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匕首导弹】

或许正是成本高昂以及后续无法量产,才导致了俄罗斯目前的导弹打击力日趋薄弱。

要知道,在俄乌冲突爆发的前10天,俄罗斯一共发射了710多枚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火力甚至比现在更加猛烈。

俄乌冲突局势

不可否认,冲突初期,俄罗斯想要速胜,火力可能会更大。

不过与如今的导弹袭击相比,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 例如,在2024年4月的一次袭击中,俄罗斯使用了29枚导弹和67枚火箭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这次袭击的规模在2024年的年度袭击中火力算中等至中等偏上。

另一方面,俄罗斯的高超音速导弹并不是真正大规模使用,而是周期性打击。

或许是因为生产周期较长,高超音速导弹的打击周期也比较长。

事实上,这样的打击不会有太大的效果。 部分军事设施受损后,乌克兰迅速进行紧急抢修,修复后总体仍可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众多的导弹袭击中,俄罗斯的努力往往比袭击乌克兰造成的损失还要大。

更何况,俄罗斯导弹的精度并不理想。 高超音速导弹的突防能力虽然强,但失手就无从谈起。

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加深后,俄罗斯也发现了自身可能存在的问题,开始大量使用无人机进行作战。

无人机在正面战场上的作用比俄罗斯想象的还要大,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高超音速导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人机最大的优势就是足够便宜,一架低端无人机的采购成本只有几千美元。

甚至一些中高端民用无人机也已经可以满足俄罗斯的侦察打击需求。

几十公斤重的无人机携带几公斤炸药是没有问题的。 它可以充当自杀式无人机,也可以投下炸弹后返回,这在进攻和防御战斗中都非常有效。

当然,过程中被击落也没关系。 几千美元的采购成本在整个俄乌战场上根本不值一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之下,高超音速导弹确实可以对乌克兰进行纵深打击,但容错能力很低。 一旦导弹失手或失效,数百万美元将被浪费。

我们应该做什么

因此,无人机不仅受到俄罗斯的欢迎,在乌克兰也得到广泛应用。 随后的巴以冲突中,无人机的影子也活跃起来。

从无人机在俄乌冲突中的表现来看,廉价且库存充足的武器可能是未来战争的主流。

比如,俄罗斯的匕首导弹不可能说不先进,但俄罗斯自身的库存量并不大,再加上建造成本高昂,几乎成为战场上的“月经导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考虑到俄罗斯的生产能力和经济实力,一个月发射一批匕首导弹已经是比较理想的情况了。

如今俄罗斯的导弹攻击往往是多枚高超音速导弹与多枚巡航导弹混合在一起,效果确实不太理想。

事实上,俄罗斯在俄乌冲突初期的导弹打击就存在火力不足的问题。 如果俄罗斯的导弹袭击数量能够增加两倍,并彻底摧毁乌克兰的机场、物资运输道路和其他基础设施,那么后续行动可能就不会出现了。

这也提醒我们,要想快速解决战斗,拥有充足的导弹储备至关重要。

其中,我国东风17导弹的定位与俄罗斯匕首导弹类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我国空袭的核心力量,如果未来解放军与美国在西太平洋作战,我们将非常依赖此类武器。

我们需要的东风导弹数量是俄罗斯针对乌克兰的导弹的数倍甚至更多。

量大价格便宜

要知道美国在亚太地区拥有数百个军事基地和地面军事设施。 一旦战争爆发,这些设施将成为东风导弹的优先攻击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至少保证每个军事设施可以配置2枚东风导弹,这意味着保守计算需要数千枚东风导弹。

这还不包括中国对美国航母和巡洋舰的导弹打击,这需要中国东风导弹大量的战略储备。

这些东风导弹平时需要储存。 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每年的维护费用不会低。

这也是俄罗斯导弹储备不足的原因之一。

当然,数量大是不够的,还必须控制成本。 如果一枚东风导弹的数量超过1000万美元,就算是美国的财力也无法承受大规模的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我国研制各类军事装备的历史情况来看,东风系列导弹的成本应该不会太高,至少在我国财力范围内。

除了导弹之外,无人机在正面战场上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极其大量的数量储备。

但对于这一点,我们完全不必担心。 中国的无人机在国际市场上已经打出了名气,中低端无人机比美国的无人机还要好。

中国无人机到底有多有用? 这么说吧,民用版中高端无人机可以直接上战场使用,而且价格也相当亲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中国的军用高端无人机表现也非常出色,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美国。

参考:

[1]光明网《【聚焦俄乌冲突】“伊斯坎德尔”导弹威力有多大?》

[2]新华网《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导弹武库”罕见曝光,“先锋”高超音速洲际导弹首秀》

[3]中国军网《俄制反舰导弹的“彩虹基因”》

【4】中国军网《美俄导弹竞赛“硝烟”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