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墨尔本北部的高街(High Street)被一家权威媒体评为“全球最酷的一条街”,大家都有点惊讶:为什么是它?《悦游》记者前往墨尔本寻找答案。其实,高街上不仅有村上春树光顾过的唱片店,还有自己的音乐节;不仅有独立影院、戏院,还有戏服店;最酷的是,所有人都不把“酷”当回事,“Stay Humble”才是他们的生活态度——当你与开了20多年二手书店的本地人和带来各国菜肴的移民尽情畅聊便会明白——生活本身比酷更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到高街被评为全球最酷的一条街,不少墨尔本人的反应是——认真的吗?

今年,伦敦老牌杂志《Time Out》在全球最酷30条街的评选中,墨尔本城北的高街打败一众竞争者,力压第二名香港荷里活道(Hollywood Road)荣登榜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街街景

提起墨尔本最酷的街道,大多数人会在Fitzroy、Brunswick等区域搜索,而比起高街旷阔的大道,一条狭长而风格化的石板路似乎也更契合人们想象中的酷。

我的朋友Elva长居墨尔本,以前就住在高街附近。她开玩笑说:“高街?是不是评选编辑正好来高街喝酒,喝到尽兴时把桌子一拍——我想,就是这儿了!”

高街确实遍布类型丰富的酒吧。Northcote Social Club、Gigi Rooftop、High Note、Francesca's Bar,这些场所个个身怀绝技,魅力绝不只来自酒精。不停歇的音乐、舞蹈、戏剧和电影轮番上演,狄俄尼索斯的幽灵操纵着高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Northcote Social Club

在这里,保持绝对清醒,绝对是一件最不清醒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世界上被酒神偏爱的街道有很多,为什么偏偏是这里?为了弄清楚高街具体酷在哪儿,我和Elva决定再去逛逛。

86路电车沿着轨道往北驶去,从靠近市区的Clifton Hill开始,一直延伸到Epping,整条长度超过9公里的大道都属于高街的范围。

二战后,意大利、希腊和马其顿的移民涌入墨尔本,把家乡的风土移植到这片古老大陆的新城市。他们集中定居在高街,顺道带来了地道的地中海菜和咖啡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街电车

在一个电台节目中,在高街长大的希腊移民后代Mike回忆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街上到处都是希腊商店,有移民社区的感觉。狂野的希腊派对,老人们在希腊咖啡馆里玩背摞棋、整夜喝浓浓的土耳其咖啡,还有希腊广播电台3XY,到处都是希腊食物的味道。” 在这里住了5年的Kel则记得自己去拜访来自意大利的老邻居时,得到了各种各样奇特而美妙的糖果。

不同族群的历史积淀让高街成为淘老家具、二手服装和古董的宝地。在昂贵的精品Vintage店里,你能看到精美的瓷器、屏风和实木家具,每一家都像一座放满私人收藏的小型博物馆。而在价格低廉的二手杂货铺里,则能找到两澳元一件的上衣或5澳元一套的餐具,正如这些店在澳大利亚俚语里的名字“Opportunity Shop”——店里充满了机遇。

高街上的古董店和杂货店

直到今天,高街仍然是各种异类、艺术家、工匠、少数群体的聚居地。月升时刻,奇人异士在此出没,音乐美酒彻夜不停。

Rathdowne Records是第一批来到高街附近的二手唱片店,店里收藏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黑胶唱片,其中不乏小众的亚洲乐队,中国的音乐爱好者也常来淘货。主理人Joel Shortman是一个“日本唱片专家”,出于对音乐的热爱开了这家店,如今已经为同好服务了十多年。继续往里走,还会发现唱片店后面藏着一个空间颇大的服装设计工作室。Joel的妻子是一名婚纱设计师,平常会在这里做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Rathdowne Records

除了收集唱片,Joel也喜欢读书,喜欢黑泽明的电影,而最喜欢的还是爵士乐。当我提到村上春树也是爵士乐迷时,Joel用稀松平常的语气说,噢,他来过我这儿——他在《村上T》这本书里写的墨尔本的二手唱片店就包括我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村上春树在生活方式随笔《村上T》一书中特别提到,“墨尔本的二手唱片店相当让人兴奋”。

提及高街被评为“世界上最酷的街”时,Joel笑了:“你知道,高街是一条很长的街。欧洲也有很多很有趣、很酷的街,但它们或许没有这么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Joel在店内

“你是说,因为高街特别长,街上有趣的店铺当然会更多……所以这有点像作弊?”我问道。

“是的。有点像作弊。” Joel 谦虚地说,“高街当然很酷,这里对各种人群的接纳度都很高,但我们可能不会去强调它就是最酷的一条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街道何以重要?《Time Out》解释说:“街道是本地生活的核心。社区在街道上聚集,新兴本地商铺在街道上成为人们的常去之处,都市人在街道上外出、闲逛和玩乐。

从这个角度看高街,便不难理解编辑们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High Note酒吧

坐落在高街220号的High Note是一个酒吧,也是一个多功能的创作空间,由澳大利亚本土音乐机构Crown Ruler创建。他们希望在高街打造一个聚焦于社区的多样化场所,从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激发社区本土而多元的创造力。

因此,除了鸡尾酒和新潮的饮品,High Note还有丰富的社区活动。参加一场冥想,加入一场实验性舞蹈,看当地艺术展览,逛唱片集市……你总能找到理由把人们聚在一起。他们还创建了一个国际象棋俱乐部,专门针对少数群体开放。为了提升本地生活的品质,High Note配备了高规格的音响系统,包括修复后的老Altec号角——它曾经在悉尼歌剧院服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理人Jack

大大的窗户连接着吧台,正对着高街的车水马龙,内外通透的设计让High Note尽可能地与过路人和社区居民形成日常交互。我走过的时候,Jack正站在窗边。他从十几岁时开始打工,从洗杯子的学徒做到调酒师。他曾经在伦敦生活,回到墨尔本后加入了High Note团队。被光鲜亮丽的人群和新鲜事围绕,Jack似乎还保留着一种智性的淡然。对于高街的光环,他微微一笑:“Stay Humble.”(“保持谦逊。”)

Humble或许是被刻入了澳大利亚大陆基因的品质。自称“Aussie”的澳大利亚人对外在标签有着相当高的免疫力,他们拥抱多元,对一切以“最”字开头的东西不以为然。

高街上深藏不露的店还有很多。人气面包店All Are Welcome总是早早售罄,意大利餐厅1800 Lasagne 的千层面远近闻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00 Lasagne

往北走,开了20年的二手书店Fully Booked安静地驻守在街边。满当当的书籍从门口堆到屋内,从地板垒到天花板,时间在此暂停,淘书的客人在夹缝中寻找心头好,就像字里行间爬行的书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Fully Booked

这是一家夫妻店,主理人Rallou和Tadhg花了人生中的一大块时间打造了一座带有他们个人风格的二手书宝库。这里有各种各样的书籍,从经典到当代,从学术到生活,从虚构到现实,从平装到精装……店里挂着不少作家的签名照,其中,知名澳大利亚作家Christos Tsiolkas特意写下“我在世界上最喜欢的书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理人Rallou和Tadhg

我们也在这里买了一本二手书。付钱时,老板无视7块钱的价签,随口说:“这本5块。”——在这里,数字不能决定一切。

带上一本书,去隔壁的Joanie's Baretto酒吧点一杯Espresso Martini(咖啡马天尼),然后你会幡然醒悟:高街酷不酷不再是一个问题,生活本身才是一个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按照建筑师、社会历史学者伯纳德·鲁道夫斯基(Bernard Rudofsky)的比喻,“街道是母体,是城市的房间”,那么沿着高街散开的独立影院、戏院、杂货铺、设计工作室、画廊、餐厅、酒吧,就像房间里的艺术品、装饰物、工具箱、糖果罐、酒柜、提供休憩的沙发和躺椅……高街是一个功能齐全、令人眼花缭乱的大房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街上的古董店和杂货店

这里不仅有历史悠久的戏院,还有出售五花八门戏服的地方,不仅能买到独一无二的老家具,还能找到木匠专用的二手工具。

二手木工工具店Vintage Tool Shop的Mike来自新西兰,他在日本、英国、土耳其等地都有做木匠的经验。云游四方后,他选择定居澳大利亚。店铺里有各式各样的木工工具,足以满足收藏和DIY的各种需求。听说我来自中国,他拿出一个中国木刨,给我介绍中国工具和澳大利亚工具的区别,赞叹中国工匠的巧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Vintage Tool Shop

墨尔本拥有澳大利亚最好的咖啡。始于1965年的家族企业Coffee Mio,一直为墨尔本的居民和咖啡店提供高品质的咖啡豆和烘焙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io Coffee

诸如此类的店铺让高街成为邻里互动、同好交流的好去处,人们在这里相遇,在这里交谈,在这里形成认同感和归属感。

街道构成了城市经济活动的脉络,也是人与人交往的纽带,它连接着一个地方的历史与当下。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写道:“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就是街道。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街上的酒馆和餐厅

慢速交通是墨尔本的一大特色,四通八达的电车保障了城市街道的活力。《交往与空间》中提到,“如果运动速度从每小时60km降至每小时6km,大街上的人数就会成10倍地增加,因为每个人都处于延长了10倍的视域之内”。高街慢悠悠的86路电车,每几百米就停经一个站,但它并没有让这里变得老态龙钟。一个个来访者如音符一样从车门上跳下来,走进大大小小的店铺,构成了这条街的迷人乐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街上的吉他店和书店

尽管消费已经成为街道的一大主题,高街的居民们仍用自己的方式对抗着消费主义。在二手店里,你大可以和店主协商价格。你可以和居民们抱团,用DIY和私人定制的方式默默对抗流水线产品。

当各地把吸引外来者消费当作首要目标,孔雀开屏一样地制造奇观,批量生产网红城市时,高街选择在一个国际化都市重提“在地”,并在投入消费社会和抵制消费主义这两个极端中提出其他路径。

我想,高街的酷,就在于忠于自我和提出生活的各种可能性。

策划 / 悦游编辑部

编辑/张安雅

撰文/吞拿

图片提供/吞拿

版式设计 / CNT ARTRO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