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清史的应该知道,清朝在挑选皇后的时候,最注重的便是出身。其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利用皇后及其母族的势力来巩固朝政。比如康熙的发妻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是康熙与孝庄文皇后为了除掉鳌拜而选的皇后;再比如顺治帝的废后与第二位皇后都是博尔济吉特氏,来自孝庄文皇后的娘家科尔沁草原,即便是顺治帝再不情愿,也无济于事,因为在清朝初期“满蒙联姻”非常有必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明朝却完全不同,在挑选皇后时更加注重的是女子的举止是否端庄,容貌是否美丽。至于女子的出身,若是太高的话反而会成为阻碍,因为明朝在挑选皇后时更加倾向于清贫出身的女子,如此出身的皇后便可以用自己的贤德简朴来辅佐皇帝。

而明朝之所以会如此,跟明太祖朱元璋的规定有关:

“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

太祖皇帝会如此规定,也是为了防止外戚专权,威胁皇权。

正是因为有太祖皇帝朱元璋这样的规定,文思院副使(正九品)之女王喜姐得以被选入宫,成为万历帝朱翊钧的嫡后、发妻。而王喜姐不仅仅成为中国历史上在皇后之位上时间最长的皇后,也成为名垂青史的贤后,有“女中尧舜”之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篇文章,我们便一起来认识一下万历帝在位时唯一的皇后,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被选为后

万历帝朱翊钧(yijun)是明朝的第十位皇帝,年仅六岁被封为太子,年仅10岁继承皇位。

万历五年正月,万历帝15岁时开始挑选皇后人选,两宫皇太后(万历帝嫡母陈太后与万历帝生母李太后)给礼部下懿旨为万历帝选秀。此次选秀主要是在京师、直隶等地,一共四百五十多人参与,最终王喜姐与一位陈氏同龄女子经过层层选拔,走到了最后一关。不过又经过多方面对比后,王喜姐被选中,为万历帝皇后。

而陈氏不仅没有被选为皇后,连普通的妃嫔都不是。

按照明朝的惯例,在皇帝大婚挑选皇后时,还会另选两位女子入宫为妃。

就这样除了王喜姐外,还有刘氏(后来被封为刘昭妃)与杨氏(后来被封为杨宜妃)确定为后妃人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这年八月,虽然已经确定了皇后人选,但是内阁首辅张居正奏请两宫皇太后:列祖列宗大多是在16岁大婚,如今皇上尚且只有15岁,中宫也只有14,宜明年大婚。

因此,万历帝与王喜姐的大婚日期定在了万历六年二月十九日。

王喜姐15岁时,被正式册封为中宫皇后。

朕惟天地职覆载之常,乾元必资乎坤顺,君后理阴阳之教,国治盖本于家齐....咨尔王氏,星轩降秀,沙麓兆祥,躬淑哲以伣天,....以金册金宝立尔为皇后,主领长秋,母仪函夏。

女中尧舜

王喜姐与万历帝虽然在婚前并不相识,但万历帝对王喜姐“一见钟情”,十分满意;严格来说,万历帝给了王喜姐应有的尊重与地位。当然王喜姐能得如此,跟她自身是分不开的:

入住中宫后,王喜姐对两宫皇太后十分孝顺,两宫皇太后对王喜姐这位儿媳很是满意。

性端谨,以慈孝著称

有两位婆婆的认可,有夫君万历帝的宠爱,王喜姐在宫里的日子自然好过。更何况王喜姐举止端庄,为人处世十分谨慎,自然颇有母仪天下的风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作为一代贤后最重要的便是心胸宽广、不善妒,很清楚自己的夫君并非自己的一个人的,而且夫君作为一国之君需要绵延子嗣,自然会经常前去各宫妃嫔宫中。王喜姐不仅不生气,反而帮助一些受冷落的妃嫔。

只要是提到万历帝,我们便会想起皇太子之争:

因为皇后王喜姐一直没有生下嫡子,按照皇明祖训只能是将长子封为皇太子。而万历帝的皇长子朱常洛生母王恭妃原先是太后身边的一个宫女,万历帝并不宠爱王恭妃。反而对万历十年入宫的郑氏十分宠爱,郑氏仅用两年的时间便被封为贵妃,在生下皇三子(皇次子也是郑氏所生,夭折)后更是被直接册封为仅次于皇后的皇贵妃.

万历帝宠爱郑贵妃,所以便想要将皇三子朱常洵封为皇太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常洛虽为长子,但是生母不受宠,自己也得不到父亲的重视,在宫里的生活十分艰难。甚至有几次差点丢了性命,若是皇后王喜姐的保护,大明王朝的第十四位皇帝便是郑贵妃所生的皇子朱常洵了。

万贵妃得宠,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王喜姐;郑贵妃仗着自己得宠,在被封为皇贵妃时,便想要万历帝将王喜姐的后位废掉,将自己立为皇后,如此自己所生皇三子朱常洵便可名正言顺封为皇太子。万历帝宠爱郑贵妃,便与万贵妃写下合同,并且在庙中立誓。万历帝此举无疑是违背了祖制,也正因为万历帝宠爱万贵妃,迟迟不肯定皇长子朱常洛封为太子,朝中众臣纷纷上奏折,言语中指责郑贵妃干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便万历帝如此专宠郑贵妃,王喜姐也并不妒忌,更不会去计较,尽力去做好自己作为皇后的本分。王喜姐的贤德并不仅限于后宫妃嫔皇子,身为皇后她确实也做到了对万历帝辅佐的作用:

有时候万历帝懒惰不想批阅奏折,奏折便堆积了不少。王喜姐便将这些奏折都整理放好。若是万历帝提到某一件奏折上的朝政时,王喜姐便能将相关的奏折直接找出来,从不出错。

在万历十八年的时候,王喜姐还刊印并亲自题词《观世音感应灵课》,不仅祈祷宫闱之事,更希望大明王朝能够国泰民安。不仅如此王喜姐还将用于后宫的开支拿出来,用于赈灾或者是给士兵们发军饷。而且多次在万历帝面前为那些敢于直言进谏的臣子说话,因为王喜姐说话的方式比较委婉,万历帝不仅不反感王喜姐“干涉”,反而认可王喜姐所说的话。

正因为王喜姐如此贤德,人称“女中尧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朝历代的皇后中,名垂青史的贤后本就不多,被称为“女中尧舜”的更是屈指可数。比如明仁宗的发妻诚孝昭皇后张氏,张氏历经明太祖、建文帝、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六位皇帝,不仅得到成祖皇帝朱棣与徐皇后的认可,而且还是辅佐仁宗、宣宗、英宗三朝皇帝的巾帼英杰,得以名垂青史,人称“女中尧舜”。

而王喜姐能够同诚孝昭皇后张氏一样有此评价,便可见其在历史上的作用有多大。

只可惜王喜姐并没有像诚孝昭皇后一样生下嫡子,若有王喜姐所生嫡子的话,万历朝也不至于出现长达十几年的皇储之争。然而“可惜”最终只能成为遗憾,不过王喜姐虽然没有万贵妃那般得宠,但是万历帝确实给了王喜姐作为皇后应有的尊重。

也正因如此,即便是郑贵妃再得宠,即便是王喜姐无皇子傍身,最终也无人能撼动其后位。

夫妻伉俪

万历帝与王喜姐的感情可以说在大部分的时间,都非常好。在王喜姐千秋节的时候,百官都在为王喜姐送贺礼,单庆贺王喜姐千秋节的表笺便有一千多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万历二十二四年,王喜姐所住的坤宁宫着火,因为火势太大蔓延到了乾清宫。王喜姐便同万历帝一起搬到了启祥宫居住,若是万历帝出游或者是参加宴会,王喜姐必定跟随左右。

因为万历帝一直没有将长子朱常洛封为太子,而且坚持“立嫡不立长”,王喜姐并没有嫡子出生。所以朝中很多臣子便在怀疑:难道皇上是想要等着王皇后病逝后,将万贵妃封为中宫皇后?如此一来,郑贵妃所生皇三子朱常洵便成为名副其实的嫡子,便可以被封为太子。

正因为如此,万历二十八年,工科给事中王德完竟然说:皇上冷落王皇后,皇后身边只有几个人伺候而已,已经患重病,卧病在床。

万历帝为此大怒,直接将王德完下狱。

王德完被抓后,内阁首辅沈一贯便上疏万历帝:其实这样的说法早就在京城传开了。

万历帝便直接下诏说道:皇后是朕的原配妻子,如今我们同居住在一起便很少有过失;只是最近几年的脾气不太好,对待皇子公主们严厉一些,朕每次训斥皇后,皇后都能及时更正,怎么能是患重病不起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一贯再次上疏万历帝:其实这样的说法早在十几年前便有了,怀疑皇上为了爱子福王朱常洵争夺太子之位,所以才如此对待皇后。若是皇上将这诏谕发下去,反而是在证明有谋害中宫皇后的意思。

中宫为皇上元配,选自圣母,体统甚隆既二十四年矣。朝夕同宫,恩好甚笃

万历帝觉得沈一贯说的有道理,便将王德完罢免官职,将皇长子朱常洛封为太子。

万历二十九年,万历帝病卧在床,昏睡了很久好不容易才醒过来。醒来的万历帝发现王喜姐正抓着自己的手,满脸哀荣,眼睛里还浸润着泪珠。而郑贵妃不仅没有为万历帝病倒而伤心,反而在策划着什么。我们虽不知郑贵妃究竟在策划什么,但是按照万历朝时期的争储之争,郑贵妃很可能是在为自己的儿子谋划如何夺取皇位。

如此,万历帝便对郑贵妃有些生气。

爱屋及乌

万历帝不仅给了王喜姐作为中宫皇后应有的地位与尊严,而且爱屋及乌对其家人也十分照顾。王喜姐的父亲原本只是正九品,因为女儿被封皇后的缘故被封为锦衣卫千户。在王喜姐与万历帝大婚的时候,朝中有臣子提出将王熙姐的父亲王伟晋封,但是此举遭到了内阁首辅张居正的反对。张居正认为:封赏太多,反而容易出现很多不好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张居正只是将王伟擢升为锦衣卫指挥使,为此万历帝很不高兴。

在万历帝的多次催促下,王伟才得以被封为永年伯;虽然被封为伯爵,但是并不可世袭。

虽然朝中有臣子上奏万历帝:将王伟的永年伯爵位改为世袭。但是,有张居正在便没能成功。

万历九年,万历帝打算将王喜姐的叔叔以及弟弟都授予世袭的锦衣卫指挥使,但是得到张居正的反对,只好改封为锦衣卫指挥佥事以及锦衣卫正千户,而且不得世袭。

万历十二年,万历帝打算让岳父王伟乘坐轿子;但此举遭到了给事中万象春的反对:祖制中规定不管是驸马还是其他的皇亲都不得乘坐轿子,只有两宫皇太后的父亲瑞安伯陈景行、武清伯李伟到了年迈时才有了这一待遇;如今永年伯尚且年轻,资历不够,不应当如此。

虽然有人反对,但万历帝还是坚持如此,并且以“下不为例”的方式让岳父王伟享受了这一待遇。了解明史的应该知道从嘉靖帝开始,外戚爵位不得世袭,王喜姐的父亲永年伯王伟自然也不例外。然而在王伟去世后,万历帝还是让其侄儿王明辅承袭了永年伯爵位,此爵位一共传了三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万历帝对待王喜姐娘家的重视程度上便可以看得出,万历帝对王喜姐还是颇为宠爱的。

贤后病逝

王喜姐出身并不高,对于她而言,想要稳坐皇后之位,只有一个办法:让万历帝一直宠爱重视自己。但是随着王喜姐的年龄越来越大,“色衰而爱驰”是很正常的事情,更何况王喜姐并没有生下嫡子,自然对其影响还是颇大的。

既然没有一直不变的宠爱,对于王喜姐而言便是让自己的贤德得到天下人的认可;

而这一点,王喜姐确实做到了。

所以王喜姐是万历帝唯一亲自册封的皇后,在皇后位置上长达四十二年的时间,成为历史上在皇后位上时间最长的皇后。万历四十八年,王喜姐病逝。在王喜姐病逝之前,一直在跟万历帝同吃同住同起居。但是常年的辛苦让王喜姐病倒,服药无用后病逝。

被万历帝追谥为孝端皇后,而王喜姐的病逝让万历帝十分伤心,在王喜姐病逝五天后也病倒了。而且在王喜姐病逝仅三个月后,万历帝也病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万历帝病逝后,皇太子朱常洛继承皇后,史称明光宗。

明光宗将嫡母王喜姐追谥为孝端显皇后,系帝谥。然而明光宗仅在皇位上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也病逝了,其子朱由校继位,史称明熹宗。

明熹宗继位后,才有时间为祖父万历帝以及嫡祖母王喜姐上册宝,这年十月二人合葬定陵,并附太庙。

在明朝历史上,除王喜姐之外,还有太祖皇帝朱元璋的发妻马皇后、成祖皇帝朱棣的发妻徐皇后、世宗皇帝的发妻孝洁肃皇后陈氏,以及世宗皇帝的继后孝烈方皇后在皇帝之前病逝。马皇后与徐皇后毕竟已经去世久矣,礼部只好按照最近的孝烈方皇后葬礼规格下葬王喜姐。

结语

万历帝对郑贵妃的宠爱是历史都承认的,而且郑贵妃为万历帝生下皇子,被封为仅次于皇后的皇贵妃,距离皇后之位仅一步之遥。然而即便是如此,王喜姐的地位也是无人能撼动的,而且威望极高。若是王喜姐能够生下嫡子的话,人生便更加完美了。

其实在万历九年王喜姐怀孕的时候,李太后曾派人前往五台山祈求皇嗣,万历帝曾派人前往武当山祈求皇后能生下一位皇子。然而王喜姐最终生下了一位公主,之后便再没有生育。正因为如此,万历朝开始长达十几年的争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皇长子朱常洛以及生母王恭妃不得宠,万历帝并不想将长子封为太子,所以便借口:皇后尚且正在盛年,很可能会生下嫡子。如此,便拖延了册封皇太子的时间。

一直到万历二十六年,王喜姐仍旧没有生下皇子,万历帝才不得不下诏在乾清宫与坤宁宫修建完成后,将皇长子朱常洛封为太子。不过此次册封长子为太子的理由,变成了:皇长子身体孱弱,皇后王喜姐多次卧病在床,所以才会推迟册封长子为太子的时间,等待嫡子的出生

不管万历帝的借口是什么,万历帝最终也没有等到嫡子出生。

当然我们也不得不怀疑:万历帝是真的在等王喜姐生下嫡子,还是想要为爱妃郑贵妃所生皇三子朱常洵争太子之位呢?

毕竟在万历帝病逝前,曾留下遗诏:将郑贵妃封为皇后。只是在明光宗继位后,因大臣们反对才没有如此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