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三国演义》很多人就很纳闷一个问题,前期王者袁绍,风光无限,就差几步就能成功,怎么没经历啥大事人就拜败了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袁绍到底怎么为什么能从第一名变成倒数然后惨遭淘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绍他爹是是汉代三公之一,但因为他是庶出,所以过继给了官职对较低的仲父,但是袁绍运气挺好,在二十岁时便顺当出仕,成了县令。这么一看也算是有个好的家庭,多少是有个靠山的,也不算草根出身。

后来在公元188年,袁绍、曹操、淳于琼等八人,一路成为汉灵帝西园八校尉,随着又成为了上将军何进的得力干将,就是说前期的袁绍真的就是一路顺顺利利的,啥大风大浪都没有,后来在袁绍一路斗争中,成为了三国最强的诸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这个人没脑子啊,首先我们来看看各路诸侯争夺汉献帝的时候袁绍在干些什么事,他当时一到皇宫里就急着找传国玉玺,他想着有了传国玉玺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当皇帝了,这就是他的目光短浅的所在,在各路诸侯混战,人家皇帝还没有死呢,做什么春秋大梦拿着玉玺你就是皇帝了,人家其他人也不是大傻子,怎么可能承认你这个只有着一个不知道是真是假的玉玺呢。

最好笑的事情来了,当时他手下的谋士想了个好办法,一定要先找到汉献帝,只有先找到汉献帝才能控制其他的诸侯,不得不说这是多好的建议啊,活生生的人不比那死物有用吗,控制皇帝是最好的方法啊,控制了皇帝整个国家都是你的,你想要啥就要啥,看谁不爽就命令皇帝把他干掉,但是人家袁绍就是不听呢,死心眼的就就非要找到传国玉玺,这下好了,就让曹操捷足先登,先找到了汉献帝,不然说人家曹操心眼子多呢,看看人家悄无声息办大事。曹操曾评价袁绍是:志大而智小!见小利而忘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后后来才有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发生,八成袁绍当时听到了这个事情一定非常的后悔,觉得自己当时就应该先找到汉献帝,但是以他的脑子来看也有可能他根本不在乎这个,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又如何,我就是不听你讲的,还要骂你曹操是个不忠于皇室的小人。没脑子还不要脸。

曹操率军征战刘备,袁绍手下有一个非常牛的谋士田丰,田丰就和袁绍说:“老虎出去抓鹿了,熊应该趁此机会抢占虎穴、猎杀虎子”。翻译成白话就是说曹操出去打刘备了,咱们就应该趁此机会攻打曹操的老窝,然后再与刘备前后夹击曹操,这样打的话,曹操必败。咱们的版图就又能大一圈,最大的对手也没了。结果袁绍说“这仗不能打呀,我儿子生病了,我要在家里照顾儿子,你们别烦我了”。看起来像个好爸爸,可是到时候全家老巢都给你端了,都得死,生病儿子能活下来,但是老巢端了全家可就拜拜了。好机会没把握住,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在官渡之战中。虽袁绍内部矛盾重重,但在绝对实力支撑下,依然取得了绝对优势,虽然不听劝,虽然不聪明,但是前期累积的足够多,怎么着都能赢。所以哪怕是许攸投奔曹操,提出奇袭乌巢时,袁绍也是有机会翻盘的。先看曹操这边,人家是曹操亲自带队伍前去乌巢。因为他意识到了,自己必须亲临,才能抓住机会,渡过危险。

后来很多次重要的战役,曹操都是亲自来,交给谁都没有自己把握在手放心啊。再看袁绍,采取的是逃避。真的是服了这个人,在得知乌巢被袭后,一边让主力强攻曹操大营——结果没攻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边又派出部分骑兵救援乌巢——这支救援部队,曾一度杀到曹操身后,但曹操却挥剑在手,下了死令:不要管后面,就给我全力拿下乌巢!终于攻克乌巢。倘若当时袁绍也如曹操一样亲征呢?老板都骑着你上场了,那属下必然嗷嗷的往前冲啊,人多有气势,拿下胜局还不是轻而易举。但可惜,正是因为袁绍的逃避,从而无法在第一时间做出判断,使危机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灾难。战场上很多时候就得靠赌,那谁知道能不能赢呢,你得去做啊。

在官渡之战失败后,袁绍很快就死了。无论他是病死还是怎么死的,显然袁绍之死,就死在了“心死”之上,他认命了,看后来的曹操和刘备,也有有绝经的时候,都能绝处逢生。

只能说袁绍淘汰出局是必然的,在当时有着最明显的优势不去发挥,就干等着对手脑子短路撞到他门口,他守株待兔,能在那个时候活下来的人,都是有本事有脑子的,袁绍输的一点都不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