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春,为了解放海南岛,第15兵团做出了分批偷渡和大举登陆相结合的作战方案。

自1950年3月5日起至27日,第40军和第43军分两批,派出2个加强团和2个加强营,分别从海南岛西北和东北角启航偷渡。

据测算,成功登陆海南岛的解放军有近一个师的兵力,登岛部队与琼崖纵队配合作战,大大加强了该岛的接应力量。

蒋军海南防卫司令员薛岳惊慌失措,下令停止对琼崖纵队的“围剿”,重新调整部署,集中力量加强岛上正面防御,并严密控制琼州海峡,阻止我军大举渡海登陆。

40军加强团启航以来,军长韩先楚的脑海里一直萦绕着主席的指示:要在春夏之交的“谷雨”前后解放海南岛。他找到副军长解方和政治部主任李伯秋一起研究。

距离1950年谷雨时节(4月21日)只有24天了。有经验的船工和当地渔民纷纷反映,谷雨过后,东北季风会转西南季风,从雷州半岛渡海得逆风航行,十分不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错过谷雨前的季节,就得到第二年的季风到来时解放海南岛,执行这个任务要等8个多月!

因此,这24天对于解放海南岛至关重要!

再者,根据前面分批偷渡海南岛和奇袭涠洲岛的经验,表明木帆船也可以成为渡海的主要工具,而目前40军掌握了大批木帆船,渡海条件基本成熟。

于是韩先楚等40军领导下定决心,一定要抓住这宝贵的24天!

当天,韩先楚即以第40军党委的名义,向第15兵团建议,渡海部队对海南岛的大规模进攻,必须在谷雨前后组织实施。

15兵团接到40军的电报后,在徐闻召开40军、43军军以上干部会议,耐心听取意见。

但考虑到三野打金门及登步岛失利的教训,再考虑到部队目前缺乏大举登陆的船只,15兵团首长没有接受第40军党委大举登陆的建议,而是决定实施第三批偷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批方案为:40军118师5个营配属120师358团在灯楼角两侧集合,清明前后(4月5日)待命起渡;

40军119师在乌石港、东昌港集结待命;第43军以5个营在外罗港待命。

40军意见未被采纳,军党委又开了一次会议

韩先楚、解方经过研究,决定向兵团重申谷雨前后主力实施大规模渡海作战的设想。报告还指出:

1. 我军通过加强团的偷渡和分批登陆,摸清了敌人的弱点,敌人的防御能力变化不大。但我军伤亡600余人,往返船只损失81艘,损失惨重。

如果再以5个营的兵力进行第三次偷渡,不算伤亡,船只也基本回不来,这样更不利于主力部队大规模渡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我军有两批偷渡进来,敌人已经摸清了我们的行动规律。现已调来装甲车和汽车搭载机动部队应对我军登陆,并加强琼州海峡海空巡逻。

因此,继续偷渡小股部队可以加强岛上的应对力量,但仍无法在海南岛内形成对敌兵力优势。

3.我军两批登陆部队达到8000余人,相当于一个师的战斗力,可以抵挡敌人三个师的兵力。主力部队大规模登陆的条件已经成熟。

4.主力的大规模进攻如果现在不进行,就会拖到明年。当敌人站稳脚跟后,抽调优势兵力进剿,前两批登陆的部队和琼崖纵队就会十分被动,后果不堪设想。

总之,继续以小部队偷渡是有害的,而以主力大规模强攻渡海则是有益的。

俗话说,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在此关键时刻,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既要有顾全大局、大公无私的气魄,也是对高级军长的严峻考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解副司令员写完报告,请韩先楚审阅时,韩想起了1936年红军西征时攻打定边的战斗。

当时,韩先楚也没有执行上级绕过城池前进的命令,而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向定边进攻。事后,他反而受到彭总的表彰。

但韩先楚经过深思熟虑,还是决定以个人名义将报告上报兵团,注明:如果第43军来不及准备,第40军可以单独执行这项任务。并特意主动请缨:我亲自随队登岛指挥!

报告于4月7日上报兵团,再逐级上报四野和军委。主席看后很高兴,拍案道:“好,好,好!这个意见有胆识,有见地!”它被批准了。

兵团首长认真阅读报告后,也反复思考:40军反复坚持大规模登陆的理由也是充分的,应该被采纳。

邓华司令员再次到第40军驻地视察,看到部队准备充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证明韩的方案可行,便如实向上级报告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0军的计划批准后,邓华又一次到徐闻县赤坎召开军以上干部会议。

当商定实施主力大举进攻时,第43军政委张池明深明大义,从大局出发作出积极表态:“我军虽然准备不充分,但决心派两个团参加登陆。”

会上决定,由第40军6个团和第43军2个团同时从雷州半岛东西两侧登陆,实施主力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

计划下发后,40军各师迅速向雷州半岛邓楼一角两侧集结,这里是118师的驻地,119师离它很近,很快就赶到了。只有120师传来一个不幸的消息:

接到命令后,120师师长郑大林、政委张海棠派358团团长于承光、政委王宝荣指挥全团38艘木帆船,从驻地北罗港起航,预计3天后到达乌石港。

然而,余、王二人在航程中遭遇恶劣天气,大雨倾盆,五六级大风,巨浪滔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他们奉命停在宝溪港避风。但由于大风大浪突然来袭,有9艘舰艇没有接到这一命令,与团指挥所失去联系,继续在海上与大风大浪搏击。

事后得知,9艘漂流船中有5艘被敌舰击沉,勇士们壮烈牺牲。一艘漂回北海,一艘乘坐30多人的小船漂流到当时法国占领的越南,经外交协商后返回祖国。

韩先楚提出的主力实施大规模渡海作战的计划得到十五兵团、四野和军委的批准后,他们集中精力进行了研究了启航日期。

部队大规模渡海时,必须保持良好队形,否则编队一散,火力无法集中,不利于登陆作战。所以一定要选择风向好、海水流向好的日期起航。

因此,他们不厌其烦地拜访经验丰富的渔民和船夫。最终,根据“土气象台”的报告和反复把关,他们选择4月16日启航。

因为这一天是东风、平潮、海面较为平静,是南下横渡琼州海峡的最佳时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16日下午,各师按出征队形沿登楼角一线整齐排列:左翼为118师353团、354团,120师358团;军事指挥船、预备指挥船等居中;右翼为119师355团、356团、357团。整个舰队两侧都有“土炮艇”掩护。

第40军共有1.87万名指战员参加主力渡边作战,由第12兵团副司令员兼第40军军长韩先楚、副司令员解方、政治部主任李伯秋、118师师长邓岳、政委张玉华、119师师长徐国夫等率领,琼崖纵队参谋长符振中协助,乘坐大小战舰300余艘。

整个船队排列整齐,桅杆众多。远远望去,宛如一片茂密的森林,壮丽壮观……

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和徐闻县政府领导送行。群众端着茶叶、举着标语牌、喊着口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勇士们从战舰上向外张望,频频挥手致意。邓和韩副总指挥一一握手告别。

韩先楚等人登舰后,军队文工团的鼓动舰高举主席巨幅画像,吹响擦亮的军号,奏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雄壮的鼓乐萦绕在海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正当命令起航时,突然一大片乌云从西南天空袭来,西南风骤起,海面掀起巨浪,巨浪拍打着船舷。

形势突变,而且不是一般的变化。距离谷雨(4月21日)仅7天。谷雨过后,有利的东北风季节将会过去,风向转为西南风。

西南风是逆风,木船难以行进,队形难以保持。编队一旦分散,火力就无法集中,直接影响海南岛战役的成败。

更何况,韩先楚已与琼纵司令员冯白驹进行了最后一次联系,接应部队已转移到登陆地点。

到底要不要继续启航?这对军长来说是极其严峻的考验。错过开航的有利时机会就耽误战机,而如期开航,木船编队一遭遇狂风暴雨,必然被打乱。

时间不等人,必须把握这个有利时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先楚当机立断,命令部队不要下船,而是在船上待命。他问船夫:“天黑后西南风能停吗?”

面对这种突变,谁也没有把握,不敢轻易回答。这时,一位白发银须的老船夫仔细辨认着风,在海中品尝着海水。

之后,老船夫斩钉截铁地说:“如果天黑了东北风没吹过来,你就杀了我的头!”

韩先楚幽默地说:“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就算不来风,我也不会不杀你头。”大家都笑了,悬在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这位经验丰富的老人真是活生生的天文台。18时30分,海上果然刮起东北风。

19时30分,在军长韩先楚的统一命令下,船队从东昌港、南岭港、登楼角等区域起航,向预定靠岸地博浦港东西线进发。东风渐大,滚滚波涛送别战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在第43军副军长龙书金、第128师师长黄荣海的率领下,在琼纵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谢应权和海南地方干部王山平、冯尔迅、吴正桂的协助下,第43军两个团乘坐81艘战船,在雷州半岛东昌港出发,预定在澄迈县玉苞港沿海登陆。

第40军舰队首次出航时,琼州海峡遭遇平流和顺风,舰队在微微东风中顺利行进。

然而,航程进行到一半,17日1时许,东北风完全停止,海面平静如镜,舰艇航速大幅降低。

镇定的韩先楚,按照原计划,立即命令各师向前推进。同时,他也在考虑老对手薛岳此刻会采取什么行动。

是的,我军在动,敌人也在动。薛岳试图阻止我军渡海。他凭借海上和空中的优势组织了一支庞大的舰队。

在第三舰队司令员王恩华指挥下,先后将盘踞珠江的第三舰队太康、永康、永宁等20艘船舶调至海南秀英码头,严阵以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7日2时许,第40军舰队正向前推进时,侦察舰突然报告发现敌侦察机2架。这引起了韩、解两人的警觉,他们知道敌人海军很快就要全面出动,一场激战在所难免。

于是下令各师、各团做好与敌舰作战的准备——“舰自为战,人自为战。”

很快,8架敌机飞了进来,又发现舰队侧翼和后方有敌舰正在逼近。

敌舰向我舰队疯狂开火,炮弹如红色火球般在舰队中穿梭。它的探照灯和敌机投下的照明弹像白昼一样照亮海面。

一时间,敌机轰鸣、马达隆隆、炮声隆隆、枪林弹雨……敌舰横冲直撞,企图搞乱我舰队外形,阻止我舰前进。

我船队有的桅杆中断,有的风帆被击落,有的船漏水,有的船板被炸毁起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士们一边堵漏灭火,一边向敌机舰艇射击,高大的水柱在舰队周围翻腾……

韩先楚、解方始终沉着冷静地站在甲板上指挥,询问各舰队方位,一边命令军炮兵主任黄宇带领“土炮艇”对敌舰进行坚决反击,一边命令舰队保持良好队形,勇敢向前晃动。

盘旋的敌机不时俯冲、扫射、投弹,敌机舰艇对我舰队构成巨大威胁……

突然,一颗穿甲弹打断了军事指挥舰的桅杆,警卫员看出危险,想把韩军司令拖下船舱。韩先楚拒绝后仍沉着指挥。

这时,李伯秋主任带着预备指挥舰赶来,询问韩先楚是否受伤。

韩先楚爽朗地回答:“这颗穿甲弹很讲礼数,它打过来没爆炸,我很满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完,他哈哈大笑,又立即通过对讲机命令军炮兵主任黄宇:“老黄,进攻!要缠住敌舰,确保舰队安全航行。”

黄回答说:“明白。”手持对讲机,指挥“土炮艇”大队与敌舰激战。

如果说前几次小分队与敌军的海战只是小规模的海上较量,那么这一次则是木帆船与敌军舰队的大规模战斗。

炮声隆隆、惊天动地,一场声势浩大的海上炮战就此展开。

黄宇看到一艘敌舰恶意闯入我左翼舰队,立即命令护航炮艇改变战斗队形,采取陆战中的勇猛穿插战术,尽可能靠近敌舰,插入敌舰后方,利用其火力死角打击其要害。

黄宇还告诉炮手,不要担心,静下心来,沉住气,冲到敌舰附近后等待命令再战!

说完,他带领两艘“土炮艇”迎上去,其他炮艇紧随其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0军炮兵主任、后沈阳军区炮兵司令员黄宇 .

敌舰先炮击,此刻,天空隆隆作响,晴朗的天空仿佛被撕裂,无数炮弹如冰雹般落下,静谧的海面扬起无数高高的水柱直冲云霄。

我护航炮艇离敌舰越来越近,这时黄宇命令:“缠住敌人,击沉它!”

黄宇在护航指挥舰上下令各组炮艇分别迎击敌舰,双方互相炮击,爆炸声震耳欲聋。

我“土炮艇”的反坦克炮、火箭筒、机枪协同作战,枪弹源源不断地向敌舰涌了过去。尤其是火箭炮,精度高、火力强,快速压制敌舰火力。

我舰队的火力船也同时开火,向敌舰射击。一些战士站在艇前,使出浑身解数向敌舰甲板投掷手榴弹和炸药包。在前几次较量中,敌船被我木船打得损失惨重,转身仓皇逃窜。

这时,敌人前来增援,恶意闯入我左翼舰队。逃窜的敌舰见状返回助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艘敌舰是一个庞然大物,有几层楼高。韩先楚从未见过。怀疑是敌人的“太平”战舰,他拿起对讲机命令:“老黄,对面来了个大家伙,把它击沉!”

黄回答:“明白!”立即命令我炮艇接应,敌舰被我两艘炮艇围困。

78号船上18岁的船工麦海贵用广东白话鼓励炮手说:“大军顶呱呱,打滴吼!”受到鼓舞的炮手勇敢地向敌舰开火,敌舰被击中要害,顿时冒出黑烟逃窜。事后得知,敌舰队司令王恩忠曾通知各舰:

“共军舰上有钩子、梯子、炸药包、手榴弹,军舰一靠近,共军就扔手榴弹,用钩子钩住我舰,跳上我舰,拼刺刀,放炸药包,与我同归于尽,太可怕了。”

于是,王恩华要求各舰艇以远距离炮击为主,待时机成熟后再攻击我舰队,尽可能避免与我炮艇近距离交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胆战心惊的敌舰只好躲到几千米外盲目开火。此刻,夜空中的炮弹犹如飞蝗,轨迹在夜空中织成一张火力网,映红了大海,落下的炮弹炸出无数高高的水柱。

我军数艘“土炮艇”抵近敌舰,实施猛烈炮击。其中一艘敌舰中弹起火,火光冲天,浓烟滚滚。由于担心探照灯暴露目标,中炮的敌舰偃旗息鼓,躲在远处盲目射击。

“土炮艇”与敌舰展开激烈炮战。在这种紧急情况下,舰队仍然按照韩先楚的命令保持整齐队形,沉着应战,加快摇摆进度。

有的船只漏水,海水涌入船舱,伤员的鲜血染红了船舱内的海水。但勇士队全然不顾,奋力用棉被堵住洞口,大洞则用软木堵住。

同时,轻重机枪向敌机开火,有的战士把机枪扛在肩上射击,形成严密的火力网,迫使敌机不能低飞射击,只能高飞投弹。

复仇的怒火燃烧在勇士们的心中,他们互相鼓励,奋力划桨划桨,忘记了伤口和血泡的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名60多岁的船工右臂受伤,左手仍紧贴舵杆。士兵们劝他在舱内休息,但他拒绝了。老船夫说:“我穿上军装,不也是解放军吗!”

还有一位船工胡妃谨,冒着敌人炮火爬上高高的桅杆,抢修被打断的缆绳。

在激烈的炮战中,军指挥舰桅杆中断,韩先楚不顾个人安危,坚持靠前指挥。他乘船来到118师舰队,了解炮战情况。

韩先楚说:“炮战激烈,你们要注意安全!”

师长邓岳郑重地回答:“老军长,你也要注意安全!”

在激烈的炮战中,战士们深深感受到韩先楚沉着冷静的气势和魄力,每一位军长的心里都暖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8师师长邓岳

敌舰攻击我左翼舰队,与我“土炮艇”正面交锋未果,遂突然转向我右翼119师舰队进攻。

敌人的大炮和大口径炮弹在舰队附近爆炸,急得警卫员小魏和小徐流着泪,想把119徐国夫拉下船舱。

徐国夫见敌舰越来越近,十分危险。他一边拒绝小伟劝阻,一边下达命令:“01(炮兵营长武毅代号)注意,01注意,敌舰在我身后,立即进攻,沉住气,逼近再战!”

119师炮兵营营长武毅临危受命,立即指挥02、03、08号“土炮艇”风驰电掣,开足马力迎战敌舰。

武毅深知敌舰火力强、航程远,而我艇距离远,无法与敌舰抗衡,直接开打就要吃亏。因此,即使有战士着急开火,他仍下令:“没有命令不许开火!”

“土炮艇”继续前行。这时,对讲机里传来徐国夫的声音:“01,01,不要慌,沉住气,再近一点再打。”武回答说:“是的,我明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国夫少将

炮艇快速推进接近敌舰后,营长突然命令:“开炮!”此前,敌舰的主要目标是指向我主力舰队,未发现“土炮艇”靠近。“土炮艇”集中火力攻击敌舰,敌舰炮火更加猛烈。

敌我互射,密密麻麻的火球在空中穿梭。此外,敌舰的探照灯,飞机的照明弹、信号弹、曳光弹在空中纵横交错,把海面照得一片璀璨。

激战中,014号艇负伤,一时失舵,舰艇失去控制,敌舰越来越近。

千钧一发之际,炮长鲍子寿挺身而出,跳上舵台,手中紧紧握住舵杆,定好航向,迅速驶向敌舰,喊道:“同志们,是时候实现战前决心了。你们敞开了打,我保证把舵握好!”

同志们备受鼓舞,斗志更强。在我“土炮艇”集中火力轰击下,两艘敌舰被重创,仓皇逃窜,“土炮艇”尾随追击。

在“土炮艇”的掩护下,119师舰队继续前进。一个战友倒下,另一个接上,伤员包扎好伤口继续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船工们不顾危险,站在舵台上,稳稳地把舵。领航员仔细观察,准确把握方向,冒着敌机低空射击的危险,奋勇前进。

这时,对面来了一艘大型巡洋舰,一边行驶一边用大炮开火。一串炮弹在014号炮艇周围爆炸,巨浪翻滚。

我“土炮艇”逼近敌舰距离四五十米远时。营长一声令下,手榴弹、轻重机枪等齐发,火力猛烈。

敌巡洋舰地板窗中弹起火,浓烟滚滚。在前几次海战中,敌人一度遭受我艇的挺近攻击,所以这次不敢继续战斗,仓皇逃窜。

讽刺的是,敌人一边逃窜,一边用明码电报惊呼:“注意!共军的木船上有大口径榴弹炮,非常危险!”

韩先楚和和解方突然听到右纵队方向传来猛烈的枪声。为了掌握战况,他们不顾危险,乘船前往119师舰队。徐国夫惊讶地说:“炮火这么猛,你怎么还在这里?多危险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说:“不危险,你看,我们的土炮艇多厉害。”徐国夫赶紧报告了刚才炮战的情况。

还没说完,韩高兴地说:“国夫,你打得好。兵法上说,狭路相逢勇者胜。军舰虽有优势,但我们的土炮艇也有优势,这就看谁指挥得好。”

韩先楚等人离开时,徐国夫立即拿起电话,对355团夏其昌团长说:“你们一定要保证老军长的安全,出了问题我拿你是问!”

“是的,我明白。”夏其昌立即派出三艘船守卫保护军指挥船。

此时,我“土炮艇”和整个舰队已成功突破,彻底摧毁了薛岳吹嘘的“牢不可破、固若金汤”的伯陵防线,各舰正更加奋勇向前。

穿过主流后,东风又起,军长命令“扬起风帆,向前航行”,船队迅速扬帆起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7日凌晨2时30分,有战土在昏暗的夜色中看到远处连绵起伏的临高山,高兴地喊道:“海南岛到了!”

军长识别后命令:准备战斗!战士们更加兴奋,用小铲子和枪托加快划船速度。

3时许,第40军舰队逼近琼岛。岸上敌人发现后,各种火炮和轻重机枪同时开火,配合敌舰严密封锁海上。我护航的“土炮艇”和左右纵队火力舰进行了激烈反击。

刹那间,密密麻麻的火网犹如千万条火龙飞过海面。各种子弹和炮弹掠过舰队,炮弹的爆炸声和子弹的呼啸声此起彼伏。

一些船夫受到惊吓,无法稳住舵。357团战斗英雄万守业立即站在船夫面前,对他说:“别怕,我来挡子弹,你得稳住舵。”船夫受到鼓舞,双手紧握舵柄,把握航向。

第353团炮兵2连在靠近海岸时,由于重量过大,搁浅在礁石上。情况紧急,连长忙命令下海游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干部战士带着大炮跳入海中。一个小战士被一个重炮钴卷轴压进水里,但很久没上来。

大家正要下去救他,他却拿着大炮从水里出来,风趣地说:“龙王爷跟我开了个玩笑!”

勇士们踩着礁石上的牡蛎,勇敢地冲上岸。

355团3营的舰艇即将靠岸,一枚重型迫击炮弹在舰艇左舷爆炸,将舰艇炸出一个大洞,造成25人死亡。

营长杨立明、教导员刘继泰忙着下令涉水上岸。他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只要踏上岸上,东北虎就有了用武之地,那就是胜利!

随118师登陆的358团突破滩头阵地,迅速向敌人纵深发展。登陆点临高角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韩先楚立即下令:118师、120师358团在红牌港以西新村滩涂登陆;119师在临高角前线强行登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个师登陆时,在临高山脚遭到敌人的猛烈阻击。

矗立在临高县城背后的临高山,是海口市以西200里海岸线上唯一的制高点。

守军在那布防,进攻时可以出击到海岸,撤退时可以依托纵深防御,是临高海岸的一把钥匙,自古就为兵家必争之地。

薛岳知道这里的重要性,他派64军131师在这里守卫。山上,日寇曾在此留下两门38式75毫米野战炮,蒋军又在野战炮周围筑起坚固工事,企图阻止渡海大军登陆。

拂晓时分,我整个舰队已接近登陆点,突然遭到临高山敌人的炮击。

正当登陆部队处境危险时,七八里外的西南方向突然升起三颗红色照明弹。

这是胜利的标志,我的琼崖纵队和之前偷渡的接应部队准时到达,在临高山附近与守敌激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八式75毫米野炮

原来,4月10日韩先楚就与琼纵取得了联系,接应部队及时赶到。

4月10日,冯白驹接到十五兵团和韩先楚的电报后,立即召开会议,部署应对工作。

会议决定,由马白山、陈青山、陈秋光、苟在松、刘振华组成接应部队指挥所,指挥琼纵第1总队和40军已登岛部队,负责接应40军主力部队登陆。

此外,王东保、宋维栻、张世英组成接应第43军指挥所,指挥琼纵第3总队和已登岛的第43军各部队,负责接应第43军主力登陆。

苟在松、刘振华率领渡海先锋营2个连和琼纵1总队8团2个连开进高山岭。逼近临高山时,第40军主力舰队已在抢滩,高山岭之敌正集中火力向登陆部队射击。

苟在松解开上衣扣子,冒着敌人密集的子弹为,指挥部队仰攻临高山跑去。

在最前面的是陈延芬指挥的5连。他们狂奔了30英里,立即开始寻找山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路崎岖,荆棘丛生。战士们一口气冲到离敌人碉堡500米的地方。天已经亮了,山上的敌人哨兵问:“哪一个?”说完立即开枪了。

陈延芬没有理会,一阵风似地带一排就冲了上去。敌人的机枪猛烈地喷出火焰,把他们压得抬不起头来。

陈延芬仔细观察地形。为躲避敌人正面火力,他让两名战士留在原地佯攻,吸引敌人火力,让主力偷偷向右转移。

陈延芬冲向铁丝网。这时,敌人火力猛烈,进攻受阻。千钧一发之际,他以血肉之躯扑倒在铁丝网上,壮烈牺牲。1排主力冲到敌后,以佯攻形成两个铁钳,突破敌碉堡。

这时,机枪班班长乔永生拿起了机枪,向敌人阵地猛扫。5连的战士像猛虎一样冲向山头,缴获了山头上的两门野炮和四门山炮。

苟参谋长看到缴获了6门大炮,高兴得下了命令:调火炮上来,师炮兵营抽调9人操作大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日式野炮谁也不会用。炮兵营观察班班长李继儒挺身而出:“别慌,这种炮我用过,我来教你。”

都是大炮,大家一点就通。但炮的瞄准镜没有了,所以无法瞄准。幸运的是,枪的象限仪还在,所以改用象限仪瞄准。

就这样,接应部队用敌人的炮炮击临高城敌各师和海岸敌防御阵地,掩护我军登陆。

此时,40军主力开始登陆,左纵队118师354团2营在距岸边200米处被敌火力阻击。前卫舰6连在连长戴成宝的带领下,在红牌港登陆,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

他们在进攻吴禄湾时,发现北面丹阳村有一个敌人炮兵阵地正在疯狂射击。

戴连长见敌火炮威胁很大,认为必须尽快拿下,于是立即调整部署,命令3排迂回,1排向200多米开外的开阔地冲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敌人以猛烈的火力挡住了登陆部队去路,激战正酣时,一排迎面出击,三排从右翼突袭,一举歼灭敌人。

部队继续向敌人纵深发展,敌人阵地设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在铁丝网上挂成串的手榴弹,将引线拉到碉堡内,待我军逼近时再拉。

二是敌人为防御挖了壕沟,壕沟之间有交通沟,埋了很多地雷。

第三道防线最难对付,是敌人建造的明碉暗堡,尤其是众多矮小的地堡,在丛林掩护下不易发现。

在火力掩护下,八班班长李天顺拿下一条鹿砦,3排副排长谭延发带领小队跳下两尺深的战壕。战壕太深,战士们就肩扛人,一个接一个往上爬。

此时,6连已在敌人碉堡群中间,十分危险。谭副排长见正西一碉堡内两挺机枪严密封锁我军去路,立即抛出手榴弹压制敌人火力,8班也绕道而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排勇士突入敌人三道防线后,直插敌人炮兵阵地,边打边冲。手榴弹打在敌人的弹药库上,轰隆一声发出雷鸣般的响声。

战士孔凡军此时喊道:“缴枪不杀!”五个敌人驯服地投降了。1门野战炮、1门步兵炮、3门60炮成了6连的战利品!

六连缴获敌人枪支,将枪口转向敌人,接应部队缴获的野炮也轰击敌人阵地。炮声隆隆,硝烟弥漫。敌人变得一团糟。

军官抓不到士兵,士兵也找不到军官,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跑。

这时,刘振华发现一艘敌舰向我登陆部队开火,命令炮兵将其击沉。

李如吉冷静地测量了一下距离,6000多米,告诉李昌凤开火,但弹着点偏离敌人100多米。

李昌凤校正角度,又开了一炮,击中敌舰左舷,掀起高高的水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另一门炮也转向敌舰射击。敌舰见我炮火猛烈,怕葬身鱼腹,开足马力逃跑。

在左纵队登陆海滩的同时,右纵队也猛烈攻击滩头阵地。韩先楚看到船只纷纷下水抢滩,他也按捺不住。他跳了出来,和士兵们一起涉水来到滩头。

警卫员跳到军长后面,喊道:“军长,小心!”战士们听到喊声,情绪更加激昂,杀声惊天动地!

355团团长夏其昌听到喊声,回头一看。韩先楚已大步上岸。他大吃一惊,急忙追上他,冲他喊道:“军长!这里危险,赶紧躲起来。”

韩先楚擦了擦脸上的汗,笑着对团长说:“你赶紧指挥部队抢占滩头阵地,其他的事情别管了。”

团长知道老军长的脾气,再劝也没用。他对刚上岸的连长说:“你们连保护军长安全,万一出了问题,我要你的人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旁边的所长李伯秋看到,西边的山头正在激烈搏斗。为确保着陆点安全,他请求夏团长迅速派兵支援。

119师357团前卫营抢先登陆,5连1排副排长万守业在最前面,率队向敌人发起猛攻。

敌人躲在碉堡里,用机枪堵住。几名战士壮烈牺牲,万守业颈部受伤。他仍然冒着枪林弹雨,带领全排人员冲上沙丘,攻占了敌人的第一个碉堡。

战斗异常激烈。万守业在左边发现了敌人的大碉堡,后续部队被碉堡内敌人用重机枪压得抬不起头。

他知道,不炸毁这个大碉堡,我军将有重大伤亡。事不宜迟,他立即组织战士爆破,决心拔掉钉子!

距离大碉堡二十几米远时,碉堡里突然投出两枚手榴弹,在他身边爆炸,他的腿负伤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情况紧急,刻不容缓,他强忍疼痛,拖着负伤的腿顽强地向前爬。

此时,他的脖子、大腿血流不止,痛得豆大的汗珠往下淌。

艰难中,他不顾伤痛,拖着重伤的身躯,冒着敌人炽烈的火力,一步一步艰难地爬行,用重伤血肉之躯扑向大碉堡的枪眼,堵住敌重机枪的射击!

战士们趁势像猛虎般扑过去,控制了滩头阵地,为后续部队开通了路。

1排的战士冲上去,抱起身负重伤的万守业,他的胸部四处中弹,在指导员怀中,安静地闭上了眼睛。

万守业在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曾为人民立下特等功一次、大功五次、小功八次,这次又为人民立下两大功,他所乘的船被命名为“万守业英雄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敌人被我登陆部队打得四处乱窜,残缺的地堡和交通沟中,遍布敌人的尸体和伤兵。

敌131师的一位少校参谋,未来得及逃跑,带着老婆孩子蜷缩在室内地板下,因恐孩子啼哭暴露马脚,极其残忍地将孩子活活捏死,即便这样也未能逃脱,当了解放军的俘虏。

6时许,在40军渡海先锋营,352团 2、3营,琼纵1总队的接应下,第40军118师、119师和120师358团,分别在新村、临高角地区突破敌64 军131师海岸的三道防线,全军登陆成功,并立即向敌人纵深发展。

10时左右,登岛部队将敌131师之391团大部歼灭,又在月朗将393团击溃,向纵深发展了15至 20里。

韩先楚凭多年战斗经验,仔细分析战场形势,预感登陆后战斗会更加激烈,同时还想到将来战船仍能派上用场,随即作出重大决策,电告徐锐,加紧抢修已损坏的船只。

又命令已圆满完成掩护任务的“土炮艇”再接再厉,掩护空船队返航,以接应第43军第二梯队的部队渡海参加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笔者不得不佩服韩先楚的眼光,当岛上战斗激烈时,43军129师却因无船,在雷州半岛苦等。直到徐锐和黄宇把空船开到他们面前,全师一万多名指战员才喜上眉梢。

与此同时,第 43军主力两个团在副军长龙书金和 128师师长黄荣海、政委杨炜率领下,于17日凌晨4时许,在林诗港的雷公岛、玉苞港、才芳岭一带成功登陆。

胜利登陆的消息传到北京总参作战部,一位参谋将电报交给聂荣臻,聂帅看后说:“知道了。我问你,韩先楚上去没有?”

参谋答:“上去了,现在正指挥部队向纵深发展进攻。”

“好!韩先楚上去,我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