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资产全面走强,北向资金大幅净流入,不少人对接下来的行情充满期待。哪些因素在起变化?基金经理最新观点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克平

基金经理

近10年证券从业经验,其中超5年公募基金管理经验。2014年加入华夏基金,担任TMT研究员,历任投资经理助理,基金经理助理、新能源行业研究组组长等,2019年起正式担任公募基金经理。

一季报已经全部出完,我们看到了行业龙头的业绩韧性,在大盘成长中表现极其明显,不论是新能源,还是半导体、医药,大市值的行业龙头的业绩都超出市场预期。另一方面,最近恒生科技,尤其是港股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反弹,假期中,海外资金明显在入场大市值龙头互联网公司。业绩的韧性,地产政策来托底,只要经济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大盘成长就能企稳甚至开始进入新的周期。

另一方面,杠铃组合也就是微盘和红利资产,已经主导了三年的市场风格,随着微盘股股灾和量化的阶段性出清,纯粹的微盘可能面临挑战。而长债和红利的拥挤度在上升。

我们看到比较难受的是中国地产周期从22年开始调整,跟成长股,新半军医这些几乎同步调整,时间上的同步让人觉得是因果关系,而随着一季报,新半军医的龙头公司在地产继续下滑50%的背景下展现出韧性,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有望率先脱敏地产,走出自己的独立节奏。

而回到地产,我更加倾向于认为我们走的是美国模式,而不是日本模式,我们选择了快速的市场化出清,而不是经历10年以上的漫长调整。美国地产销售从06年开始调整,06-09年三年时间下跌6-70%,很快完成出清,并在09-10年筑底,在12年重新开始向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据来源:Wind

而日本房价实际上91年就见顶,但是新开工和销量一直维持到96年才见顶开始下滑,不断的托底政策,实际上延缓了市场出清,造成了后面漫长的崩盘,直到10年才见底,从而造成了失去的20年。

数据来源:Win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今天中国新开工和新房销售的数据来看,我们在22-23年几乎是腰斩,新房销售从17亿平米下跌到9亿平米左右,预计今年可能还会继续下滑,有望在24-25年完成筑底,迅速的经历市场化的周期,而我们是以非银信托行业和部分资管和地产公司自己的暴雷而结束,并未伤及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的根本,实际上我们可能地产的市场调整周期,回头来看,已经实现了“轻舟已过万重山”。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资本市场的一系列改革,给了我们实实在在的信心,最典型的就是对于IPO、减持的优化和规范,以及对于分红回购的鼓励。我们做了一个统计,A股在24年开始有望变成一个造血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2022年为例,如果我们假设分红有50%能够留在股市,那么全年市场失血1.2万亿左右。再看今年,在鼓励分红回购政策影响下,今年分红回购可能有望达到3万亿左右,而融资和大小非减持下滑了80%,全年估计流出不到5000亿,那么2024年A股将会有至少1万亿的资金流入。一来一去差了2万多亿,逐渐变成一个资金大幅流入的市场。
所以,即使不考虑经济和全社会的流动性,A股的微观流动性也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一个减量市场变成了一个增量市场。在资金面有利的环境下,A股至少应该能走出结构性的行情,而作为A股孪生市场的港股,也会大致跟随A股的走势。

事情正在起着变化,我们认为随着美国加息周期进入尾声,中国新质生产力脱敏地在接下来几个季报进一步证实,资本市场的制度进一步完善,大盘成长股有望实现王者归来,也是我们未来重点关注的对象。

风险提示: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