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五大新城的概念提出已有几年。

每个新城都有自己的发展特色,走的道路都不同,使命也不同。

扒开上海五大新城去年的GDP增速,出现了让人惊讶的数据,谁倒退了?谁是一哥?

01

嘉定:GDP增速低至2.1%,为何失速了?

嘉定是距离上海市区最近的五大新城,也是最宜居的那个。

再加上11号线运行速度快,大大拉近了人们的心里距离。

凭借着配套成熟、房价亲民,嘉定导入了五大新城最多的人口。

不只如此,嘉定的GDP在五大新城当中也是最高的,拥有“一哥”的地位,最富有!

去年嘉定GDP是2840.2亿元,在新城中遥遥领先。

但是在风光的同时,这样的数据已显疲态,因为GDP开始失速了。

从仅2.1%的GDP增速来看,嘉定的未来给我们留下了一丝隐忧!

拆开来看,嘉定的第二产业增加值是1594.6亿元,增长只有0.2%,问题就出现在这。

我们知道嘉定是从汽车城起步的,靠着这个支柱产业。

嘉定GDP一度位居浦东之下,当了好多年的上海“老二”。

但是这几年新能源汽车兴起后,让嘉定的传统汽车行业非常式微。

比如去年6月就传来了“上汽大众安亭一厂永久关停”的消息,直接刺激到了嘉定的神经。

安亭上汽的风头已被临港特斯拉盖住,燃油车整体都面临着严峻的转型挑战。

随着产业的下滑,中期来看,嘉定GDP被临港赶超是大概率事件,“一哥”地位不知道还能风光多少年?

近些年嘉定新城对房地产的依赖程度在加大,产业转型不太顺就用房地产来凑,可能为未来埋下隐患。

以2023年为例,嘉定在房地产开发领域的投资是333.5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高达57.5%;

这一年所开发的商品房销售额605.2亿元,同比增长也是高达56.5%,说明房地产业在快速增长。

嘉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只有34.4%,不敌松江的58.4%,在产业转型与布局方面缺乏一定前瞻性。

嘉定未来要想寻求破局,至少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一是加快传统汽车产业转型,向新能源进军;

二是夯实嘉定新城远香湖CAZ,避免产业空心化,推动嘉定快线、宝嘉线“穿心线”尽快落地;

三是重启曾经的“上海市郊第一个CBD”南翔商务区,接力桃浦智创城而发展,跟南大抢资源;

四是接轨大虹桥打造南江桥虹桥主城区、临港嘉定科技城、北虹之星,夯实北虹桥发展轴。

嘉定人口基数大,市区上班的很爱过来买房。

如何在“聚人”的同时“聚才”,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避免成为“睡城”,向更高质量发展,是嘉定必须考虑的!

02

松江:遭遇GDP两连降,危险了?

松江级别以前比上海还大,明清时期叫做松江府上海县。

又因为松江在上海五大新城中最先通地铁、提前发展,因此成了新城“老大哥”。

松江各方面发展都比较完备,配套成熟、城市化程度高,房价也高。

实际上松江新城已经不新了,慢慢变成了老城。

现在的松江新城,已经遇到了瓶颈,遭遇了GDP两连降。

其2021-2023年的数据分别是:1782.3亿、1750.1亿、1740亿。

松江成了上海唯一倒退的五大新城,这是为何?

松江是港澳台企业的聚集地,再加上传统出口加工企业的调整,一系列变动都影响了GDP。

作为五大新城的“老大哥”,松江一向以工业出名,“松江制造”起步很早。

但长期以来松江工业以中低端制造为主,当前发展遇到了瓶颈,迫切需要向中高端迈进。

为此,松江正处经历一场转型的阵痛。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2022年松江区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是4496.90亿元,同比下降3%;

而到了2023年,这一数据已经滑落至4063.01亿元,同比下降17.5%,说明情况不容乐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一过程中,转型就意味着一部分企业要关停并转,产值会损失。

松江为了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上搞G60科创走廊,只能牺牲短期的利润,所以GDP很受伤。

但是积极地看,松江战新产业占比在上海五大新城中排第一,高达63.6%,似乎为松江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上海五大新城战新产业比重:

松江63.6%

奉贤45.9%

嘉定34.4%

青浦29.2%

临港:上海10大战新产业中6个聚集在临港,未来的“一哥”

松江虽然遭遇了暂时的失落,但并未因此而沉沦,反而迎难而上。

G60科创走廊+科技影都+松江枢纽+12号线西延伸+沪松公路快速化改造……

这些战略项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为松江的未来又一次赋能。

期待松江破茧成蝶,展翅高飞,有复出的那一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青浦:GDP正式超越奉贤,有啥法宝?

青浦的经济正在提速,正式超越了奉贤!

去年青浦的GDP增速是5.7%,跑赢了嘉定、松江和奉贤。

今年一季度青浦的GDP增速更是高达7.2%,位居全市第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遥想2022年青浦的GDP还是1334.45亿元,不敌奉贤的1371.11亿元。

而在2023年,青浦以1440.08亿元直接超过了奉贤的1414.71亿元,上升一个位次。

青浦的经济发展可谓亮眼,增长太过明显,隐藏着什么“法宝”?

这里的原因,不外乎就是东有大虹桥,带来了会展经济以及部分企业落户;

西有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带来了华为研发基地;

再加上青浦本身是“三通一达一兔”快递物流总部所在地,去年快递物流业营收达1568亿元,占全市的85%,全国的15%,拉动了经济增长!

以华为为契机,青浦还引来了网易、美的等大厂,共同打造一个长三角数字新干线产业品牌。

当然青浦也有工业区,聚集了像上海家化、妮维雅、安踏等的大健康产业与平台。

以上产业的布局结合起来就是“大数字、大健康、大商贸”,看起来是不是有些“虚”呢?

青浦的经济发展模式有些像杭州,都致力于走数字经济路线,可惜实体工业都不行,房价缺少支撑。

以2023年为例,青浦三次产业结构比是0.6:29.3:70.1,二产占比太低。

而杭州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7:28.3:70,二产也是很低,二者非常相似。

杭州的实体工业不稳,阿里被捶后数字经济很受影响,房价跌起来没个底。

青浦也是这样,青浦新城的房价近7年都没有怎么涨,甚至“破发”,徐泾房价的表演有些像未来科技城。

青浦的GDP只能说是后来居上,有望在国家战略的支持下成为与浦东“两翼齐飞”的明日新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毕竟青浦新城起步较晚,错过了很多历史机遇。

17号线2017年底才开通,太晚了,错过了上海人口大量导入的黄金时期;

乐高乐园起初是想进驻青浦的,结果进博会期间被金山截胡,遗憾失去这一亚洲第二大乐园;

青浦害怕铁路带来的割裂,一度谢绝铁路进城,最终逼沪苏湖高铁走松江,结果错失了枢纽。

青浦新城规划已久,但时至今日都没有人知道这个“新城”到底在哪,没有产业特色,似乎只有地铁和房子。

前不久,青浦在卓越世纪中心东部规划了一个庞大的新城中央商务区,标志着青浦新城现在才开始建,这是不是更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浦未来可能发展很好,但现在还差了火候,有很多要做的工作。

接下来青浦必须加快新城中央商务区的建设,同时完善产业布局、提升实体工业实力,尤其是要提高战新产业的占比,这样房价才更有支撑力。

04

奉贤:GDP增速仅次浦东,何以杀出一匹黑马?

别看奉贤被青浦超过了,相对有些式微,但是与自身相比,进步很大。

奉贤2015-2022年的GDP增速仅次于浦东,居全市第二位,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奉贤的起点很低,曾经是一个农业县,直到2001年才撤县设区;

地铁的通车也晚于其它新城,直到2018年底5号线才从闵行缓缓延伸到奉贤。

但是奉贤并没有气馁,反而找到了一条独特的产业发展之路——“东方美谷”。

通过这个产业品牌,奉贤正在打造“中国化妆品之都”,展现出不凡的野心!

现在奉贤新城迎来了最好的城运,一是临港新片区对奉贤有很大的带动,产业有增量;

临港奉贤园区入住了很多大制造企业,给奉贤带来了高达45.9%的战新产业占比;

加上奉贤有东方美谷自主产业品牌,让其产业结构非常合理,其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0.7:64.3:35。

二是在轨交规划方面后来居上,奉贤成了上海五大新城最大的赢家!

奉贤的轨交枢纽优势显著,未来在五大新城中通轨最多。

这不,去年底15号线南延伸和市域铁路南枫线双双开工,与5号线在望园路交汇,实现三线换乘。

展望未来,奉贤新城还将迎来奉贤线、嘉闵线、沪乍杭高铁等多条线路,枢纽能级进一步加强。

即使奉贤不划给上海,现在依然属于江苏,凭借其逆袭的潜力仍然会混得很好。

奉贤的发展与上海关联不大,距离远决定了其楼市走的是独立行情,市场偏向本地化。

对于本地居民而言,奉贤新城已成为他们心中的耶路撒冷,是全区的改善地;

而对于外来购房者而言,奉贤距离市区毕竟还是太远了,房价也不菲,新房价格已攀升至5万元/m²,入手没有性价比。

05

临港:GDP增速21%一骑绝尘,能拉动房价吗?

上海规划了十大战新产业,其中六大都聚集在临港,这个布局说明了一切,临港发展体现国家意志!

临港新片区产业区域非常大,是其它新城的十几倍,布局了机器人、新能源智能汽车、航空、节能环保、高端能源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战新产业。

在2024年上海重大工程清单中,临港更是独占鳌头,拿下了17个科技产业项目,超过了张江的10个。

这足以证明临港的定位之高,产业发展之快,这是一个靠ZC强势刺激起来的区域。

体现在经济数据上,临港的GDP增长当然很快:

2019-2022年,临港新片区的GDP年均增长21.2%,两位数的增长非常牛X!

2023年的临港GDP在1200多亿元,2035年将达到1万亿元。

按照这样的增速,只需几年临港的GDP就会超过嘉定取代其新城“一哥”地位。

但是我们不禁冷静下来想一想,GDP总量高,房价就一定高吗?

昆山是全国最牛地级市,GDP5000多亿,但大部分区域房价在2-3万元/m²,并不高。

即使临港的GDP达到1万亿,房价也不一定会高到哪里去。

因为通货膨胀的存在,2035年的1万亿购买力约相当于现在的7000亿。

这样的经济总量,对应的是南昌、石家庄之流,它们的房价都不高,因此临港的房价也不会高。

临港的限制因素是距离市区太远,吸引不到市区的外溢,只能靠本地产业吸引人口,区域相对内生。

临港产业最终能走多远,和国运息息相关,存在一定的赌性。

当前临港新房市场供求严重失衡,不仅把人才都消耗完了,把二手房也拖垮了。

临港规划固然很好,但需要一个很长的落地周期,也许未来这里的房价能超越陆家嘴,但是你等不起。

综合来看,上海五大新城各有特色,发展各有千秋。未来你最看好哪个?谁又能笑到最后,谁又会有危险?这都需要我们拭目以待。

▼以上为正文

编辑∣环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