日子带来平安和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此届龙舟赛现场

除了充满“速度与激情”的龙舟赛

还将有点睛仪式、旱地龙舟

包粽子、钓粽子、投壶等

端午特色民俗文化活动

等着你来加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龙舟竞渡迎端午,劈波斩浪齐争先

“城投·国资杯”六安市第十届龙舟赛

带你在奋楫争先的热闹氛围中

一起感受端午民俗文化的魅力!

来源:竞体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