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是一个以经济为核心的高速运转的社会,因为以经济为中心,所以很多时候,人们的各种活动或者是行为都具备了一定量的经济属性,慢慢的,人类作为社会的个体就开始被异化为生产力要素了,这看似是一种进步的表现,实际上却是将人分成了三六九等,进而将一个人高度物质化,慢慢的,一个人作为人的基本权益就可以被逐渐的剥夺了,而在一个物质至上的社会当中,一个被剥夺了人的基本权益的生产力要素就会逐渐的滑落到社会的最底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印度电影《咿嘞呜》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来自印度乡下的青年人,在姐夫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被认为是吃公家饭的公务员的工作,然而公务员工作的内容却很愚蠢,那就是驱赶猴子。在印度,猴子被认为是神物,然而即便是神物也会经常侵犯人的领地,于是,这种驱赶猴子的人应用而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开始面对这份工作,青年人感觉很新鲜,然而时间长了以后,这份工作带给青年人的并不是荣耀而是耻辱,因为他慢慢的发现,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对自己恶语相向,因为这也是服务业的一种,然而他自己稍微的反抗或者是还嘴都有可能带来失业的风险,青年人这个时候开始了生活的谜盲,然而谜盲并没有什么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透了生活的青年人便开始扮演猴子的天敌狒狒,然而这种滑稽的表演却帮助青年人获得了一定的关注,人们似乎并不在乎面具之下的究竟是谁,但这个面具带来的效益却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对于这个从乡下来到城里的年轻人来说,向往的生活梦碎并不是好事情,但自己这个时候却没有了更多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咿嘞呜》是一部非常神奇的影片,当然,看完了之后也不觉得神奇,因为这是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都需要面对的时刻,我们无法避免,本片中的青年人就如同上世纪九十年代进城的农民工一样。他们面对城市的时候无一例外都是抱着极大的幻想以及期待的,然而冰冷的城市并没有给予进城的农民们有太多的善待。本片中的印度青年人面对繁华的城市,他所展现出来的期待还没有被消失殆尽就已经被厌倦以及不解所占据了。城市原本给他的印象是机会,而公务员原本给他的印象是高贵,但是这两个正向的东西在一个高度物质化的城市逐渐的被扭曲之后,青年人重新陷入到了迷茫的境地,他究竟需要的是什么,这个诉求就开始模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片没有歌舞,这是很少见的,没有了歌舞之后,便也没有了遗忘的那种欢笑了,因此,本片带给观众的第一观感就成了荒诞了。上文提到的高度物质化的城市面对一个初出茅庐的乡下小伙子,它所展现的并不是和蔼的笑容,而是冰冷的诅咒。在这里,任何一个正常的市民都有可能对于这个“公务员”形成某种占据了制高点的威慑,而对此,公务员没有一丝丝的反抗,也没有任何的还手之力。这是荒诞的核心,也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无法避免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群体们都认可了一种制度一种规范的时候,旧有的制度与规范就开始变成了人们的眼中钉肉中刺。本片不过是将这种行为放大化了,片中的驱赶猴子的公务员可以说是最基层的公务员,但是他却没有一丝丝的特权,甚至于相比普通人更为低贱。原因是在于这是一个被高度异化的职业,这个职业的物质价值是最低的。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农村青年来说,这个职业可以是让自己糊口的救星,但对于一个普通的市民来说,这个职业类似于我国的清洁工,所谓的高贵的人可以对他他们没有丝毫的尊重,即便是大家都是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片中的那个对于猴子念念有词地看似文雅的人,在面对青年人的时候不惜恶语相向,这像极了我们国内的那些养宠物却肆意妄为的人,他们对于宠物不惜当作自己的父亲儿子,但是面对比宠物更加高贵的人的时候,他们却视如草芥,这是一种奇怪的现象,然而当这种奇怪的现象变为日常的时候,整个社会就开始扭曲变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咿嘞呜》给予我们的启示不过是将这种现象展现给了观众们,当青年通过扮演玩偶来获得更多的尊重的时候,这看似是一个发家致富的好途径,实际上却是一种人作为人被物质击败的特殊案例,当一个人通过出卖自己的尊严来获得收益的时候,人性也就逐渐的消失殆尽,人也就慢慢地被固化为一种生产力要素,而且这个概念是逐渐的强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跪拜猴子的人为什么瞧不起正常人,这就如同豢养宠物的人将宠物看成是自己的儿子父亲一样,在他们看来,当万物都可以估值的时候,人自然就被分成了三六九等。

你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