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底发生的某新能源车追尾事故,很多人在问:

为什么事故车的门把手打不开?还有多少新能源车是用的隐藏的门把手,它们在关键时刻是否会弹出来?为什么要用隐藏的门把手?

全世界的车企都是在发动机、底盘、悬挂、车身材料、空气动力学上用功,我们的造车新势力却是在一块大屏幕、两块大屏幕、三块大屏幕上发力。这又是为什么?

在房地产市场,一些陷入滞销的项目,除了众所周知的行业的原因,其实也和我们的造车新势力一样,都踩了同样的坑,犯了同样的错误:

在不该发力的地方使劲,在该用功的地方摆烂。

比如,有的房企在不该拿地的城市(地段)拿地,而且还“重仓”。

比如,在本该开发豪宅的地方做刚需产品,或在只适合开发刚需产品的地段做豪宅。

比如,在户型设计上沿袭牛市思维,套用落伍的标准化户型。

比如,在明星代言、营销噱头、非实体样板房上投入巨大,却对项目的用材用料费尽心思减配降级,精装修品牌以次充好。

我们发现,二手房“平替”一手房,逐渐成为房地产市场成交的主力部队,不仅仅是因为买家担心买到烂尾楼,也不仅仅是因为二手房业主舍得降价,而是因为,现在充斥市场的一手房有太多的槽点,实在让买家“下不了手”。

户型不实用,设计老套,得房率低,用材用料地摊化,设施配置摆烂……花同样的钱(况且现在赚钱的难度比以前大),次新房比新房更值得购买,一些地段和品质均属上乘的次新房在岁月的流逝中不仅没有失去竞争力,相反,这样的小区只要业主价格降到位,很快就能成交。

苗头认为,在限价政策下,如果“地货比”(项目的地价在项目货值当中所占的比例)过高,没有房企敢追求品质。

所以也别把项目卖得不好的责任甩得一干二净,有的懂行的城市主政者因此早早取消限价等限制,放手让开发商在建筑规划、户型设计等方面大显身手。

苗头在近期踩盘的过程中,也越来越感受到一线操盘手的左右为难:

降价如果不到位,买家不认账;降价到位,合作的银行不认账。

前者不难理解,后者恐怕是许多业内人士的认知盲区。全国四五十家股份制上市银行的主要业务收入来源,都与房地产息息相关,如果促销幅度过大,那么不仅合作的房地产项目面临“资不抵债”的风险,这些银行也将前赴后继陷入困境。

一部分没有什么明显竞争力、地段一般的新盘,因此只能把市场拱手让给用心的竞品,让给那些有着超前的建筑设计与精美的园林营造的次新房。

前段时间,“丽水方案”之所以被媒体高度关注,我觉得是人们对当下房地产供给形势的一种集体发泄,是对当下层出不穷的交楼质量问题的不满,是对国内许多提供按揭服务的银行吃相难看、开发商唯利是图、各路中间商盘剥的反感情绪的体现。

在离城不远的地方拥有一块合法拥有的土地,可以在上面盖房子,平日种种菜养养花,比住在高楼大厦里面忍受大比例公摊、配置偏低、以次充好、漏水、隔音差等的折磨,当然好太多了。

我们也知道,行业存在的问题,不但开发商脱不了干系,政府部门其实也难辞其咎。

成都全面取消住宅限购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它本已在全国楼市走出独立行情,却不因此放任限制性政策继续祸害房地产市场的正常发展——成都一方面用“全面放开”、解除限制,来推动和激励行业的良性发展,一方面也在加大保障房的供给,弥补市场在公平保障上的不足。

与还在严防死守限购限价政策的城市相比,苗头认为那些敢于直面惨淡的市场,主动回应行业呼声,实事求是敢于担责的城市的决策者,才值得尚有投资能力的房企信任,放手一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