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清朝康熙六十一年,西历1722年,康熙帝驾崩,雍正帝继承皇位,康熙晚年大清朝的九子夺嫡事件,算是基本上告一段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九子夺嫡的后续斗争并没有雍正帝的登基而结束。甚至于康熙帝的其他儿子们,雍正帝的兄弟们,还在幻想用别的方式来架空雍正帝的权限,甚至颠覆雍正帝的朝廷,而雍正帝也在不断和他的这些兄弟们进行争斗,这一切,直到乾隆初年方尘埃落定——因为在乾隆初年,依旧有人主张由康熙朝太子胤礽的儿子来继承大清的皇位,这一主张以及支持这一主张背后的势力被乾隆帝粉碎后,九子夺嫡才算真正的告一段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雍正帝登基之前,康熙帝还在世的时候,康熙帝的皇长子胤禔和太子胤礽相继在夺嫡斗争中失败,最终遭到废黜和软禁,只是奇怪的是,雍正在位期间,对于胤礽一家较为照顾,而对于胤禔却毫无照顾可言,这其中原因何在?

胤禔的尴尬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里面,有着这样的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沙皇俄国、日本德川幕府和朝鲜李朝派遣使臣前往北京朝拜康熙皇帝。而使臣们出于礼节需要,还为清朝的太子准备了礼物。抵达北京的三国使臣认为,康熙帝的长子应该就是清朝的太子,因此将礼物送给了胤禔。负责接待三国使臣的官员告诉这三国使臣:在大清,皇长子和皇太子不是一个人,你们的礼物既然是准备给皇太子的,怎么送给了皇长子?这让日本和朝鲜的使者听说以后很尴尬,而沙俄的使者直接表示:把礼物追回来。而这让胤禔感到十分羞辱和尴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这个桥段是虚构的,但是历史上,身为皇长子的胤禔却不能成为太子,这一点确实成为了胤禔心中最大的痛苦。

在中国历史上,太子是最高危的职业。从汉朝以来,大多数朝代的太子,其实都很难顺利登上皇位。因为一旦被册立为太子,就意味着要受到其他皇子的攻击,因此,胤礽成为太子以后,包括胤禔在内的皇子,都组团开始攻击胤礽,最终导致胤礽两次被废、两次被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胤禔在对付太子的过程中,使用了一些比较卑劣的手段:比如栽赃陷害等等,甚至胤禔还直接建议康熙帝诛杀太子,这让康熙帝大发雷霆。因为康熙帝觉得,胤禔身为太子唯一的哥哥,对于太子犯下错误,非但不考虑规劝和反思,反而主张杀害太子,这简直是没有伦理道德、骨肉亲情的体现,从这时候开始,康熙帝对胤禔的好感全都没有了,而事后不久,有人证实太子是被胤禔栽赃陷害的,康熙帝震怒之下,将胤禔圈进在府邸里面,并剥夺了其爵位,就这样,胤禔开始了其长达二十六年的圈进生活。直到雍正十二年才去世。

雍正的态度

雍正登基以后,对于康熙朝的皇长子一家和皇太子一家的态度截然不同。

对于皇长子一家,雍正帝延续康熙朝的惯例,继续圈进胤禔一家。这一政策没有任何动摇。而对于胤礽一家则很优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是雍正帝改善了太子一家的生活水平,不过,胤礽虽然年纪没有胤禔大,但是,寿命却比不得胤禔,在雍正二年,便去世了。

胤礽去世后,雍正帝以亲王的礼节规格安葬胤礽,并且,将胤礽的儿子弘皙册封为郡王,并在雍正六年左右,将弘皙又晋封为亲王,甚至还给了弘皙皇子待遇。

只是,为什么都是雍正的哥哥,雍正对这两位老兄的态度截然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不论是康熙朝的皇长子还是皇太子,决定将他们幽禁起来的旨意是康熙帝在位的时候颁布的。因此原则上,雍正帝如果不是实在有必要,就不要更改先帝的旨意,否则可能会引起局势动荡。不说别的,乾隆帝为九王夺嫡的这些王爷们平反,还是在乾隆中期以后的事情,当时已经时过境迁,乾隆才敢于做这样的决定。

因此,雍正帝没有给胤禔的待遇做任何改变,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雍正上台初期,朝廷内部依旧暗流涌动,甚至很多人对雍正朝廷的合法性表示质疑,因此雍正帝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安抚人心,而安抚人心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表现一下自己的仁慈和德行。这时候,康熙朝废太子的身份可就有了变废为宝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