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20日晚上9点左右,当时正值抗美援朝战况的激烈时刻,一份来自前线的绝密电报被交到了毛主席的手中。毛主席看后紧皱眉头,立即说道:“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代号701的遗体给抢回来!”

师长徐信在接到由毛主席亲自下达的命令后,当即对下属下达了死任务:“抢不回来,小心你们的脑袋!给你200人够不够?全军的炮火都由你们支配!”

那么这位代号701的人究竟是谁呢?他做了怎样的事情能让毛主席说出这种话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仕均

荣获特等战斗英雄称号

701是志愿军战士邓仕均的代号,他1916年出生在四川苍溪一个贫苦的家庭中。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解放苍溪后,红军发动群众打土豪、分土地,并建立起苏维埃和群众组织。

此时的邓仕均已经16岁了,他知道自己想要摆脱贫苦的生活,想要和父母过上好日子就要出人头地,于是他参加了儿童团,不仅站岗放哨、刷标语,还积极参加开展禁大烟活动。

根据地扩红的时候,邓仕均瞒着父母和叔叔邓元生以及堂弟徒步走了30多公里的路,抵达一个小镇子参加红军。

邓仕均先后担任过勤务员、通信员等等,在某次战斗中,邓仕均和战友们向敌人发起猛烈地进攻,一颗子弹打穿了他的右脸颊,顿时鲜血直流,看上去十分严重。尽管如此邓仕均也拒绝下前线,最终凭借着超强的意志力和战友们攻下了敌人的阵地。

后来邓仕均也当过司号员和护理员,不管做什么工作,他都能干得很好,他还会趁着空闲时间帮炊事班洗碗做饭。由于邓仕均作战英勇、勤劳勇敢且机智灵活,因此在1935年2月的时候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我党中的一员。

毛主席

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后,邓仕均所在的部队也被编入右路军,也就是由毛主席所率领的队伍。

过草地的时候,邓仕均准备了十几斤粮食,但在草地走了一个月的时间后,他发现自己准备的这点粮食根本不够吃,刚开始他每天只吃一碗面,到后来只能吃一把炒面,再往后连炒面都没有了,他只好将牛皮带放进火里烤着吃。

1935年9月16日,邓仕均所在的部队和国民党新编第14师鲁大昌部进行了殊死搏斗。最终在我军的进攻下,于17日凌晨3点左右成功攻下腊子口,打开了中央红军北上进入甘陕的通道。

1936年11月21日,邓仕均参加了红军长征胜利后的第一场仗。当天黄昏红军从北边进攻山城堡,敌军慌忙逃窜,我军也没有打算放过他们,将大部分敌军压缩在山城堡西北处的山谷中。

而此时的邓仕均则冲在队伍的最前方,他英勇杀敌,面对敌人毫不畏惧。打到22日上午9点的时候,我军已经歼灭敌军一个多旅的兵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红军主力部队被改编为八路军,邓仕均加入了第115师,不久后他跟随第115师前往抗日前线,参加了十分著名的平型关战斗。

平型关战斗结束后,第115师主力部队进行转移,邓仕均则被留在晋察冀军区,随后被编入四分区第五团,也被称为“老五团”。

“老五团”这个名字大家应该并不陌生吧?这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的英雄部队,抗日战争期间,当地的老百姓曾唱过这样的歌谣:“北有老三团,南有老五团。杀敌显威力,鬼子心胆寒。”

1938年,日军集结3万多人的兵力,兵分九路朝晋察冀边区发起进攻,分区学兵营被敌军压迫导致后退。邓仕均所在的连队奉命前去支援,和据守在南坡村的日军形成对峙的局面。

上级下令一定要在这天晚上拿下南坡村,然而战士们不管怎么找,也没能在南坡村的高地上找到一条道路。连长见状说:“我建议现在连夜迂回25公里发起进攻,只有这样才能营救晋察冀边区的战士们。”

邓仕均

此时的邓仕均已经是排长了,他听了连长的话却有些不赞同,他说:“我认为现在应该攀岩悬崖峭壁,发起突然袭击,我可以带领全排的战士在前面开路!”

连长听了邓仕均的话有些沉默,他知道这是用时最短,但却是非常困难的办法,不过在这种情况下自己也没得选。于是连长经过一番考虑后,最终决定采纳邓仕均的意见。

这天晚上,据守在山头的敌军认定我军是攻不上来的,因此放松了警戒。邓仕均趁机率领战士们攀上悬崖,随着一阵阵枪声的响起,敌军一个小队的兵力全部被歼灭。第二天拂晓,八路军大部队顺利发起猛烈的进攻,成功消灭300多名日军。

1940年8月,八路军发起了百团大战,娘子关也成为破袭正太铁路的重要目标。邓仕均率部趁着天黑成功渡过温河,准备向据守在磨河滩火车站的敌军发起进攻。

谁曾想就在这个时候,一列载有700多名日军退伍兵的火车从西缓缓驶来,除了这700多名退伍兵外,身后还跟着一列运载武器弹药的装甲车,敌我双方的兵力也瞬间发生改变。

在三面受敌,一面临水的情况下,邓仕均不顾身上多次负伤,坚持指挥战士们退到磨河滩村,依靠周围的民房和日军进行战斗。经过整整5个小时激烈的战斗后,我军成功打退日军10次进攻,毙伤日军200多人。

尽管我军成功歼灭如此多的日军,但我军的伤亡也是非常大的,战士们趁着夜色进行突围,当他们返回主力部队后,全连仅剩下17人。

战斗结束后,一连荣获“血战磨河滩英雄连”的称号,而邓仕均也被授予晋察冀边区“特等战斗英雄”的称号。

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

在残酷的战争岁月里,邓仕均曾负伤12次,并经历了多次生与死的考验。

有一次,有1500多名敌军兵分7路将一连团团包围起来,邓仕均知道后立刻率领一个排的兵力进行三次突围,毙伤敌军30多名,这才成功冲出了包围圈。

另一次则是在1943年4月,“老五团”决定拔掉南甸堡垒据点,邓仕均不顾里面有毒气,硬是第一个冲进碉堡,这也导致他的右肩被日军的子弹打伤,一时间血流不止。

邓仕均身负重伤也没有放弃,而是坚持和战士们继续战斗,直到战争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仕均

1943年秋天,邓仕均因为受伤住进了花木后方医院。某次日军进行“扫荡”的时候,刚好是邓仕均疟疾发作的时间,他也因此在转移的过程中掉了队。

日军在进行“扫荡”的时候发现了邓仕均落单的踪迹,便开始漫山遍野地搜查起来。就在这个时候,正带领乡亲们进行转移的农村妇女戎冠秀发现了受伤的邓仕均,戎冠秀一把抓住他,说:“同志不要怕,我是自己人,快跟我来!”

裹着小脚的戎冠秀半是搀扶半是背着邓仕均,踉踉跄跄地向半山腰的某个山洞爬去,但是这个山坡斜面呈60度,洞口距离地面有将近3米高,身患重病、身体十分虚弱的邓仕均怎么爬也爬不上去。

戎冠秀见状蹲下身子,让邓仕均踩着自己的肩膀爬上去。邓仕均见状连忙拒绝:“这怎么行呢?现在毛主席推崇男女平等,我怎么能踩着您的肩膀爬上去呢?这是万万不行的!”

戎冠秀说:“现在不是讨论男女平不平等的问题,如果你不踩着我的肩膀上去,那你如何躲避日军的追捕?我将你救回来又有什么用呢?”

最终在戎冠秀的一再催促下,邓仕均才踩着她的肩膀翻身进了山洞。戎冠秀将邓仕均安顿好后,又出去寻找吃的喝的以及救治疟疾的中草药。

戎冠秀

在戎冠秀细心的照料下,邓仕均的身体终于恢复健康,也能重新返回前线。这时的两人并不知道对方姓名和身份,只知道对方是自己人。

1944年2月10日,晋察冀边区第一届群英会在阜平县背崖村召开,戎冠秀获得“北岳区拥军模范——子弟兵的母亲”的光荣称号,邓仕均也因为作战英勇而被授予“晋察冀边区子弟兵战斗英雄”的称号。

在大会的最后一天,戎冠秀上台向大家讲述自己怎样营救八路军战士,而邓仕均正好坐在台下,他此时才知道原来自己的恩人名叫戎冠秀。戎冠秀发言完毕后,邓仕均立马走到她的面前,紧紧地抱着对方,说:“大娘,您还记得我吗?我就是您救下的那个伤员啊!”

戎冠秀一听愣在那里,随后笑着说:“你们都是我的亲人,救下你们是我应该做的。不过你是谁,我还真记不得了。”

邓仕均听后没有难过,而是十分理解地说:“大娘,我叫邓仕均,如果没有您的救护,我很难逃得过日军的搜查,我也活不到今天,谢谢您,真的谢谢您……”

邓仕均、戎冠秀、李勇

当时还有一位爆破英雄李勇,他们同时被授予军区一级荣誉称号。随后记者叶曼之让三人站在一起合影留念,这张著名的“晋察冀三英雄”,也就是邓仕均、戎冠秀和李勇的合影,成为叶曼之的传世名作。

邓仕均返回部队后,还给戎冠秀写去一封信:

“您是子弟兵伟大的母亲,我愿意将我的枪端得平平的,将敌人一网打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卫您,才能更好地保卫我们晋察冀的百姓们!”

1950年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大会在北京召开,戎冠秀和邓仕均在中南海怀仁堂再次见面,当时戎冠秀摸着邓仕均身上的伤疤,问长问短。

邓仕均更是将戎冠秀当成自己的母亲,忍不住关心对方,他们两个之间的感情也被不少人传颂。

毛主席

毛主席决定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1日,这天是新中国成立一周年的日子,北京到处都充满欢乐的节日气氛。然而在这天晚上,南朝鲜却越过“三八线”向朝鲜北部发起进攻,慢慢地战火逐渐烧到中朝边境。

对着这种局势,毛主席一整夜都没能睡着,他在十分焦急的情况下经过深思熟虑,在次日凌晨两点给高岗和邓华发起一封紧急电报:

“第一、请高岗同志在接到电报后立刻前往北京开会; 第二、请邓华同志让边防军提前结束准备工作,随时准备出动,按照之前制定的计划和新的敌人展开作战; 第三、请邓华同志将准备情况以及是否可以立即出动发一份电报给我。”

10月2日中午,毛主席、朱德、刘少奇等人在颐年堂开会。毛主席紧皱眉头说:

“朝鲜的形势如此紧张,我们不该纠结出不出兵,出兵是必然的事情。不管是早一天或者是晚一天出兵对整个战局都是十分重要的,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两个问题,第一是出兵时间,第二由谁挂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毛主席顿了顿继续说:“本来是打算让林彪挂帅的,但他说自己有病不能去,我看还是彭老总最合适。”

毛主席的话音刚落,朱德就说:“没错,我也觉得老彭是不二人选!”

于是常委作出统一彭德怀担任志愿军总司令的决定,并根据当时朝鲜战争的形势,初步将出兵入朝作战时间定在10月15日。

10月4日,颐年堂再次召开政治局会议,而会议中讨论的还是要不要出兵的问题。彭德怀由于刚到北京,也不知道他们在讨论什么,便沉默不说话,只听他们的观点。

第二天,毛主席让邓小平将彭德怀请到中南海,询问一下他对入朝作战的想法。彭德怀说:“我昨晚一晚上没有睡觉,把您的话反复思考了几十遍,我坚决拥护主席出兵援朝的英明决策!”

毛主席点点头说:“有你彭老总支持我就足够了,我们有很多同志只看眼前,看不到将来,还有不少同志被美军的飞机和大炮给吓破了胆,我们过去经历了多少战争,哪次不是以少胜多的?”

毛主席和彭德怀

不久后毛主席命令彭德怀担任志愿军总司令,并于10月19日正式入朝作战。

10月8日上午7点,彭德怀和高岗、成普、毛岸英等人乘坐飞机前往沈阳。9日上午,彭德怀和高岗在沈阳召集志愿军军以上干部会议,向他们说明现在的形势以及中央的意图,同时也了解各个部队的情况。

在会议上,各军干部最担心的问题就是作战期间有没有空军支援,上午10点左右,彭德怀和高岗联名致电毛主席:“我军出动作战的时候,军委能派出多少战斗机和轰炸机相配合?什么时候能够出动并由什么人指挥?还请速速回复。”

这天晚上,彭德怀乘坐火车赶往安东,10日早饭后,他到鸭绿江边查看渡江地点,以此了解战备情况。

自10月19日开始,志愿军战士分别从安东长甸河口、集安等多处秘密渡江。10月下旬,中共中央军委增调第50军和66军入朝,志愿军兵力达到30万人。

抗美援朝

而在众多志愿军战士中,也有邓仕均。邓仕均早在10月初的时候就接到了入朝的命令,他所在的部队于10月上旬抵达泾阳县进行集合。10月31日,全团从陕西乘坐火车,经过潼关、洛阳、郑州等地抵达山东曲阜,战士们换上统一的武器,也进行了长达一个多月的训练。

毛主席:一定要把701的遗体给抢回来!

1950年12月中旬,朱德前往山东兖州,并在此地的某个教堂召开了十九兵团团以上干部会议,邓仕均也参加了此次会议。

1951年2月4日,部队从山东乘坐火车开始出发,经过多次后抵达辽宁凤凰城集合待命。

17日,部队悄悄渡过鸭绿江,18日部队接受作战任务。

当时敌机就在天空中盘旋,一旦发现志愿军战士就开始狂轰滥炸,再加上朝鲜大多都是山地,道路狭窄且弯道非常多。司机对这里的路不熟悉,一个不小心就冲下山沟,连翻了好几个滚,车上的人当场牺牲两名,邓仕均也身受重伤。

邓仕均|(前排右一)

邓仕均因为受伤被留在了后方休养,他整天在大山深处躲避飞机的轰炸,饿了就吃几口炒面,渴了就喝点雪水。邓仕均一直惦记着回部队,和战友们一起作战,他几次申请返回部队,但非常可惜的是都因伤口未愈合而被拒绝。

第五次战役打响后,邓仕均听说559团打得不好,身为团长的他心急如焚,然而此时上级正准备提拔他为189师的副师长。邓仕均认为自己到了师里,成为副师长,那就很少有机会参战了,因此他不顾自己身上的伤口还未愈合,坚持带着警卫员陈明月寻找559团。

邓仕均返回部队后很快就接受了新的任务:“率领559团的战士们牵制住敌军,以此来掩护东线的主力部队进攻。”

5月15日,559团的战士们向汉城东方向穿插,并于19日清晨挺进到基谷里。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他们突然遇到了美军大约一个团的猛烈进攻,邓仕均率部和敌军进行了一晚的战斗,击退敌军数次进攻,三营损失很大,营长也因此牺牲。

19日晚上,师长命令邓仕均甩开面前的敌人,继续向敌人纵深迂回前进,邓仕均收到命令后立刻实施。邓仕均率领警卫员陈明月一直冲在前方,而他们的位置甚至比尖刀排战士们的位置还要前。

邓仕均率部向敌军发起攻击,没过多久就将敌军给击退,占领了高地。邓仕均随即向师长汇报了具体位置,师长听后十分高兴:“好!打得好!你们已经圆满完成任务了!”

1951年5月20日晚上七点左右,邓仕均正率领二营的战士撤出阵地,就在他们通过一个峡谷路口的时候,突然遭到敌军猛烈的炮击,其中一个炮弹击中了邓仕均。

警卫员陈明月见状立刻跑到邓仕均的身边,刚准备给他包扎,没想到敌军又向此处炮轰,其中一发炸弹落地爆炸,弹片刚好击中邓仕均的头部,他当场牺牲,牺牲时年仅35岁,牺牲的时间是在当晚9点左右。

陈明月十分伤心,但他知道此时不是伤心的时候,于是将这件事汇报给刘波政委。刘波听后沉默了,随即命令组织股长、保卫股长以及陈明月寻找邓仕均的遗体。如果条件实在不允许的话,可以找一个合适的地方暂时埋葬,并做好标记,方便之后寻找。

陈明月等人立即返回寻找邓仕均的遗体,由于他们带着遗体不好过江,便决定就地掩埋。陈明月在附近找到一个干河沟,他们将邓仕均的遗体放在门板上,陈明月则将一块雨布盖在他的身上,紧着着三人用河沟两旁的土将邓仕均给埋了起来。

毛主席

等陈明月三人回到部队后,他们立即向师长汇报了邓仕均牺牲的经过。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师长说:“毛主席已经下了命令,必须要将邓仕均的遗体给抢回来。”

师长对陈明月说:“给你200兵力够吗?”陈明月回答道:“不行,人太多目标很大,容易引起敌人的怀疑。”师长继续说:“那我就给你30人,全军的火炮都支援你们,抢不回来邓仕均的遗体,小心你们的脑袋!”

当晚陈明月背着一部步话机,带领一个排的战士在全军炮火的掩护下重新渡过洪川江。当他们抵达埋葬邓仕均遗体的地方时,却发现这里到处都是敌军的坦克,根本无法下手。

陈明月等人来回走了三趟,都没能找到靠近此地的办法。万般无奈之下,陈明月只好向师长汇报这一情况,师长让他们在此原地待命,30多个人足足等了两个多小时,师长才让他们撤离。

邓仕均(左一)

战争结束后,19兵团特意为邓仕均烈士召开了追悼大会,杨得志司令员致悼词。

2012年10月,邓仕均的儿子邓其平带着妻子回到了家乡,也见到了家乡的亲人。邓其平说:“我和妹妹这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找到并接回爸爸的遗骨,让他永远安息在苍山……”

尽管邓仕均烈士的遗体现在还没有找到,但他的事迹将永远流传!#深度好文计划#

举报/反馈