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然资源部出了个大招,推出了一个全国范围的统一土地政策。地方政府现在不能随便卖地了,得先处理完手上的库存土地。

这政策的核心就是要压缩土地的供给量。其实呢,之前房市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土地供应太多了。你看,连土地面积不大的深圳,2019年以后每年的新房供应量都保持在5-6万套。2017年和2018年的时候,每年的供应量还只有3.5万套。其他的内地大城市,比如杭州、长沙、郑州这些地方,每年的土地供应量都超过了10万套。

结果现在,库存量大到爆表。

以前那些调控房市的模范生,现在都成了去库存的大难题。

前两天,政府又开始强调要去库存,动作快得很,效率也高。现在政策定得很精准,比如说土地供应暂停36个月以上的,还有18个月以上的地块要根据去化速度来决定供应量,意思就是要把去化周期控制在18-36个月之间。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去化周期在20个月左右的市场比较健康。

虽然这事儿听起来不难理解,但实际操作起来可能会有很多变数。毕竟土地是房地产市场的命脉,一旦掐紧了供应,房价肯定会趋于稳定。但有些城市不太依赖卖地收入,现在正好处在去库存的关键时期,可能就会过度减少供应,反而造成市场反弹。

CRIC的最新数据显示,一线城市中,上海的库存去化周期只有15.7个月,广州是26个月。北京和深圳的去化周期都超过了30个月。特别是深圳,今年一二月份成交量跌到谷底,消化周期都攀升到3年以上了。按照现在的政策,深圳的土地供应肯定是要暂停的。

最近市场上看空的声音挺多的。有人还在说,即使减少土地供应,市场也不会有太大反应。不过,我得给你讲个故事,你就明白这背后的力量了。

香港,在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前,香港的房价已经翻了好几倍。然后危机一来,房价直接腰斩,一直阴跌到了2003年的非典期间。到那时,房价比97年的高点跌了将近70%,市场情绪极度悲观,有10万人陷入了负资产的境地。那时候的市场比现在悲观多了。

后来呢,香港市民无奈之下上街头示威,特区政府也只好迫于压力削减土地供应。结果,从2003年开始,房价不仅触底反弹,十年内还翻了3倍。这就是减少土地供应的力量。

现在,有些人还在疑惑,如果不卖地,地方政府的收入怎么办呀。其实这根本不是问题。前面几十年的土地财政和捂地抬高地价,地方政府早就玩得很6了。既然总量不增加,那就提高供应的单价嘛,以前的收入照样能实现。

这方面,地方政府的经验非常丰富,我们就不用担心。而且,由于建设周期的原因,土地供应的影响可能要到1-2年后才能体现出来。虽然还有点时间,但看到领导们终于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我还是挺庆幸的。

个人看法啊,掐住供应,这比取消限购限贷还有效,真是核弹级的政策。最关键的是,政府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就是要去库存。而且咱们都清楚,真正能去库存的只有涨价,其他的都是没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