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力量弱小时如何做大做强?

毛泽东在井冈山起步时的力量弱小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步!当时他手里掌握的军事力量就是三湾改编后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以及由袁文才、王佐部改编而成的第2团,两个团的兵力合起来只有1000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泽东

积极主动创造条件促成“朱毛会师”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经过三湾改编的部队上了井冈山,开始了创建革命根据地的艰难探索。在此期间,他一直非常关心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和刘伯承等人领导的南昌起义的部队的具体下落。

上了井冈山不久,毛泽东就派何长工去跟湖南省委和衡阳特委联系,打听南昌起义部队的下落到底在哪里,努力争取与他们取得联系。何长工接受任务后,曾经先后两次下山联系,并且三次见到了朱德和陈毅等人。

何长工根据湖南省委的指示,于1927年12月中旬辗转到了广州,接着又在群众的掩护下抵达韶关。他在澡堂洗澡的时候,无意当中听到了朱德在犁铺头的消息。

何长工连夜赶往犁铺头,终于见到了朱德和陈毅等人。他向朱德报告了来意,然后又将朱德也正要找毛泽东,且已经派毛泽覃去井冈山联系和将要举行湘南暴动的消息,在1928年1月上旬带回了井冈山。

毛泽东得知这个消息后,于1928年3月上旬兵分两路去迎接朱德、陈毅上山,一路由何长工率领,一路由他亲自率领。

毛泽东当时的处境其实很艰难,被湖南省委和湘南特委连续派来的代表周鲁和杜修经等人指责为“右”了,没有执行大烧大杀的“左”倾盲动主义政策,但毛泽东并没有受这些影响。

赶到桂东后得知朱德已经率领湘南暴动的部队离开,毛泽东就决定原路返回,也为朱德的部队断后掩护。4月26日,朱德、陈毅率领部队进山来到砻市。得知朱德已经上山,两天后,毛泽东率领部队赶回砻市。4月28日,朱毛率领的两支历尽艰难的革命队伍终于在井冈山胜利会师。

朱毛会师后,两支革命队伍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下辖6个团。兵力从原来的1000多人增加到6000多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力大为增强。12月,又接到了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的红五军,他们上了井冈山后,红军发展到了10000多人。主动联络朱德和彭德怀等革命力量,在较短时间内汇聚成革命合力,这是力量弱小时的毛泽东做大做强的第一个事在人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洋界保卫战(油画)

利用一切机会教育、引导干部战士和群众

当时,湖南省委和湘南特委连续派来的代表周鲁和杜修经等人指责毛泽东没有执行大烧大杀的“左”倾盲动主义政策,不论毛泽东怎样耐心的做说服工作,他们两人就是不予理睬。

毛泽东率领部队下山迎接朱德的路上,一些受“左”倾盲动思想影响严重的同志连烧了大火。部队原路返回时,看到了自己烧掉的地方只剩一片断壁余烬,大家都很难过。毛泽东趁机教育大家,他说,我们比兔子还蠢,兔子不吃窝边草,我们却把自己的窝都给烧掉了!那些有“左”倾盲动思想的同志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以身作则,处处身体力行示范并培养了井冈山革命精神。他自从率领部队上了井冈山后,就和普通战士穿着一样的,身背斗笠,脚穿草鞋。冬天也只穿2件单衣,睡的是硬板床,铺的是稻草,盖的是薄薄的线毯。

井冈山长期被反动派封锁,连灯油都非常稀缺。当时规定,连以上单位晚上办公,一盏油灯可以用3根灯芯,部队查哨用1根灯芯。按照规定,毛泽东晚上工作是可以用3根灯芯的,但他坚持只用1根灯芯。就是在1根灯芯的小油灯下,毛泽东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伟大著作。

毛泽东白天忙着指挥战斗,晚上经常彻夜工作,冬天天寒,就披上毯子工作。平日里,他吃的也只是红米饭、南瓜汤和野菜。一次和战士们一起吃野菜时,他告诉战士们,野菜虽然苦,但有政治营养,吃了以后我们干革命就不怕苦了。

在井冈山时条件非常艰苦,为了粉碎敌人的封锁,解决粮食问题,毛泽东也和战士们一样,穿着草鞋往返100多里去宁冈挑粮。一次,毛泽东和挑粮战士一起在黄洋界树下休息的时候,他告诉战士们,我们挑粮上山就是为了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战士们深受鼓舞和教育。

一次,茅坪的群众抓到一条狗鱼送给毛泽东,狗鱼是淡水鱼中生性最粗暴的肉食鱼,毛泽东问大家,它吃什么,怎么长得这么大?群众说,它专吃鱼虾。毛泽东笑着说,原来,它是鱼中的恶霸,是吃鱼的鱼,就像土豪劣绅是吃人的人一样,我们要打倒土豪劣绅,打倒人间的狗鱼!毛泽东的话幽默风趣又非常生动,群众的革命斗志大受鼓舞。

毛泽东总是这样,利用一切机会教育、引导干部战士和群众,大家的思想和精神都高度凝聚在毛泽东周围,他总是利用一切机会亲身示范和亲手培育井冈山革命精神,有他这样伟大的榜样,井冈山的军民团结一心,无坚不摧。这是力量弱小时的毛泽东做大做强的第二个事在人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毛会师(油画)

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保卫巩固根据地

湘赣两省的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始终虎视眈眈,1928年8月下旬,敌人趁红四军主力还在湖南,以4个团的兵力向井冈山发动了第二次“会剿”,井冈山军民由此打响了黄洋界保卫战。

黄洋界哨口与其他四大哨口一起构成了井冈山的全面防御系统,其他4个哨口都有王佐部队和赤卫队警戒,各个哨口都有坚固的防御工事。每一个工事里,可以容一班至两班散兵,互为犄角。

8月30日,云雾一散开,敌人就开始发动进攻。敌人虽然有一个师的兵力,但受地形所限,他们的火力无法展开。等到敌人接近红军的有效射程范围,就遭到了红军的痛打,红军还用28团留下的一门迫击炮发射了3发炮弹。

敌人听到了炮响,以为红军主力已经回到了井冈山,吓得魂飞魄散,赶紧趁着夜间云雾弥漫红军无法下山追击时逃之夭夭。这一仗,敌人进入被红军坚壁清野的宁冈,没吃没喝又没有向导,侦察兵和哨兵又被红军干掉了,“眼瞎耳聋”的敌人怎么可能打得赢?

1928年10月初,毛泽东通过收集的报纸了解到的信息,认为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是不稳定的,因为他们内部的新、旧军阀之间有着许多不能克服的矛盾,他们都在忙着争权夺利,而且他们的争斗越来越厉害。

由此毛泽东得出结论,他预估将要爆发蒋桂战争,第二年春,果然爆发了蒋桂战争。毛泽东又认为军阀混战爆发之前,敌人一定会对井冈山发动新的围剿,因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已经对他们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他们在混战之前,一定要先解除井冈山对他们的威胁。

基于这种分析,确定了湘赣边界特委的中心任务,就是准备打破敌人的会剿和“围剿”,保卫和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于是井冈山军民从思想上、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开始着手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经历了“八月失败”后,毛泽东和朱德率领部队迅速开展恢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工作,三战连捷,打破了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二次“会剿”。在此期间,毛泽东还从理论上完整地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伟大思想。使得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迅速得到巩固和壮大,到1929年2月,井冈山的红军已经从毛泽东上井冈山之初的1000人发展到了1万多人,力量弱小的毛泽东就这样一步步做大做强了。这是力量弱小时的毛泽东做大做强的第三个事在人为。

参考文献:

《毛泽东传》: 金冲及著 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