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8月23日,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炮击金门,当天毙伤金门蒋军600余人。到9月上旬,又击伤前来增援的蒋舰4艘。负责护航的美第七舰队则溜之大吉。

国民党海军终于明白了,他们的所谓“盟友”是靠不住的。

于是,他们就变换方式对金门实施补给,企图在岛上继续坚持下去,并仍想利用金门问题把美国拖入到中国内战中来。

中央军委根据这些新情况,指示前线指挥所:进一步封锁金门岛,重点打击驶进料罗湾的运输舰船和装卸点,但要避免误击美国军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在对新中国进行军事讹诈未收到效果的情况下,开始实行脱身政策。

美国政府企图压迫蒋介石放弃金门、马祖,进而造成台湾和大陆在政治上的彻底分离。

针对不断变化的复杂形势,中央军委指示:从9月12日起,前线炮兵部队可以开展“零炮射击”的活动。

所谓“零炮射击”,就是指零打碎敲的意思.

即以一门炮或数门炮一发一发地射击,白天和夜间不规律地射击,以杀伤敌有生力量,封锁交通要道,破坏设施,使敌人防不胜防,使其处于恐慌不安的状态。

我军的“零炮射击”战术实施后,迫使金门岛守军的运输补给量平均每日只有171吨,连平时的一半也没达到。

9月13日,毛主席在赴江南诸省市视察途中,肯定了解放军前线炮兵两天来开展的“零炮射击”活动,并电令参战炮兵部队全面开展这一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指示说:每天二十四小时打零炮有大利,至少有中利小利。大打之日,不打零炮,小打之日,即是打零炮。

白天主要较准炮位,重点在黑夜打炮,使敌昼夜惊慌,不得安宁。

根据这一指示,福建前线炮兵在发现重要目标时才集中进行大规模炮击,而平时则转入零星炮击。

这一战术使金门岛上的国民党军日夜隐蔽在阴暗潮湿的坑道中,岛上的地面活动基本陷入停顿。

9月13日,台湾国民党军为了给金门岛上的守军补充物资,又采用了一种新的运输方式。

即在天还未亮的凌晨,用“美”字号运输舰进行偷运。

但是,当蒋军运输舰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地接近料罗湾时,却再次遭到解放军炮火的猛烈射击。

两艘“美”字号都中弹起火,狼狈逃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运输计划失败后,国民党海军运输人员改变手法,使用水陆两用输送车进行补给。

这种水陆两用输送车是美国制造的,每辆可载人员30名或物资两三吨。

它的目标小,炮弹不易击中,适于短距离运送人员、物资。

当时,解放军的海空军为了避免中美军事冲突,奉命不出外海,而海岸边的炮兵人力射程也在20公里左右。

国民党海军就钻了这个空子,以装载水陆输送车的大型运输舰,于白天驶到金门以南解放军炮兵火力无法达到的海面,水陆输送车装载货物后再从舰上下水,直接抢滩上岸卸载。

9月14日9时32分,我围头海军雷达发现一艘大型坦克登陆舰“中鼎”号,在护卫舰“太”字号的护航下,驶向料罗湾。

到达后,迅速放下舰首大门,驶出15辆水陆两用输送车。输送车泛水后进行编队航行,向料罗湾的各个沙头岸滩驶去。

彭德清立即命令3个岸炮连集中火力向“中鼎”号射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放军岸炮

“中鼎”号冒着浓烟向外海逃去。岸炮又转过炮口,协同陆炮群拦击水陆两用输送车,可惜没命中一辆。

台湾国民党军新的运输补给方式首次试用基本成功,认为可以继续实施。

与此同时,台湾当局又利用傍晚和夜间对金门守军进行空投。近海施放水陆输送车抢滩和空投,自此成为对金门实行补给的两种基本方式。

9月15日以后,美国又以军舰和航空兵为国民党军护航,不过护航的方式有所改变。

美舰再度和国民党军舰混合编队,行驶至金门外海解放军岸上炮火射程之外停泊,再由国民党海军的运输舰放下水陆输送车,涉水上岸卸货。

这样,解放军的炮兵已经无法炮击国民党军的舰只,而水陆输送车长度仅几米,目标甚小,又处于运动之中,火炮远距离射击很难命中。

美军舰载战斗机则由停泊在台湾海峡的航空母舰上起飞,每天都出动数十架次,掩护国民党空军的运输机飞抵距金门20公里以外的空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第七舰队旗舰——蓝岭号

然后美机在外面巡逻掩护,国民党军的运输机则迅速飞入金门上空实行空投。

针对国民党补给方式的变化,彭德清召开了紧急会议。

开始,大家信心不足,认为要在2万米左右的射击距离上击中如此小的目标,确实像“高射炮打蚊子”,难度太大。

彭德清引导大家深入讨论,提出对策,例如,把输送车放近些,校正弹着点更准些,火力密度更大些,发射速度加快些等。

这办法果然奏效,5天内,我海岸炮共击伤敌舰5艘,击沉输送车5辆。

但是,绝大多数水陆两用输送车都逃脱了。如何击沉更多输送车?

彭德清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决定使用高速炮艇实施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德清

9月19日零时24分,556号、558号两艇奉命来到东旋岛西北海面。

两艇根据岸上指挥所导航,果然发现一辆黑糊糊的水陆两用输送车在蠕动。

556艇两门主炮立即开火,击中了目标。可是奇怪,敌人既不还击,也不加速,只是慢腾腾地往南跑。

艇长宫毓斌、副艇长华克毅决定派人上去抓活的。当556艇靠近输送车的瞬间,机枪手郭培爱、炮长李维路、大队业务长韩文灿相继跳了上去。

3人从甲板搜到舱内,竟不见一个敌人,但机器声还在轰鸣。

原来,当556艇开炮射击时,水陆两用输送车上的敌人一个个都吓破了胆,跳海逃命了。

于是,556艇拖着这辆水陆两用输送车回到厦门港。

在海岸炮兵和高速炮艇袭击敌舰艇及水陆两用输送车的同时,我陆军炮兵组织了几次较大规模的袭击,摧毁了金门岛上的一批防御设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放军炮兵为了有效地打击水陆输送车,将部分远射程的火炮前推,增大火力控制范围,迫使国民党军的运输舰在更远的海面停泊,使水陆输送车因增大航程更易遭受打击;

同时,迫其在距岸更远的海中下水,使其在海浪中发生沉没事故的风险增大。

开始,国民党军的水陆输送车由舰上泛水后,分波次成一列横队抢滩上陆。

在解放军的炮火打击下,每次都有几个目标被毁伤,有的水陆输送车还在海中翻沉。

国民党军在其水陆输送车连遭打击的情况下,又不得不改变抢滩上岸的方法。

其运输舰在距金门更远的海面放下减少装载量的水陆输送车,然后由输送车在多方向以单个不规律的跃进方式上岸。

这种运输方式确实可以大大减少遭受炮击的危险,可是运输量同样也大为减少。

由于海上运输量远不能满足金门守军的需要,台湾当局只得加紧空投运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民党C-47运输机

国民党空军自从9月3日金门机场在解放军的炮火打击下起降中断后,就一直利用视度较差天候的黄昏、拂晓或夜间对金门进行低空空投。

解放军炮兵和空军针对这一情况,反复研究了打击运输机和空投场的办法。

解放军炮兵以加农炮和中口径高射炮在前沿配置,对金门岛上各空投场构成空中火网。

国民党空军的运输机一临空,就马上以浓密的炮火射击,使其无法空投或升高盲目空投。

敌机逃走后,炮火马上转移打击空投场和着陆物资,杀伤地面人员。

针对国民党空军夜间空投的情况,解放军在前沿岛屿和突出部也模拟国民党军的炮光信号,诱使其运输机误投。

从9月23日至29日,解放军炮兵不仅击落了国民党军运输机,而且缴获了许多空投物资。

台湾当局的空投计划没有一天能够如数完成,金门国民党军一天中最多只能得到100吨空投物资,这对于驻守金门的蒋军无异于杯水车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门著名的翟山坑道

随着金门守军遭封锁后处境日益恶化,美蒋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了。

美国已经公开表现出企图在金、马脱身的迹象,但是,蒋介石坚持不撤,仍想以金、马把美国拖在中国内战中。

9月24日,蒋介石为了挽回在海上被动挨打的败局,命令在台湾桃园机场的蒋军空军第十一大队,起飞24架F-86型飞机,对我海军航空兵进行报复。

国民党空军为了增强其“空中优势”,已有221架F-86型飞机装备了美制“响尾蛇”空对空导弹。

“响尾蛇”导弹的弹头里,装有红外线的制导设备,因此它能受热力的吸引,自动奔向目标。

当目标的热辐进入它的视界以后,就有一种信号传到飞行员那里,表示自己找到了目标。

如果目标的距离在5公里以内,飞行员就把导弹发射出去。这时,导弹的发动机就推动导弹前进。当火药烧尽后,导弹就按惯性飞向目标。

当时,我们的歼击机上,装的是机关炮。两相对比,“响尾蛇”导弹射程较远,威力较大,命中率也较高,是当代比较先进的空中兵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响尾蛇导弹

这以前,在世界空战史上,还没有使用过空对空导弹。

这天上午,正在我海军路桥机场指挥所值班的海军航空兵六师副师长石瑛和副参谋长马万仁,突然接到对空雷达报告:敌机F-86型机24架先后由台湾桃园机场起飞北犯。

第一批12架活动于温州、乐清、玉环岛一带空域;第二批12架活动于洞头、平阳一带空域。

两位指挥员立即判断:第一批12架为侦察机群,第二批12架为掩护机群。

他们决定派出罗烈达中队、师匡腾中队、姜凯大队共16架相继起飞迎敌,王万林大队担任掩护。

我16架飞机分别赶到指定空域,投入战斗。敌机以双机对我一机或三机对我一机进行疯狂进攻。

我机机智地甩掉敌机,转入反攻。忽而迎头向敌机冲去,忽而跟着敌机穷追,把敌机从高空打到低空,又从低空打到高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放军当时的主力战机——米格17

24架敌机队不成队,形不成形,乱作一团,连一枚“响尾蛇”导弹也没有发射,就向外海逃跑。

这时,师长赖金华赶到指挥所,命令我方飞机“不要出海”,机群听到命令随即掉头返航。

飞行员王自重驾驶的3号飞机,在我机群猛追敌机的时候,由于速度过快,发生反操纵,掉队了。

王自重正在寻找自己的机群,突然发现了12架敌机。敌飞行员看到王自重只是单机,便从左、右、后三个方向夹击过来。王自重不顾敌我悬殊的情况,向敌机冲去。

王自重驾驶着飞机,迅速转了一个弯,甩掉了敌机群,然后从太阳方向插过来,紧紧咬住一架敌机,使敌机无法发射导弹。

他则即刻开炮,击落了其中的一架,创造了世界空战史上首次击落携带空对空导弹飞机的战例。

王自重能够釆取这样果断的行动,是与他对于敌我飞机性能的了解分不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自重烈士

自从美国“响尾蛇”导弹装备国民党空军以后,王自重和战友们一起,就对它进行了认真的分析。

他们认为,“响尾蛇”导弹虽然有不少先进之处,但它同所有先进武器一样,也有自己的弱点:

其一,“响尾蛇”的红外线探测器是靠目标机尾部的热流导向的,决定了空战中只有拼命去咬对手的尾巴一途径,战术动作和攻击角度受到很大局限。

其二,红外装置不能识别敌我,所以双方激烈缠斗时,为防止误伤同党,一般不敢轻易发射导弹。

其三,每架飞机装载导弹,重量就要增加,因而会极大干扰飞机的速度和机动能力。

其四,在浓云、大风、雨雾的天候中作战,导弹的准确性和命中率会受到很大影响。

其五,高悬中空的太阳是最大的热辐射源,飞机发射导弹时必须背阳而动,占位十分别扭。

.其六,目标机迅速地以大坡度急转弯,并积极进行反击,或向着太阳飞行,都有可以甩脱敌机和导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民党F86战斗机

王自重正是根据“响尾蛇”导弹的这些弱点,同12架敌机展开了英勇的搏斗,并迅速击落了其中的一架。

剩下的11架敌机见王自重行动自如,飞行灵活,一个个都急红了眼。他们围着王自重,上下左右乱窜。

可是,王自重犹如进入无人之境,在敌机中穿来穿去,忽而高升,忽而下冲,忽而赶到南边,忽而赶到北边,不一会儿又击落了一架敌机。

然而此时,王自重发现自己的油快用完了!他趁着敌机慌乱的机会,掉过机头,准备向基地返航。

可是,躲在一旁的敌机,连续发射了5枚“响尾蛇”导弹,王自重不幸中弹牺牲。

针对美国指使国民党空军使用“响尾蛇”导弹向我海军航空兵发动进攻一事,毛主席拍桌子,指示国防部:要“采取惩罚性的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段时间蒋军开炮还击也造成了一些伤亡,为什么这次毛主席特别震怒呢?

原因是蒋介石妄图依靠美国援助的先进武器,改变两岸力量对比,妨碍祖国统一,这对于一生反帝反霸的伟人来说是无法忍受的。

前面,美军舰队公然护航蒋军运输舰,主席就指示狠揍蒋舰。

到后面,读者也可以看到,对于美蒋公然在金门勾结的行径,伟人也是下令开打,痛击美帝国主义嚣张气焰。

几天后,我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一起出动,连续多次击毁前来侵犯的敌机;

我海军舰艇和岸炮,也发起攻击,打沉打伤敌舰多艘;

我陆军炮兵部队万炮齐鸣,又把金门岛笼罩在一片火海之中。

9月29日,毛泽东的专列驶返北京,缓缓进站。

这时,金门已经被全面封锁。国民党军的空投、护航活动难以奏效,在面临严重威胁的情况下,美国和台湾当局都想另找出路。

蒋介石故意制造借口,扬言要轰炸闽赣,力图使美国与其并肩作战,共同对付“共军”,进而反攻大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政府则害怕越陷越深,想赶快脱身,但又不愿意放弃侵略政策,于是玩弄起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要台湾国民党当局放弃金门、马祖。

9月30日,形势陡变。美国国务卿杜勒斯飞赴台湾,公开威逼蒋介石,要他下令从金门、马祖撤军。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参谋长联席会议上说:“蒋介石在金门、马祖等岛屿上驻扎部队是愚蠢的,不明智的,也是不谨慎的。”

对杜勒斯的意见,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也表示赞同。

蒋介石当然不能同意,他表态说,他并无接受义务,并表示要“与金门、马祖共存亡”。

杜勒斯急不可耐地跳将出来,公然干涉中国内政,他们企图搞掉蒋介石,寻找新的代理人,使台湾从中国大陆独立出去。

党中央、毛主席清醒地看到了这一点。10月3日,针对美国这一阴谋,毛主席在中南海寓所里,亲自组织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说:“首先,对于美国人想搞‘两个中国’的幻想,我们要坚决予以回击。这一点,蒋介石和我们的看法是一样的。”

“当然,老蒋认为只有他才是正统,而我们是匪,他念念不忘的是要反攻大陆。而我们呢,也绝不能答应放弃台湾。”

“目前的情况是,我们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不能解放台湾,而蒋介石所谓的‘反攻大陆’的梦想也不可能实现。”

“我去不了台湾,蒋回不了大陆,剩下的问题是对金、马如何。蒋介石是不愿撤出金、马的,我们也不是非登陆金、马不可。”

“我们大家可以设想一下,让金、马留在蒋介石手里会怎么样呢?这样做的好处是,金、马离大陆很近,我们可以通过这里同国民党保持接触。”

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打炮,不死不活地把金、马吊在那里,作为对付美国人的一个手段。我们打炮,蒋介石就要求美国人救援,美国人就紧张,担心蒋介石给他闯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门国民党军摆拍指挥回击,实际上对我军损害微乎其微

”对于我们来说,不收复金、马,并不影响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光是金、马蒋军,也不至于对福建造成多大的危害。”

“反之,如果我们收复金、马,或者让美国人迫使蒋介石从金、马撤退,我们就少了一个对付美国的筹码,就会形成事实上的两个中国。”

毛泽东的独到见解,说得大家纷纷点头。

10月5日8时,中央军委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命令福建前线三军:

10月6日、7日两日,我军一炮不发,敌方向我炮击也一炮不还。偃旗息鼓,观察两天,再作打算。

接着,中央军委确定了“打而不登,封而不死”的决策。

这次作战会议后,我军从10月6日零时起,全部停止炮击,福建前线进入了以政治斗争和外交斗争为主的第二阶段,打打停停,半打半停。

10月6日凌晨2时,我军厦门岛前沿两座巨型大喇叭筒开始进行政治攻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毛泽东起草、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彭德怀的名义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开始广播,声明暂以7天为期,停止炮击,并向台湾当局建议举行谈判,实行和平解决。

《告台湾同胞书》内容如下:

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军民同胞们,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金门战斗,属于惩罚性质。

你们的领导者们过去长时期间太猖狂了,命令飞机向大陆乱钻,远及云、贵、川、康、青海,发传单,丢特务,炸福州,扰江浙。是可忍,孰不可忍?因此打一些炮,引起你们注意。

美国人总有一天肯定要抛弃你们的。你们不信吗?历史巨人会要出来作证明的。

为了人道主义,我已命令福建前线,从十月六日起,暂以七天为期,停止炮击,你们可以充分地自由地输送供应品,但以没有美国人护航为条件,如果有护航,不在此例。

这份《告台湾同胞书》不仅据理说明了炮击金门的理由,而且划清了在台湾问题上内政和对外交涉的界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公告发表后,在海内外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台湾当局虽然对此不公布,但是台、澎、金、马的军民从暂停炮击的行动、收听广播和口头传闻中,已经知道了中国共产党的态度。

金门岛上的气氛缓和下来了。

岛上10多万军民从躲藏了40多天的阴暗潮湿的坑道和防炮洞中走出,见到了阳光,他们都为眼前的危险消除而感到高兴。

岛上国民党军的炮兵在解放军的停止炮击期间也一炮不打,台湾军方则抓紧这7天大力进行运输。

他们不仅运去了几十天的补给品,而且还运去了美国供给的8英寸重炮,准备长期固守。

对于彭德怀的文告,台湾国民党当局表示“这完全是骗局”,对此“不予理会”。

但是蒋介石也十分担心这一文告会影响美国对他的支持,因而强调“宁可冒继续炮击封锁的危险,亦不愿美国盟邦退出护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美国对这一文告的反应却表示支持,并宣布从8日起暂停护航。

不过美方同时又歪曲这一文告,并要求实行“永久停火”,即承认他们人为制造的海峡两岸分裂的事实。

对于中共以实际行动表现出的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诚意,以及基于民族大义发出的呼声,台湾当局虽然不响应,但是毕竟控制不住它在岛内的影响。

在香港和海外侨胞办的一些报刊上,也纷纷发出重开国共和谈呼声。中共中央以打促和的方针,已经收到一定成效。

蒋介石一看舆论对自己不利,决心再来几个“捷报”挽回蒋军面子。

10月10日晨7时,我空军福建机场的指挥所里,传来了前沿雷达站的紧急报告:“敌机6架,正在向福建龙田方向飞来。”

原来,台湾当局在我规定的7天休战日内,出动44批182架次作战飞机进行挑衅。

“砰!砰!”两颗绿色信号弹在机场上空腾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已严阵以待的空军指战员在我空十四师副师长李振川率领下,驾着8架米格-17战斗机腾入高空,穿云破雾向战区疾飞。

在这个战斗序列中,4号飞行员杜凤瑞紧随长机李振川,一面掩护长机,一面搜索敌机。

突然,杜凤瑞发现一架敌机正从侧后偷袭过来,准备向长机开炮。

“01号,01号,敌人就在你的身后,赶快升高!赶快升高!”杜凤瑞见情况危急,大声向长机报告,自己则不顾一切地加大油门,掉头向敌机冲去。

在杜凤瑞的掩护下,长机李振川脱离了险境,然而杜凤瑞却陷入4架蒋机的包围之中。

李振川掉头后发现了杜凤瑞的处境,立即命令他不要恋战:“04号,04号,处境危险,赶紧摆脱!”

“04号明白!”杜凤瑞一面回答,一面与敌机周旋起来。他忽而爬高,忽而俯冲,搞得敌机晕头转向。

很快,杜凤瑞咬住了蒋军的2号机,连开数炮,这架蒋机立刻冒出一股黑烟,翻滚着向下坠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凤瑞

“我打中了!我打中了!”看着下落的蒋机,杜凤瑞对着无线电话筒高兴地大声喊着。

长机李振川立即在话筒那头给予鼓励:“04号,好样的!”

杜凤瑞刚把飞机向上升起一点,敌4号机突然从杜凤瑞身边飞过。杜凤瑞暗叫一声:“来得正好!”一个猛子扎下去,咬住4号,又是一阵猛打。

敌4号机驾驶员刚刚目睹了杜凤瑞打落敌2号机的情景,此时,见被咬住了,吓得掉头亡命逃窜。

杜凤瑞熟练地打开加速器,寸步不离地追击敌人。

600米,400米,300米,敌机在瞄准镜中的投影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杜凤瑞高兴地说:“哈哈!看你往哪里跑!”

他狠狠地按下炮钮。“咚咚咚!”一阵急促的连射,炮弹像长了眼睛似的射入敌4号机身。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敌4号凌空爆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杜凤瑞向敌4号机攻击的时候,敌1号机从杜凤瑞的后面冲了过来,对准杜凤瑞就是一阵乱炮。

炮弹击中了杜凤瑞的座机,他试了试,杆和舵都已不听使唤,战鹰直往下滑。

见此情形,李振川焦急地对着无线话筒呼叫:“04号!04号!赶快跳伞!赶快跳伞!”

杜凤瑞忍痛刚刚跳出座舱,飞机就“轰”的一声在空中爆炸了。

杜凤瑞沉着地拉动着伞绳,调整着方向,徐徐向地面降落。

可就在这时,一架穷凶极恶的蒋机从云中闪出,对准手抚着伞绳、只在空中飘落、毫无抵抗能力的杜凤瑞,射出了罪恶的炮弹……

高炮部队的战友们目睹了杜凤瑞壮烈牺牲的情景,悲愤万分。他们把仇恨全部压入炮膛,一串串炮弹怒吼着射向敌机。

这个残害杜凤瑞的刽子手在掉头欲逃时,被一串炮弹击得粉碎。

杜凤瑞的英名永垂千古!1964年,国防部将杜凤瑞生前所在的飞行中队命名为“杜凤瑞中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偷鸡不成蚀把米,这次空战后,国民党军的战斗机基本上不再进入我方上空,其活动线退到福建的海岸线以外。

解放军空军从空中转场入闽,到这次“双十”空战,在福建上空一共进行13次空战,总共击落国民党军飞机14架,击伤9架,最终实现了我空军入闽夺取制空权的战略目标。

10月13日凌晨,福建前线广播刚刚由毛泽东亲自撰写、以国防部长彭德怀名义下达的《对金门炮击再停两个星期的命令》。

“命令”内容如下:

福建前线人民解放军同志们:金门炮击,从本日起,再停两星期,借以观察敌方动态,并使金门军民同胞得到充分补给,包括粮食和军事装备在内,以利他们固守。

兵不厌诈,这不是诈。这是为了对付美国人的。

台湾的发言人说:停停打打,打打停停,不过是共产党的一条诡计。停停打打,确是如此,但非诡计。你们不要和谈,打是免不了的。

一句话,胜利是全世界人民的。金门海域,美国人不得护航。若有护航,立即开炮,切切此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文告发表后,金门地区乃至整个台湾海峡的局势得到进一步缓和。

从10月6日起至10月20日,金门地区演变为一种极其特殊的作战形式,出现了“单日打、双日停”的戏剧性战争奇观。

10月31日,中央军委又进一步发展了“四不打”的方针。

今后逢双日对任何目标一律不打炮,使国民党军人员能走出工事自由活动,晒晒太阳,以利其长期固守;逢单日可略为打一点炮,炮弹一般不超过200发。

从此,福建前线部队釆取了“打打停停,半打半停”的方针,基本上以零炮射击为主。

但美国官方却十分得意,宣称是它的强硬政策才带来台湾海峡的和平。

他们一方面在对外声明和中美大使级会谈中要求中国方面“永久停火”,一方面又强制要求蒋介石撤退或减少在金、马的驻军。

蒋介石面对中共方面的和平呼吁和美国要其撤退的双重压力,为维持其军心士气,于10月14日,在接见澳大利亚记者时公开发表谈话。

他宣称“不撤退,不姑息”,这实际上是向美国表示他不接受撤军的态度。

美国政府为了要蒋介石听从自己的安排,宣布将派杜勒斯于10月21日赴台湾同蒋介石会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月19日,美国又出动4艘军舰,侵入金门海域,为国民党军运输船护航。

其实,美国已于10月8日宣布了停止护航,这时解放军又未恢复炮击,在军事上本无护航的必要。

美国采取这一行动的目的,显然在于试探解放军的停止炮击是否会变为永久性的。

同时,美国也想在杜勒斯访台前,以此来安抚一下蒋介石。

美军的护航行为明显违反了彭德怀文告中“金门海域,美国人不得护航”的规定。

10月21日,杜勒斯到台北同蒋介石会谈。

鉴于杜勒斯即将访台,毛主席决定:提前恢复炮击。

10月20日中午,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大将,在海军司令部参谋长张学思、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政治委员康志强的陪同下,登上了海军云顶岩岸炮指挥所,准备观察我军炮击金门的情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炮击金门岛以来,我军职务、军衔最高的老将军首次莅临厦门前线。

15时57分,大规模炮击又一次开始。

参加这次“提前恢复炮击”的有陆炮32个营和海岸炮兵7个连,共422门火炮。

萧劲光举起望远镜:刚才还很清晰的金门岛,顷刻间又笼罩在硝烟迷漫之中……

有了这次炮击,蒋介石态度变得十分强硬。杜勒斯被迫改变了要国民党军从金、马撤退的打算。

然而,他不死心,对蒋介石又拉又打,许诺增加援助,还威胁说美国不会支持一个不尊重美国利益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年半后的1960年,台湾要选出新一届“最高领导人”,为了让美国朋友支持自己,蒋介石最后不得不同意“减少金、马驻军”。

在实行“双停单打”方针后,解放军于11月3日又组织了第六次大规模炮击。这次炮击主要是出于政治上和外交上的考虑。

毛主席在会上说:“台湾是蒋介石当领导好还是胡适好、还是陈诚好,我看还是蒋介石好。但是国际活动场合,有他我们不去,至于当领导人还是他好……10年、20年会起变化,给他饭吃,可以给他一点兵,让他去搞特务、搞三民主义,历史上凡是不应当否定的,都要作恰当的估计,不能否定一切。”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10月下旬在台湾活动返美后,曾宣传金门战斗已经基本“停火”,蒋介石也宣传共产党军队已是“强弩之末”,已无力再打。

为表明中国人民对美国政府干涉中国内政的义愤,同时也为了实现毛主席暂时不取金、马,以牵制美蒋的战略意图,有意给蒋介石“制造”拒绝从金、马减少军队的口实,中央军委决定,再次炮击金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炮击前,福建前线部队司令部向国民党守军事先作了预告。然后,前线炮兵部队集中33个营又1个连,共发射炮弹2.03万发。

1959年1月3日,大金门岛上的国民党军炮兵突然向大嶝岛滥施轰击,造成山头村托儿所31人死亡,17人受伤。

为惩罚国民党军杀害儿童的罪恶行径,中央军委决定,于1月7日向金门实施第七次大规模炮击。

为了表示只惩罚少数作恶分子和利于国民党军继续固守金门,此次炮击的目标只限于炮兵阵地。

7日14时,解放军炮兵28个营又8个连的炮手们,向大金门岛西半部的国民党炮兵阵地猛烈开炮。

炮击持续至夜间,共耗弹2.6万余发,击中金门炮兵阵地12处、观察所15个,打死打伤官兵100余人。

国民党军虽使用不少新的机动火炮,还击炮弹7000余发,仍未能夺取局部主动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门国民党军在遭到第七次沉重打击后,气焰大有收敛,对大陆只维持零炮袭扰。

福建前线部队根据中央军委1月9日关于“今后逢单日不一定都打炮”的指示,也逐渐减少了炮击的次数。

持续了4个多月的金门炮战在实际上终于宣告结束,此后,解放军逐步解除了对金、马的封锁。

炮击金门的作战行动,由初时全面封锁,经过打打停停,转入零星炮击、使其保持固守的状态。这种策略挫败了美国企图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

从1958年8月23日至1959年1月7日的四个半月中,解放军共进行7次大规模炮击,多次中小规模炮击和零炮射击,以及13次空战、3次海战。

我陆海空三军共击落击伤国民党军飞机36架、击沉击伤舰船27艘,摧毁各种工事320余个,各种火炮30余门,毙伤国民党军中将以下官兵7000余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9年8月23日,是我军炮击金门一周年的日子。蒋介石在岛内大谈“反攻”,并下令总动员。

金门岛上的国民党军炮兵也跟着蠢蠢欲动,战争气氛在福建前线沿海地区突然紧张起来。

这个时候,我前线炮兵的武器装备,已经由苏制火炮,改装为国产的130毫米和首批152毫米加农榴弹炮。

战士们用上自己国产的火炮,心花怒放,面对国民党反动派不甘失败的野心,个个摩拳擦掌,都想好好发挥一下自己的武艺。

正在此时,福建前线气象站,天气预报要刮12级台风。

由于部队指战员都未经历过12级台风,对它有多厉害,谁也不清楚,加之战备紧急,大家对12级台风警惕并不高。

8月22日晚,指战员在观察所和炮兵阵地严阵以待,密切地注视着金门岛的动静。

23日上午,薄云遮天,风力不大。15时许,忽然间奔乌云密布,迅速吞没了阳光、大地,疾风暴雨呼啸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民党军原准备在这一天对我军进行报复,我军也准备回击,但是,一场大自然的台风,使这场最后的炮战化为乌有……

金门的蒋军就这样被“吊”在那里并受到严惩,美国政府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使其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也未能得逞。

同时,炮击金门的最后胜利,也有力地支援了中东的民族解放运动,提高了我国政府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