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印度大选已经进入到了第二阶段,执政党支持率遥遥领先。据各国专家分析,下一任总理已经毫无悬念。

然而,现任总理莫迪却突然在这时更改了外交政策。

此前,莫迪一直采取强硬的对华态度,甚至不断加剧两国的边境矛盾,如今他却突然表示:对华关系是印度外交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希望促进中印友好。

那么,莫迪的态度何以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地时间4月19日,在南亚次大陆如火的热浪中,印度五年一度的政府大选拉开了序幕。

上亿民众手持选票涌现在大街小巷,为自己支持的政党投下最关键的一票。

目前,印度大选主要分为七个阶段,从4月19日开始到6月1日结束,最终结果会在6月4日面向全国公开。

在七轮选举中,获取选票支持率最高的政党或者联盟,即可成为执政党,而且,党魁则成为新一任的印度总理。

现任印度总理莫迪来自执政党印度人民党,他已经成功连任两届,现在正在谋求第三次连任,一旦实现,将成为印度政坛上不可多得的神话。

自印度独立以来,只有尼赫鲁总理成功实现三次连任,此时的莫迪雄心壮志,想要效仿尼赫鲁当年的风采。

第一轮选举结果很快公开,情况亦如印度人民党料想中顺利,莫迪因为超高人气获得了65%的支持率,成功击败反对党,遥遥领先。

在接下来的地方选举中,印度人民党持续为莫迪造势。

作为执政党,他们正掌握着国家的媒体报刊和舆论机关,于是借助舆论优势在全国范围内宣传莫迪的政策主张。

除此之外,为了给莫迪拉选票,印度人民党甚至拿出了两大杀手锏。

第一,利用AI智能技术。

据不少印度当地民众反映,在大选期间打开部分本土社交软件,会有AI智能出声提醒他们为总理莫迪投下宝贵的一票。

这引起一些并不关注政治的普通民众的注意,更加深了人们对总理莫迪的印象。

第二,从外到内利用舆论。

在包括德国柏林在内的世界其他城市,不少印度裔民众在当地煽动舆论,不少外国人受到他们的感染,也对莫迪倍生了好感。

于是,他们通过社交媒体向印度政府表达了对莫迪的支持。

这种外部支持的声音反哺国内,瞬间引起大部分印度民众的注意。

在舆论的内外循环下,支持莫迪的呼声越来越高。

4月26日,第二轮投票正式开始。

该投票只持续一天,共计1.6亿选民参与,结果公开却让印度人民党大失所望。

第二轮投票中,莫迪的支持率仅为63.5%,相比第一阶段,在多个地区呈现了下降的趋势。

这让印度人民党头痛不已。

第二轮选举在整个选举阶段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选举人事关政策的调整和安排。

尽管如今,莫迪仍旧保持着显著优势,但印度人民党的诉求远并没有那么简单。

除了保证莫迪的总理位之外,印度人民党还要保持在人民议会中的多数席位。

按照之前的选举经验,此前印度人民党乐观估计,他们可以占据2/3,也就是370个左右的席位。

如此一来,该政党就能够在整个议会中一呼百应,对总理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来说,可谓至关重要。

显然,第二轮选举结果打破了印度人民党的规划。

那么,印度人民党的支持率为什么会下跌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选举委员认为,天气应当起到一定影响。

第二轮选举从上午7点开始,截止到下午6点结束,其实正值印度最炎热的阶段。

由于投票排队时间过长,很多选民拒绝在当天投票,于是,直接导致了选票有效率不高的结果。

况且在当天下午6点,计票结束之前,印度中南部的温度已经有所降低,可以看到投票箱前开始排起长队,然而他们的投票已经被记失效。

受到选民人数降低的影响,莫迪的支持率降低也在情理之中。

更有甚者认为,莫迪的最终支持率应当会比现在更高一些,而他实现连任已经板上钉钉。

然而即便如此,莫迪本轮竞选仍旧危险重重,尤其以国大党为首的反对党的呼声越来越高。

在第二轮选举期间,执政党与反对党之间,爆发了一系列激烈的口角争端。

日前,莫迪在拉贾斯坦邦竞选时,对国大党的执政理念展开莫须有的攻击。

莫迪指控,一旦让国大党掌握国家权力,他们会把所有财富集中发给全国的伊斯兰教徒和多生孩子的人。

所谓的多生孩子的人,是莫迪对伊斯兰教徒变相的贬低称呼,整段发言包含着浓厚的宗教和民族色彩。

据悉,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印度国内80%都为印度教徒,其余20%中大部分为伊斯兰教徒,还有一小部分少数群体。

此前印度国内,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之间的宗教矛盾愈加激烈,双方围绕权力及资源分配等问题爆发了一系列摩擦。

作为印度总理,莫迪非但没有予以制止,反而亲自为印度教徒们摇旗呐喊。

莫迪对自己的宗教信仰和对印度教的支持,从来不加隐藏,甚至在执政理念中,包含了印度宗教的特色。

也正是在莫迪的纵容和默许下,印度教极端分子持续嚣张,导致国内各种族和宗教对立严重。

尤其对穆斯林和锡克教的打压,甚至引发了一系列外交矛盾。

去年,锡克教领袖,也是加拿大人的尼贾尔,竟然在印度大街上被人直接捅死,后来矛盾上升到印加之间的外交事故,两国互相遣散大量外交官,最后以冷淡收场。

因此有观点认为,如果莫迪能够连任的话,那么印度政府体制中的宗教色彩将会更加浓厚,而社会矛盾以及民族之间的撕裂感,也会越来越强。

针对莫迪的攻击,国大党党魁也毫不客气。

他当即向选举委员会提出了抗议,认为莫迪此举是莫须有的攻击和侮辱,是有悖于事实基础的造谣。

他希望,选举委员会能够对莫迪的竞选资格加以惩处。

然而,此时莫迪仍旧掌握着印度的大部分政治权利,选举委员会的公正性和自主性相当有限。

正因为没有受到选举委员会的干预,在此后的选举过程中,莫迪的态度更加嚣张。

他在演讲中再一次提到了国大党对穆斯林的偏向举措,表示一旦国大党成为执政党,会迅速收回所有人的私人财富进行公有分配。

随后国大党也不甘示弱,指责莫迪此举是在祸水东引,主要是为了分散如今选民对经济状况持续低迷的注意力。

自莫迪执政以来,曾经采取较为有力的经济措施,引领印度经济抓住科技腾飞的翅膀,迅速提升到了世界第五的位置。

这也是莫迪在国内能够获得选民大量支持的关键所在。

然而近几年来,莫迪所采取的强悍经济政策逐渐失效,印度经济在短暂的繁荣之后,后继开始乏力。

尤其近些年来人口持续增长,政府和高层领导陷入到与周边其他大国竞争的漩涡中不可自拔,并没有把人民生存问题当成第一问题。

在印度,甚至有绝大部分民众无法解决温饱问题。

在上一届选举中,莫迪就曾经承诺印度农民,他会通过农业和经济改革让农民的收入翻上一番。

结果,如今农民的生活大不如前,因此针对莫迪的反对声音也自然越来越强。

甚至在今年2月,有大批农民驾驶着拖拉机暴动,在首都附近引起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与其说,莫迪如今居高不下的支持率是公平与正义的选择,不如说,是在没有其他优势选项之后的被迫选择。

毕竟,与莫迪相争的国大党党魁甘地缺乏政治经验,将来究竟如何人们无法预料。

就目前的形式来看,莫提当选是当之无愧,只不过在反对党的强有力攻势下,恐怕无法如执政党所想获取2/3的议会席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执政党之所以对2/3的席位如此执着,因为2/3即可以通过修改宪法。

所以也有印度媒体揣测,如果莫迪第三次连任,而执政党又获取2/3的席位的话,那么这场大选,将会成为印度的最后一场大选。

这也就意味着,印度人民党会成为永远的执政党,野党们也将会失去反对的权利。

而在印度大选竞争激烈的同时,莫迪的对外政策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此前,莫迪一直对美国的印太战略保持着高度关注,希望印度在印太流域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

因此,他主张改变印度以往与周边较好的被动姿态,将对外关系转变为以印度为核心的主动进攻。

今年三月,为了向美国方面靠拢,莫迪先是在中印边境部署重兵以及大量军事设备,然后又亲自踏上两国的争议地带。

甚至印度相关部门公开表示:阿鲁纳恰尔邦(即中国藏南地区)是印度的一部分。

公然挑衅中国领土主权。

然而,就在两国矛盾加剧甚至一触激发的时候,莫迪却突然转变了态度。

4月10日,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莫迪再一次提到了中印关系。

他认为,对话关系是目前印度外交关系的重中之重,中印和平友好关系,将影响到到整个印太地区的局势。

他希望与中国通过军事和外交的途径,尽快解决两国边境争端,促进两国的关系,在平等友好的环境下继续发展。

莫迪这番友善言论,立刻引起了国内外不小的关注。

普遍观点认为,印度对外策略一直都是综合矛盾体。

印度希望在与中国博弈中胜出,成为亚洲第一大国,同时又离不开与中国的长期合作和贸易联系。

印度希望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实现自身价值,但同时又不想对美国百依百顺,榨干国内的所有经济价值。

所以,印度一直在美国,中国,俄罗斯之间摇摆不定,为的是应对急剧变化的国际局势,以便随时改变策略。

无论是此前针对中国的强硬态度,还是如今的亲华态度,都是基于自身利益的选择。

当然,还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当时距离印度的第一轮大选开始只有九天,莫迪对本次选举的结果仍旧惴惴不安。

他希望通过改善与中国的双边关系来赢得国内选民的支持,以提升其政党的亲善度。

对于莫迪的此番言论,中国方面也很快做出了回应,先是对中印关系作出高度评价,然后希望双方通过妥善途径,来解决边境的问题。

中国对印关系一直采取不卑不亢的态度,希望对印得双边关系,能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

就目前的选取数据来看,印度总理莫迪第三次连任已经没有什么悬念。

只不过,执政党想要占据议会2/3的席位,还是有些困难的。

在印度大选的关键时刻,莫迪突然转变对华态度,从原本的针锋相对到如今的温和处理,但无论怎样,中国都采取不卑不亢的态度,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