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荡结束后,华国锋同志决定延续过去的经济格局与政治体制,以毛主席思想、理论作为国家建设的总纲领,并由此提出了“两个凡是”。当时党内大部分同志对“两个凡是”持肯定态度,但杨易辰却坚持对其表示反对,他直言“两个凡是”是“教条主义”,违反了唯物论与实践论,因此必须予以摒弃,决不能在党内推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易辰生于东北,自幼心怀家国之志,是一位思想开明的好青年。1931年,日寇入侵东北,而东北的中国军队面对侵略者,竟选择不战而退,将整个白山黑水让给日本人。杨易辰对此很是气愤,他随即在内心立下宏图大志,发誓终有一天要将日本人赶走,让中华民族实现独立,不再受制于人。

20岁那年,杨易辰离开老家,远赴北平求学。次年,日寇再度对华北伸出了魔爪,而蒋介石和国民政府此时再度采取了绥靖政策,通过向日本出卖国家利益,换取一时的安宁。此举很快便招致了全国老百姓的唾骂,各界人士纷纷发声批评老蒋“卖国求荣”。而北平的学生们更是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走上街头举行游行、请愿活动,向国民政府抗议、示威。而国民政府为了平息事端,居然派出大量军警对学生们进行镇压,在王府井大街,游行学生与军警爆发了激烈冲突,期间有数十名学生被军警持棍棒打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易辰当时也参加了游行活动,他眼看有学生遭到军警殴打,于是立即上前制止军警,保护受伤的学生。杨易辰长得人高马大,军警不敢贸然对他下手,只得畏缩退去,杨易辰趁着这个空档,将受伤的学生送往医院抢救。他的此番英勇行为很快引起了党组织的注意,于是党组织便主动派人和他接触,向他传播共产主义思想。不久之后,杨易辰主动申请加入党组织,成为一名红色战士。

抗战爆发后不久,北平城便遭到敌人占领,日寇随即在城里四处搜捕共产党人,打压红色力量。为避免无谓的牺牲,北平市委便指示杨易辰的人暂时撤出北平城,前往平西一带暂居。1938年,北平市委又指示杨易辰前往延安学习,杨随即跟随一支八路军部队前往陕北,并很快被安排到马列学院进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9年,杨易辰回到华北工作,主要负责宣传革命思想,号召老百姓团结一致抗击日寇。解放战争时,他又到中共东北局任职,主管后勤、文宣等事务。东北解放后,他在辽西担任党委书记,从1950年开始,他遵照党中央指示,在辽西展开土改活动,给广大佃农、雇农分田分产,除此之外,他还借着苏联的援助努力发展重工业,在辽西接连建立了好几个大型工厂,为辽西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954年,党中央重新调整了东北的行政区划,同时也对各省的人事安排做了调整,杨易辰被调到黑龙江省担任高干。动荡时期,他受到了居心叵测者的陷害,被罢免职务,下放到某农场劳改。1972年,在周总理的帮助下,他重新复出,仍在黑龙江任职。动荡结束后,中组部提名他担任黑龙江省省委一把手,负责统管省内一切行政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7年,华国锋同志提出了“两个凡是”,杨易辰闻讯后立即予以反对、反驳,他提议凡事应该以“实践论”为基础,不能搞“形而上”那一套。进入80年代,杨易辰被调到中央,出任最高检检察长,职级为副国,期间正赶上邓公号召公检法系统严打违法犯罪,他随即与公安部、最高法、政法委等部门联合采取雷霆手段打击黑恶势力,一连铲除了大量涉黑组织,有力的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了世间公义。

时间来到1988年,经过5年多的严厉打击,中国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社会治安越来越好,恶性刑事案件也越来越少。与此同时,邓公也号召老同志们退下去,将人民政权交给年轻同志接管。于是杨易辰便响应号召,从一线退下来,在中顾委挂职了大半年,随后正式宣布退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晚年的杨易辰住在西山,过着悠闲的退隐生活,平时很少接待客人,也从来不参加什么公开活动。有人曾劝他写一本回忆录,但他却直言,是非曲直历史早已有公论,自己又何必再画蛇添足?1997年,他因病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