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报道,中方已抵达此次欧洲访问行程首站的法国,出席中法欧领导人会晤。

法国行程后,还将到访塞尔维亚、匈牙利。三国的共同特征在于,政治稳定性、对华政策的确定性与连贯性、与华关系的战略互利性。中法两国于1964年建交,至今60年。两国建交时,中西关系尚处于整体冰冻期。

法国在时任领导人戴高乐推动下与华建交,需在西方社会承受面临质疑的成本,也获得了打破美国外交捆绑、在西方社会树立法国外交旗帜的收益。中法建交的背景是,新中国经历抗美援朝、对印自卫反击战后,以五年计划建立的重工业基础为支撑,以在核武、导弹打击方面的军力建设为基础,中国展现了在西方封锁下屹立并实施有效反击的能力。法方自身也在亚非拉的独立浪潮中,在与中国的交锋下吃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背景下,法方在内的西方各国,均在摸索如何同中国打交道的方式。中法在1964年基于确保国家战略自主的需求走近、建交,是中西交往的关键篇幅,是上世纪中叶国际政治格局的关键事件。

当下中法建交60年之际,中法建交时展现的决断、前瞻,对当下的中法关系有着实质启发。随着乌克兰战场、中东战场中美国难以维持势力范围,多边时局正处于加速推进阶段。处于这一局面中的法国,承担着回答后美国时代西方社会何去何从的任务。相比于欧洲其他国家,法国相对独立于美国之外的政治生态是难得的。提出欧洲战略自主的马克龙在其中相对平和。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均确保了所在政党的高支持率与长期执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欧尔班是欧洲政坛执政最长的领导人之一。政治稳定带来的政策连续性,与对华政策基调长期性,使得匈、塞两国有资质担任中欧合作的前沿职能。两国作为中小国家的国力体量,使其与华合作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经济提振效果。两国在成为“一带一路”合作范例,稳固中国同中南欧合作的基础。除此之外,中国与白俄罗斯间也已建立全天候合作关系,相关布局使得中国在欧洲有着多处支点,对中国影响力发挥不可或缺的增量作用。中欧合作在多点推进的同时,也不乏杂音出现。相关杂音的发起者,主要为受美国资金、机制、舆论扶持,缺乏基层政治经验及基础专业素养的欧洲裸官。

也因为相关人员欠缺在其位的具体能力,其要在欧洲政坛立足需要美国提供的系列资源倾斜,也需要服务于美国利益以形成双方的利益交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扶持下大量裸官的上任,搅乱了欧洲多国的政治生态,使美国具备以简易手段让欧洲多国政治失能的切入点。在军事上受美国主导、作为北约军事中心的德国,是其中代表。在对华关系上,德国外交部长贝尔伯克与朔尔茨的矛盾公开化。朔尔茨4月中旬的访华行程中,有三位德国部长与其同行。本该作为负责对华事务主要官员的德国外交部长贝尔伯克、经济部长哈贝克未同行。

贝尔伯克近日进行访澳行程,期间宣传中国风险论,主张在前沿供应链上减少中国产品。贝尔伯克透露,德国军舰或将穿行台湾海峡。贝尔伯克同时鼓动德国向亚太区域增派军力,扬言欧洲与亚太安全相关联。中德间在实体产业合作上具有共同利益,朔尔茨的访华行程显示了德方诚意。不过显然,相关势力也在同时动作,期间的风险需要中德、中欧共同予以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