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国民党名将张灵甫的长女张清芳,亲生母亲吴海兰在自己不到两岁的时候被自己的父亲杀害,但等到建国后母亲的家属终于找到她时,却发现她对父亲没有什么怨恨,反倒带着一种尊重与敬佩——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灵甫的年轻往事

张灵甫作为国民党中留下名字的将领之一,其从戎生涯从民国时期的第二次全国革命起,到抗日战争,再到最后死于解放战争,相信不少人之前都对这个名字有所耳闻。

但可能要令不少人惊讶的是,“张灵甫”这个名字并非他的原名,他的原名是“张钟麟”三字,改名的原因则与贯穿本文的“杀妻案”息息相关。

张灵甫出生于1903年的陕西省长安县,在他的童年到青年时期,周围人绝对想象不到他以后能有诸多轰动一时的成就,原因无他——他的家境实在贫寒,就连在20岁时考入北京大学的历史系都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被迫辍学。

而也是在张灵甫20岁这年,家里按照传统的规矩为他决定了一门亲事,这就是他的第一任妻子邢凤英。

邢凤英是个温柔善良的女子,符合传统的“好妻子”定义,但此时正是新思想在国内传播、且张灵甫也是年轻气盛的年纪,所以他对这门亲事只是被动接受而并未主动与邢凤英有什么亲热。

在这之后不久,张灵甫就加入黄埔军校,作为四期生毕业,开启了一生的军旅生活。

张灵甫的军事才能也在参与的战争中体现:他先是参与了第二次全国革命,而后又在国民党的“围剿”行动中负责追击红四方面军,由于颇有成果而得到了上级胡宗南的赏识——这也为他日后被胡宗南庇护埋下伏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轰动一时的“古城杀妻案”

到了1933年,也就是张灵甫30岁这年,他在带兵打仗的途中经人介绍,认识了时年只有十八、九岁的吴海兰。

长相貌美又带着青年人活泼的吴海兰一下就俘获了张灵甫的心,他多年来一直与第一任妻子没有往来、也无子女,这下便直接决定与邢凤英离婚,娶了吴海兰为妻。

起初两人的婚姻生活可谓蜜里调油,很快还生下了一个女儿——正是张灵甫长女张清芳。但一切在结婚三年后急转直下:1936年,轰动一时的“古城杀妻案”发生,所有人都不敢置信,张灵甫居然枪杀了自己的妻子吴海兰。

案发后,吴海兰的哥哥吴正第一时间提起上诉,到案发地西安为妹妹奔走申冤。当地的妇女联合会也第一时间关注到了此事,而此时又正值张学良夫人于凤至在西安停留,她很快把这一消息带回了南京,告诉了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到此,这件事真正惊动了国民党中央。

对于影响如此恶劣的国民党将领,蒋介石第一时间下令派人押解张灵甫到南京受审。这一次胡宗南却没有遵守这条命令,他虽然没有办法保张灵甫全身而退,但还是为他争取到了能够自行前往南京的自由,而不用在舟车劳顿中还要受到犯人的苛待。

到了南京后,法庭也第一时间综合张灵甫杀妻的事实和恶劣影响,宣判其死刑。不过就在行刑前几天,张灵甫感染上了疟疾,他抓住治疗的时机提出上诉,而后成功将自身应受到的刑罚减轻为服刑十年。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到张灵甫杀妻的原因之谜。流传至今的推测主要有两派:“不忠”说和“通共”说,两种说法看似有分歧,但在最后又达成了微妙的统一。

首先是“不忠说”,这也是当时人的普遍推测。有故事提到张灵甫曾听到下属说“看见吴海兰和其他男人一起进出电影院”,而他素来就是脾气火爆、雷厉风行的人,所以在未经证实的情况下,就回家冲动枪杀了吴海兰。

而“通共说”相比之下就显得更加合理,当时正值“围剿”时期,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引起局势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这时,张灵甫对下属提起过军事文件丢失,怀疑是其妻吴海兰窃取机密,传递给国民党的“围剿”对象——还有一点,吴海兰的哥哥吴正的确是地下党工作者,所以张灵甫在战争关键时期因为怀疑而杀妻,似乎更说得过去。

但这两种说法都有一个相似点,那就是都缺乏实证,加上最后张灵甫成功上诉成功免于死刑,不难让人推测,这两个原因可能都是对外释放的“烟雾弹”,互为遮掩:若“不忠说”为真,那“通共说”便是为张灵甫的性格暴躁打掩护,让他的行为能被人理解;

若“通共说”为真,那涉及军事机密,国民党方面自然更倾向于讲案情向情杀上靠拢,以此规避更深层次的原因。

张清芳的坚强成长

无论如何,“古城杀妻案”判决已定,张灵甫也是在此时改掉了原名张钟麟——这个名字已经成为百姓津津乐道的“杀妻犯”,改名张灵甫,保留钟麟为字。而在正式入狱服刑之前,张灵甫获得了能回老家一趟的批准。

张灵甫与吴海兰的女儿张清芳在案发时就被送到张灵甫的老家,由其父亲照顾。张灵甫此次回乡才意外地发现,他的第一任妻子邢凤英并没有因为自己与她离婚就从此与他断开,反而一直在乡下帮忙照顾这个尚不足两岁的小女儿,为老父亲减少了不少负担。

或许是对入狱后未来前途不定的忧虑,又或许是被邢凤英如此善良温柔打动,在张灵甫这次探亲结束后,邢凤英就怀上了他的孩子,一年后生下了他的长子张居礼。

张清芳在小时候就被送往乡下,一直被邢凤英抚养长大,可以说邢凤英这位养母在她的心目中才更像是“妈妈”。

张灵甫虽然在入狱前与邢凤英有过短暂的温存,但在出狱继续军旅生涯后,却并没有将邢凤英和这一子一女接到身边抚养,而是在不久后经手下刘光宇介绍,与第三任妻子王玉龄(一说“玲”)结了婚。

于是邢凤英独自抚养这一子一女,将他们拉扯长大,其中的艰辛可以想象。最值得敬佩的是,邢凤英并没有因为张清芳不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就苛待她,或是在最困难的时候放弃她,而是让她获得了和张居礼一样的爱和关注。

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张清芳和张居礼都深受母亲的影响,体贴母亲的不易,在少年时期就努力补贴家用。

张灵甫再次回到队伍后不久,抗日战争的号角吹遍了中华大地,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也放下前嫌,共同携手抗击外来侵略者。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内,张灵甫数次立下功劳,参与过淞沪会战、南京会战、长沙会战等一系列战役,为抗日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

到抗日战争胜利,解放战争开始后,张灵甫依然在作战一线。中国共产党对他是一种惜才的态度,比起作战更希望能吸收这位对抗日有贡献的国民党将领,但是这件事最终并没有成功,张灵甫也在孟良崮战役中被击毙,跌宕起伏的一生也到此画上了句号。

到了2005年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张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国务院耶对张灵甫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由其长子张居礼代领了一枚抗日纪念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看往事,轻舟已过万重山

值得一提的是,吴海兰的父亲吴学兵和哥哥吴正在案发后就对张清芳充满关心和担忧,吴学兵多次提到担心张清芳也被张灵甫杀害,所以全家一直尽可能地发动所有关系寻找张清芳,想确认她的安危,并且亲自照顾她长大。

但世事弄人,由于张清芳本来就与养母邢凤英一起住在乡下,消息闭塞,加之张灵甫在出狱后也没有把邢凤英和儿女接到身边,邢凤英方面也就没有得到新闻和传言上更多关注,这让吴家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获取张清芳的消息。

直到数年后,吴正的女儿吴正清在翻阅报纸时偶然读到了有人重写当年的“古城杀妻案”,根据文章后续对张清芳生活的描写才终于了解到了她的情况:张清芳一直与邢凤英生活在一起,在邢凤英从工厂工退休后接过了她在工厂的工作。

激动的吴正清立即决定前往西安寻找这位表妹,最终在张清芳同事石素英的帮助下与她相认,吴家三代人这份执着令人动容。

但是众人最关注的点在于张清芳对生父张灵甫的态度:她并没有因为张灵甫杀了生母吴海兰就对他怨恨至今,反而更多是淡然,对于父亲的军工也颇为尊重。对于吴家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种“背叛”,但是结合张清芳的成长经历,她的态度其实并不奇怪。

首先,张清芳从小时候就在乡下长大,在这方面她的亲生父亲与母亲其实都没有给她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更像是两位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

而且,张清芳从小被邢凤英抚养长大,邢凤英是在与张灵甫离婚后依然能够在乡下照顾他的老父亲和这个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女儿的人,她的为人是非常善良、带着以德报怨式的大度,被这样的母亲带大的张清芳想必性格也是类似,不会是让怨恨影响自己生活的人。

再者,吴家人虽然为寻找张清芳付出颇多,但从实际角度来说,张清芳并不是由他们抚育的,所以对亲生母亲吴海兰、连带着她的家人们,自然也不会有很深的感情。

当年轰动一时的大案,对一个尚在牙牙学语的小女孩来说,她并不能理解如此沉重的事实,而在她的成长历程中,却切实经历过日本侵略者的暴虐凶残,因此对这位亲生父亲抗日成就的尊重与敬佩非常自然的,对于父亲的往事,则更多是“轻舟已过万重山”式的淡然。

参考文献:

[1]《南征北战》中的反动派 抗日名将张灵甫,纪鹏,国家人文历史

[2] 蒋公的十二门徒之张灵甫,吕晗子,国家人文历史

[3] 我所知道的张灵甫,吴鸢,文史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